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仲夏江南,嘉兴满城荷香;决决秀水,承载百年红船。“红船精神”指引中国共产党人书写了一份又一份精彩的时代答卷,也将指引中国共产党人擘画更加光辉的未来。历史的经验证明,只要我们准确判断分析形势,发扬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团结精神,正确科学地解决问题,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与会专家强调:在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红船精神”指引中国共产党人书写了一份又一份精彩的时代答卷。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弘扬“红船精神”,我们必须要重温“红船精神”。对“红船精神”的弘扬不能停留在理论上,而要落到实践中。我们要继续发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健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制度根柢,继续深化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筑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信仰之基,继续秉承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夯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群众基础。嘉兴学院党委书记黄文秀认为,要从新时代特点和高校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红船精神”这一宝贵财富,发挥“红船精神”的育人价值和作用。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弘扬红船精神。
2022-08-10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英华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作为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仅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足迹和辉煌成就,同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政治营养和智慧力量。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学习党史,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向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为什么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学习党史如何支撑我们迈向新时代新征程。
(3)学习党史要从青少年抓起。曙光中学高二(一)班举办“学习党的历史,做优秀中学生”主题班会,请你拟定两条班会发言提纲。(突出主题,每条不超过20字)
2021-10-25更新 | 309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和市赤峰市部分学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3 . 学史增信,意定从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蕴含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光荣传统不能丢,红色基因不能变。学党史,不忘来时的路,更要走好前行的路。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永葆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书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事业的新篇章-这是历史的呼唤,更是人民的期待。

材料二   某市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传达学习中央、省市党史学习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地方实际,精心打造“党史普及流动课堂”,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增强党史教育灵活性、流动性和实用性;通过“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等方式传播党的故事,让广大党员和群众了解红色家谱、接受精神洗礼;扎实推进“党的故事”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积极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邀请老兵讲解革命故事,通过塑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坚定青少年红色信仰,擦亮人生底色。


(1)“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精神密码”。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知识,说明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为什么是历史的呼唤和人民的期待。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学党史悟思想对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红色信仰的作用。
(3)请就校园更好地营造学党史、悟思想、增自信、开新局的氛围撰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紧扣主题,朗朗上口,每条在18个字以内。

4 . 材料   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曲靖市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方案明确:麒麟区、沾益区、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小区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并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实施方案》规定,曲靖市生活垃圾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专业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住宅小区应当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进行分类,鼓励有条件的实施厨余垃圾分类。《实施方案》要求,加强科学管理,构建全程分类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严格管控有害垃圾与其他各类垃圾混投。垃圾分类与社会征信体系挂钩,对未按规定投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强制约束,严禁“先分后混”,确保全程分类;《实施方案》要求,将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等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增强处理能力,加快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探索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分析进行垃圾分类对于创建美好家园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九曲黄河万里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动员和激励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拦洪、修复生态,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千古难题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黄河的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

2019年9月,习近平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他深入剖析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平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动指南。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新中国黄河治理交出优异答卷的原因。
2020-10-29更新 | 484次组卷 | 19卷引用: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6 . 2020年9月1日,由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卫健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推出的特别节目《开学第一课》,在开学这天以“少年强·中国强”为主题,举办了一场真挚、生动、感人的公开课。该公开课的举办有利于(     
①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②变革文化传播媒介,赋予传统文化新活力
③推动教育创新,为民族复兴提供智力支持
④弘扬爱国精神,激励青少年奏响青春赞歌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020-10-25更新 | 2094次组卷 | 18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西校区)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是2020年影响全球的最大“黑天鹅”事件。面对疫情,中华儿女充分展现了责任和担当精神。

从“君子自任以天下为重”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贵”,中华传统文化中“贵义”“行义”“责任为重”的深厚传统对今天中国人的行为和价值选择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新冠疫情,从政府到社会各界坚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对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白衣天使们逆行援界,治病救人;在机场、社区、路口、隔离点,日夜辛劳的防疫人员严防死守。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倡导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后疫情时期,中国人民又充分发扬责任担当精神,积极投入复工复产,打赢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责任担当精神对于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重要意义。
(2)抗击疫情中,中华民族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抗争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溯源到我国的神话传说。请写出两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反映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起抗争精神的典故。
8 . 韶山大型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结合水火特效、4D、全息投影等技术,将山水韶山搬上高科技立体舞台,将一代领袖的革命历程立体地呈现到缩小的中国版图式舞台上。观众上座率和票房收入一直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材料说明(       
①文化促进个人成长             ②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2020-05-22更新 | 41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政治试题

9 . 某市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提出了“四室一场一园”(教育培训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室外活动场和村落小公园)为内容的“村落文化宫”建设目标和标准,并且每年从市财政中拨出专项基金加以扶持。。经过多年的努力,“村落文化宫”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不仅带来了农村文化的繁荣,改变了农民的落后观念,而且大大改善了村里的社会风气、公共卫生和人际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建立“村落文化宫”对于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黄梅戏早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布地以安庆为中心,遍及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的文化载体层出不穷,黄梅戏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发展振兴路径,让这一剧种拥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不仅要传承创新,也要面向市场,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和观众群体。


(1)有人说,坚守民间文艺就是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解释。
(2)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推动黄梅戏的发展。
2020-04-0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