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孔子的诞生地济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沁润无处不在。

近几年来,济宁市累计评选出各类道德模范、济宁好人等先进典型800余人,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市民心中树起时代标杆。在孔子博物馆,社教体验、网络直播、志愿讲解等运营新模式给儒家文化带来充满朝气的时代面孔,继立体、三维“网上展示馆藏文物”后,如今又推出多项数字化展览平台,各种人才、技术、超前的运作理念等资源要素也快速汇集。搭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交流平台,促进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鉴,教育部和山东省政府在曲阜尼山揭牌成立了“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成为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等重大文化活动齐名的国际儒学研究交流平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济宁市在传承中华优秀统文化中的成功做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透过一块屏幕,在北京“寻访千年运河”,去广东“穿越古今、漫游岭南”,到甘肃“一眼千年、云游莫高”……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庆祝这个日子,各地纷纷推出线上活动,让观众在云端就能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放眼神州大地,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故宫开发的文创产品频频卖断货,当陕西剪纸、遂昌龙粽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2021-05-19更新 | 147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历牛年大年初一,《典籍里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它凭借独特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在国内外迅速引发对中华文化的现象级传播。

节目聚焦中华典籍中《尚书》《论语》《孙子兵法》《辞》《史记》等流传千古、享誉中外的经典名篇,突出戏剧化结构、影视化表达,从适合电视呈现的诉求出发,综合运用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技术手段,完成戏剧表演在电视节目中的电影级呈现。主创团队前后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酝酿、打磨,对典籍进行通俗化、生动化、艺术化的“电视转码”,把古籍变成观众可感知且可共情的作品,第一期节目《尚书》共咨询了65位相关专家,查询了68本相关书籍和上千篇论文,整理了几百万字的资料,剧本前后修改了53个版本,将专业精神体现在了每一个细节。


《典籍里的中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场疫情,让中国人迅速养成了戴口罩的习惯,如今也正在改变我们关于吃饭的风俗习惯。

共食还是分餐?这是一个问题。有人觉得,中国人天性爱热闹,围桌共食是中国上千年的传统习俗,我们中国人向来重视家庭,讲究亲情,一家老少围桌而坐,举箸共食,边吃边聊,其乐融融。也有人认为,共食是一种不合时宜的生活方式,已经被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所放弃;分餐确实能够降低(不能完全避免)某些疾病的传播风险,是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标配。

但人们习惯的共食与分餐制并不绝对矛盾,我们可以用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的方式来共食。公共餐具的使用是一种两全其美的策略,这种技术上的选择既保留了以共食的形式建构出参与者“共同体认同感”的饮食文化功能,又能避免个体之间的交叉传染。


“公共餐具的使用是一种两全其美的策略”,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合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人们抒发对幸福、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过节前,背井离乡的人们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疫情肆虐,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国内多地出现聚集性感染,2021年的春节则不同以往。新冠肺炎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在密闭空间里高浓度气溶胶等途径进行传播,而春运的拥挤和较密闭的空间环境为其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各地积极出台政策鼓励引导外地人员“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年”,众多游子纷纷表达会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思想逐渐转变为“视频团圆,就地过年”。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即使身在异地,也可以将对家的思念通过网线跨越千里传达到家。提倡就地过年,是提倡跨越时空的线上团聚,是一个节日,两处温暖。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一谈“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思想转变为疫情条件下“视频团圆,就地过年”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指引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向前的旗帜,是凝聚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梦,承载着中国民主、富强、公正、和谐、自由的最基本价值观,承载着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让梦想照耀中国,闪亮世界。

材料二   某校高三学生积极开展了“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主题系列活动,有主题班会、歌咏比赛、办板报、发微博,对外国友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社区做志愿者服务等,表达爱国热情,用实际行动推动梦想的实现。


(1)从民族精神的角度看,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中国梦?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影响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该校学生开展主题系列活动的文化生活依据。
2021-04-2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传承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2021-04-2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戏曲是中华文化的“一颗明珠”,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近年来,戏曲界出现了“有的演出水袖没了,脸也不描了;有的京剧现代戏舞台上出现飞机尾巴和发动机轰鸣声”等现象,这些现象让不少戏曲界的专家感到担忧。有专家指出,戏曲有严谨规整的规范与样态,传统戏曲的文化根性、灵魂,是我们要坚持守护的:京剧具有大写意的特点,演员用表演来展示环境、时空和人物内心,太写实的艺术形式并不适合京刷表演。

古老的戏曲如何再度焕发青春活力是当代戏曲人孜孜以求的课题。越来越多的戏曲作品配以小提琴等西洋乐器以及现代舞台、灯光、美术、布景、技术等,跳出对社会伦理道德善恶评判的窠臼,将关注点伸向了人性和灵魂,贴合时代对传统戏曲进行演绎和解读,让当代人感受经典与时代的艺术共振,在观众中引发传统戏曲热。

2020年10月,习近平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强调:“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以建校70周年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传统戏曲薪火相传必须兼顾传统与创新。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传统戏曲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3)某校拟开展“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请你就学校如何开展这活动提两条建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六合农民画是南京民俗绘画艺术,省级非遗项目,起源于南京市六合区冶山镇四合农民画。据史料记载,早在清代,六合的能工巧匠在制作房屋梁柱、门窗雕花、门庭石雕、砖雕及生产生活用具时,就会烧制、打制、编制、绘制一些装饰图案。

现在,因时代变迁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除家居厅堂装饰外,绘制在灶头、家具等物件上的实用民间美术已逐渐被冷落。当地政府如今将民间绘画爱好者组织起来进行辅导培训,将原来在家具上作画,转变为在纸质媒介上作画,并在题材上更多地表现当代农民的生产生活。

近年来,六合农民画已连续举办数届全国性农民画展,多幅作品在全国及各省、市举办的农民画大赛中获奖,部分优秀作品还曾应邀赴国外展出。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六合农民画还探索与产业对接,做长做粗产业链。民间绘画爱好者和企业合作,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画在箱包、服饰和日用品上,带动了乡亲们增收致富。


(1)结合材料,说明传承六合农民画的文化价值。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当地是如何传承六合农民画的。

10 . “一群娇憨可爱、活泼生动的唐装仕女从古画中走来,穿越《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七大国宝,带领观众经历一场博物馆奇妙之旅。”2O21年河南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火出圈”。节目组将传统画卷与数字科技完美结合,创意精美的舞台效果引人惊叹。线上网友纷纷点赞,更有网友评价;“这是个能诠释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好节目!”

《唐宫夜宴》不是个例,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到线上线下的美术作品展,优秀传统文化搭配多元的表现方式和展示平台,随着春天的到来,吹进了人们的心里。当下,传统文化审美已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新国潮“不仅涵盖了文化创意产品,也融入到当代人的文化生活和娱乐空间。

中华文明,弦歌不辍,守住根与本,便能拥有更辽阔的精神家园。2月14日,河南卫视春晚总导演陈雷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坦言:我们希望通过春晚这种形式,让年轻人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甚至将民族文化融入到生活、情感和行为里去。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守住中华文明的根与本”。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