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节目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巨大成功,好评如潮。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朗读者》的成功经验有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富有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了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的强大功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 .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如何将丰富的博物馆资源有效转化为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感知荡气回肠的文明进步?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旨在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需求的有机衔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让“课堂”与“殿堂”紧密携手的意义。
2021-12-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点赞。该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该节目是运用电视媒体、采取形象化方法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次成功尝试,生动而又深入地展现了新时代与中华文明历史的同根同源与一脉相承,表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相连和精神相通。该节目具有正面引导和深刻教育意义,催人向上,使人奋进,鼓舞人们积极投身于新时代的祖国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发社会各点赞的原因。
4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杭州市组织策划了“红色印记”主题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利用革命文物,弘扬红色文化。这主要基于(     
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央广中国之声建党百年特别报道《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全方位打造“三分钟党史微课堂”,展示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先进事迹。从2月24日起,《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进入安徽省中小学校园,各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升旗仪式、展读、思政课等形式收听该节目,让红色基因植根心灵。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影响人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进校园对于培育时代新人的意义。
(2)以“党史教育学习”为主题拟写两条宣传标语,以激发同学们学习热情。
2021-11-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2月20日,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我们要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弘扬科学精神,瞄准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领域,坚持补齐短板、跟踪发展、超前布局同步推进,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在全社会发展科技、培育创新意识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将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三科统编教材以不同方式强化了“劳动光荣”的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讲述“工匠精神”“劳动创造价值”“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等内容,阐述“劳动精神”的内涵、意义。语文教材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了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历史教材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介绍了隋朝工匠李春、“铁人”王进喜等人物;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编入反映“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人类劳动工具与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等内容,让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


(1)“劳动光荣”入教材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加以分析。
(2)班级举行“劳动光荣,我在行动”主题班会,请就此列举两条措施。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将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三科统编教材以不同方式强化了“劳动光荣”的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讲述“工匠精神”“劳动创造价值”“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等内容,阐述“劳动精神”的内涵、意义。语文教材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了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历史教材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介绍了隋朝工匠李春、“铁人”王进喜等人物;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编入反映“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人类劳动工具与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等内容,让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


“劳动光荣”入教材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加以分析。
9 .        2016年是国家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十周年。习近平主席在谈到读书的意义时指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李克强总理强调:“阅读能使人常思常新。好读书,读好书,既可提升个人能力、眼界及综合素质,也会潜移默化影响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使人保持宁静致远的心境,砥砺奋发有为的情怀。”中国人历来就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优良传统,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不仅对个体阅读产生积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激发全体人民的学习热情,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说明读书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10 . 2020年11月,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该剧以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为原型,从多个维度全面反映了湖南精准扶贫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实践,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画卷,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这说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④自觉接受文化的熏陶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