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全国各地博物馆紧紧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策划实施了大量优秀展览项目,仅2019年国庆期间,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举办的主题展览数量就达1600余项。为充分发挥博物馆陈列展览在对个人成长、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的重要作用,自2015年起,国家文物局连续五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活动,旨在充分发挥优秀展览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扩大博物馆陈列展览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20年8月,国家文物局向社会推介100项2020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其中重点推介展览20项,其内容涵盖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脱贫攻坚奔小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家风家训、民族民俗红色基因传承等主题,既有多馆联合举办的大手笔制作,也有独立策划的小成本精品,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谈谈全国各地博物馆开展这一主题系列活动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2 .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各校要加强教育引导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该通知(       
①旨在确保学生在校专心学习,努力提高各科学习成绩
②意在通过营造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影响人的行为
③强化家长教育职责,引导子女养成合理使用手机习惯
④利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29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10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旨在促进人们重视农业粮食生产,增强公众对于世界饥饿问题的意识,加强国际和国家对战胜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的声援。全球范围内仍有30亿人不能保障健康膳食,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种粮农民粮食滞销,城市居民贫困激增,亿万民众需要紧急粮食援助。为此,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呼吁,政府、国际组织、学校等社会各界需凝聚共识,采取更加有力的行动,改变世界粮食生产和消费方式;消费者要积极改变膳食结构,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为共同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作出应有贡献。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加强节约粮食宣传教育,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粮食道德观,成为节约粮食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节约粮食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后,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点赞。该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该节目是运用电视媒体、采取形象化方法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次成功尝试,生动而又深入地展现了新时代与中华文明历史的同根同源与一脉相承,表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相连和精神相通。该节目具有正面引导和深刻教育意义,催人向上,使人奋进,鼓舞人们积极投身于新时代的祖国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引发社会各点赞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2016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
6 . 2020年4月23日,武汉洪山区启动2020年全民阅读活动,并同步开展书香战“疫”——手抄书摘征集活动,迎接第25个“世界读书日”。该活动围绕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统筹推进,旨在讲好武汉、洪山抗疫故事,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营造良好氛围,凝聚强大力量。举办全民阅读活动是基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全民阅读活动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 . 12月4日,某地2020年“戏曲、杂技、传统文化(非遗)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当地M小学举办。活动现场,来自当地古琴学会的20余名表演者通过古琴琵琶、箜篌、陶笛等古典乐器,为2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音乐盛宴。开展“戏曲、杂技、传统文化(非遗)进校园”活动(       
①是基于教育方式的变革能促进人的成长
②旨在发挥教育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有利于发挥教育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④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2016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
(2)请就如何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提出两条建议。
9 . 2017年,冯树凭家入选“全国五好文明家庭”。他说,教育子女成长是父母一生的功课,永无下课之时。26年前,为把家庭的好品质传承下去,他办了一张家庭小报——《家》,其主线就是坚持表扬,对全家17口人的优点及时记录。材料旨在告诉我们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家风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③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需要培养
④优秀文化对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将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三科统编教材以不同方式强化了“劳动光荣”的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讲述“工匠精神”“劳动创造价值”“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等内容,阐述“劳动精神”的内涵、意义。语文教材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了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历史教材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介绍了隋朝工匠李春、“铁人”王进喜等人物;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编入反映“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人类劳动工具与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等内容,让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


请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劳动光荣”入教材对学生的成长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