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联合光明网等网络传媒策划的“文脉颂中华・名家@传承”系列短视频,对文艺名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思戏悟进行高度概括又不乏细节的独到呈现。通过展示文艺名家守正创新、培根铸魂的传承创造,让年轻人更多地了解、参与进来,为中华文脉赓续做助力,为中华文明发展添后劲。其中第三集,讲述了著名民间艺术家、“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錩倡导“大泥人张”概念,在传承“泥人张”彩塑艺术的过程中,在题材、材料、形式等方面大量尝试,甚至还将“泥人张”从架上彩塑作品拓展进入城市公共空间,做了很好的活态传承。他注重融入时代、反映生活,让作品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达中国的声音,表现中国的当代。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礼敬中华优秀传统,写好继承这篇大文章。
2020-02-1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十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历新年——春节,是中国人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

材料一:春节经过几十年时发展变化,在今天仍就是国人心中辞旧迎新的期盼,迎喜接福的祝愿,家人团聚的温馨。近年来,手机红包成为一种新的拜年方式。一些远隔千里的亲朋好友也能穿越时空为彼此送达一份心意,给春节带来更多惊喜。然而,一些人为抢红包甚至没和亲人说上几句称心话;一些人过于追求红包的“厚度”,忽视了红包的感情“温度”。红包越来越多,祝福却慢慢变了味儿,年味淡了,亲情疏了。有人呼吁:请放下手机,给父母一个微笑和拥抱,重新唱响亲情的春节“主题歌”。

材料二: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浓郁的春节中国风在全世界越来越受到关注。走出国门,在很多国家都能感受到浓郁的春节氛围,海外“年味儿”越来越浓、过年方式越来越丰富,很多外国人越来越接受春节文化。中国人在这个节日里表现出的对家、对亲情的推崇,也是世人普遍接受的价值观。虽然不同国家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但身处全球化的时代,彼此尊重和包容才是常态。


(1)你赞同手机红包这种新的拜年方式吗?结合材料一,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我国应如何推动春节文化走向世界走进世界。
2020-01-1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8年2月,中国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后,立刻得到广泛好评和关注。

材料一:节目响应落实十九大报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在注重节目时代化表达的同时,也力争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激发了大众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兴趣,甚至诗词歌曲的创作热情,增加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自豪之情,也树立了文化自信、涵养了心灵,

材料二:《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上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不仅有艺术名家,也有后起之秀,还有许多热爱生活的普通人,他们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通过鉴赏团成员对传唱歌曲的专业点评,将经典和流行有机结合在一起,挖掘诗词背后的故事,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央视播出《经典咏流传》节目的积极影响。
2019-12-3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浮生六记》原是清代苏州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记叙的是沈复和妻子芸娘充满烟火气的日常生活。昆曲是综合了戏剧、文学、服装、音乐等门类的古老东方艺术。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和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的园林景观创新结合,突破了传统戏剧的观演形式,让观众置身于演出实景之中,随着剧情的推进,跟随演员穿行在园林的亭轩廊窗间,且听且行、且坐且立。这一浸入式表演形式,自2018年8月首演以来,没有任何的宣传投入,只是靠着昆曲迷们在朋友圈的“圈粉”而悄然走红。


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简要说明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悄然走红所包含的道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东省潍坊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发掘地方传统文化的精华,使红木嵌银瓷器、刺绣、高密三绝、临朐红丝砚等实现了规模生产,成为民间工艺的上乘佳品。同时,打造潍坊风筝与杨家埠木板年画成为两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衍生了大舜文化、佛教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材料二   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多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潍坊市对待传统文化的举措给我们哪些启示。
2019-09-25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安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6 . 2018年,古老的故宫成为青年人追捧的“网红”。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由故宫博物院等创制的《清明上河图》穹幕影院,赢得了青年人好评如潮;“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兼顾学术性和通俗性,激发了青年人对传统习俗的极大兴趣;故宫元素的手机壳等现代感十足的故宫文创产品已达数千种,古风与青年、古典与现代,同频共振、生机盎然。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加受到青年人的青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3)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18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当前,一些乡村仍存在留不住乡情、记不住乡愁,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退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习俗是一个地域的生活文化,是农村精神家园的底色。习近平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我们要发挥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注重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2)请你为乡村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提出两条活动建议。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前,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逐渐回暖,从少儿经典诵读,到各种学堂、书院、私塾等都在蓬勃发展,但其中也存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现象。一些地方让幼儿园的孩子背《老子》,让小学生背佛经,甚至让孩子退出现行教育体制进入私塾,单纯以读经为主……社会上,尤其是学术界对国学热、经典诵读的争议也日趋激烈。经典诵读读什么、怎么读以及要不要重新诠释等问题也日益显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应该如何回应读经争议,探究经典诵读的新路径。
2018-10-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10 .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的主旨演讲中高度凝练了丝路精神,他指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和平合作,就是指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开放包容,就是指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互学共鉴,就是指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互利共赢,就是指古丝绸之路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倡导“一带一路”就是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我们有责任有信心重归丝路精神,促进沿路地区的大发展大繁荣。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重归丝路精神对我国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