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2013年以来,天津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等一大批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被选中进入“中国梦”系列宣传画,这为非遗文化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接地气的机会,也为非遗传承积累了人脉。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提出“深入生活出作品、面向市场多销售”,将每年4月、5月定为生活月,泥人张的工艺美术师们会到各地去“体验生活”,获取灵感和素材,使作品能够记录、见证、阐释时代精神。在重视创作的同时,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还重视搞好生产经营,用在市场上赚取的资金反哺创作。如今,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的大师们经常走进学校、社区、为学生和市民讲述天津泥人张的历史与文化,免费传授泥人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创新的意义。
2 . 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国诗词大会》如一阵和煦的春风
向我们迎面扑来,给我们带来2017年初春的一场精神盛宴。
本届《中国诗词大会》的入选诗词从中国诗歌的缘起《诗经》开始,包括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名人诗词,时间跨度数千年。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诗词大会”引领人们感受诗词之趣,分享诗词之美,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诗词是我们独有的文化瑰宝,是沉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能唤醒每个人心底最温暖的记忆。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中国人对诗词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得到高度关照。
从第一季开始,《中国诗词大会》一直走在创新路上。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观赏性;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诗歌与传媒、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儿的课堂。
《中国诗词大会》造成万人空巷,普通农妇、高中学妹成为“国民网红”,这是一件值得称道的文化盛事,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成功案例。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为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借鉴。
(2)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说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必须关注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
2017-04-25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丝绸,曾经作为“硬通货”成为中国文化远播全世界最好的名片。在北京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采用传统真丝面料宋锦制作的“新中装”精彩出镜,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中国传统元素向世界绽放光彩。“中”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和文明。融合中国历代经典款式、工艺和色彩,而传统纹样海水江崖纹,主要代表山水相连、绵延不绝,与21个APEC经济体命运相连的精神相匹配。“新”代表的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采用创新款式、电脑提花织机和中西结合的剪裁方式,在表达中国意蕴的前提下,使其更为合体、舒适。“礼”代表的是中国礼仪文化。APEC会议是一个重要的多边外交场合,领导人服饰,传达了“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新中装”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的原因。
4 .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出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发展,近年来,到美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
(2)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
2017-03-06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承智班)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中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以后,“丝路”沿途欧亚国家将描绘一幅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中亚到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交通运输经济大走廊新蓝图,其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中国将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带状经济、走廊经济、人文资源开发、贸易便利化、经济技术援助、经济一体化等各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欧亚区域经贸发展。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一带一路”是经济共赢之路、政治合作之路,更是文化交融之路。请阐述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文化发展带来的契机。
6 .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城镇化建设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但是,当前存在一些过于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动城镇化建设,不尊重市场规律,盲目扩张工业园区,“被城市化”、“造城运动”的现象。从乡村变为乡镇,小桥流水不见了;从瓦房变成了楼高房,邻居不见了。这样的城镇化抹杀了记忆,割裂了传统,背离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天人合—的理念,依托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往乡愁;要注意保留原始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城镇化建设要注意保留原始村貌的道理。
2017-02-0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北武邑中学高二上期周考政治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治国理政、管权治吏思想,有丰富的礼法相依、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中华传统文化是责任文化,讲究德治礼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DNA,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文化营养。

结合材料,从“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关系”的角度,谈谈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如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
8 . 福建历史悠久,是闽江源头、“双世遗”武夷山所在之地、朱熹宋慈故里、山水生态之城等,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当前,闽北传统村落保护的形势严峻,部分文化 遗产处境濒危。为此,20l7年全国“两会”期间,闽北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加强闽北传统村落化保护与传承扶持力度。议案指出,闽北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承载看传统建筑规划布局的经典理论和精湛的建造技艺,集中展现了闽北特色风情,体现了闽北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生态 文化。
运用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闽北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理由。
9 .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每个节日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内涵。调查发现,许多青少年不但对传统节日热情不高,对其中蕴含的“说道”也知之甚少。如何通过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青少年“爱过”“会过”传统节日,并过出“门道”和“内涵”,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大课题。
(1)请简述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运用“文化继承和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016-11-26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正定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其内涵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变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等盛世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制相对健全和完善。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封建法律的服务对象是地主阶级,其着力维护的是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可一言立法,也可一言废法,权大于法。尽管如此,封建盛世的出现,内在的需要“法治”的支持,“法治”思想成为法盛政兴的必要条件。分析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许多“法治”思想对今天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