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国坚持中西医结合、传承中医“辨证施治”方法、运用中药制剂,取得了不少成功案例,获得了宝贵经验。有专家指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应重在实践、重在临床,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蕴含的精华,努力促进中医药传统经典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形成自身独特的原创性成果,努力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医在战“疫”中的中国经验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学带来的启发。

2 .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博爱包容、和平共荣的大同思想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提供重要启示。“一带一路”建设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得以传播和认同的重要载体。

“一带一路”建设提出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多年来,中国与相关国家将倡议从宏伟蓝图转化为具体行动,各项建设成绩突出,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国际支持率明显领先。然而,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不同造成双方在思维方式、看待生存和发展的逻辑和标准等方面的差异,部分国家难以理解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因而,来自部分国家的反对、质疑和攻击声音也不断增加,给倡议的进一步推进造成了相当的阻力。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全球193个国家的谈判共识,能够充分表达世界各国的所想所思,最大限度地凝聚了全球共识,是指导未来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愿景目标、行动纲领等诸多领域存在契合之处,将两者进行有效对接有助于增强“一带一路”建设的权威性,有助于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大价值,进而调动国际社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对他国质疑和误解的有效回应,是对恶意攻击的有力回击。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价值将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021-12-10更新 | 43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诗词大会》是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带领全国电视观众重温了中华经典诗词,让人们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这不仅唤起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引发了一轮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潮。节目播出后,在网易云课堂上,有关古诗词教育类的课程,点击率迅速上升,其中《文青速成——读诗赏句学修辞》已经有2万多人选课。对于这股热潮,专家指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也要善于甄别,其中不乏糟粕。

材料二   《中国诗词大会》这种文化益智类的节目形式最早是引自美国ABC第三频道的《幸运转盘》,引进之后,我们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本国实际进行创新。诗词大会的“飞花令”创意,借鉴了古人的“行酒令”游戏,惊险刺激:百人齐通名诗佳作,在声光舞美的配合下,别有韵味。节目寓教于乐,以文化传播为己任,堪称综艺节目里的一股清流。但也有人认为节目不应只是对诗词的背诵,而也应有诗词的创作,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计词文化。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引发了人们对如何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中办和国办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而中小学课堂和教材更是其中的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全方位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让中国古诗词重新焕发时代魅力。
(2)结合材料二,请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电视工作者应怎样创作“广受观众好评和人民认可”的优秀作品。
(3)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学校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几点建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6月,新华社、人民日报先后刊发“宣言”署名文章《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以下为文章摘选:

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走进江苏常州的瞿秋白纪念馆,“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誓言格外醒目。

中国共产党这个百折不回的寻路者、大勇无畏的开路人,面对种种考验、重重难关,以愚公移山的坚定、精卫填海的奉献,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险峻而壮丽、艰辛而宽广的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10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百年峥嵘岁月,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处于高潮还是遭遇挫折,中国共产党从未动摇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富有创见的思想、观点和论断,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时代性贡献,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五百年来,人类追求社会主义的路途上,有鲜花芬芳,也有荆棘密布。一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闪耀着光荣和梦想,也充满着奋斗和牺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雄的中国人民从未退却、从未动摇。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材料二   以画为体,以史为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陈出新、向史面新,打造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节目从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遴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美术经典作品;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傅抱石与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如同历史之镜,照见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走过的苦难辉煌;综合了动画示意等多元表现手法,党史专家与美术史专家展开“双线”讲述,带领观众从美术经典之中,看到信仰之美,在历史细节中探寻初心使命,节目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融合。该节目融媒体用户总触达人次达3.38亿,掀起一股“红色经典热”。


(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是如何做到向史面新的。
(3)“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富有创见的思想、观点和论断,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时代性贡献,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请你再列举两条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富有创见的思想、观点或论断。
2021-12-07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漕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历史沿革的写照。

西塘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亦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长中的西塘确立了“保护古镇、开发新城”的思路,创新设计了融古典和现代艺术于一体的新式建筑,在古今对接中维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专家们研究江南水乡风貌的基地;艺术家们描绘江南水乡风情的净地;游客们领略江南水乡风景的胜地;原住民们发家致富的福地。西塘古镇以特有的文化气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西塘是古典的,也是现代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西塘古镇是如何做到在时代变迁中保持着“古典的,也是现代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新华字典》时隔 9 年再次修订,新版于 2020 年 8 月 10 日发行上市。本次修订增录的“初心”“点赞”“拼车”“截屏”"“二维码”等新词,记录着当下中国的新现象、新概念、新事物。一个个新词,勾勒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当代文化风尚,在生活内外、线上线下,供全民共用共享。远可鉴历史,近能征时事。综观词汇发展历程,无论是旧词消失、新词诞生,还是外来词引进与本土化融合。抑或打破词汇既定含义翻用新义,无不体现语言和时代的同频共振与无缝对接。语言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流变发展、不断被整理规范,进而保持着生机。一代代读者通过翻阅和检索这本小小的字典,识得更多文字,规范汉语用法。也正是因为语言文字的规范,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基础更牢固,步伐更坚实。从古至今,人们用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人们用语言承袭旧章,创造新器。一个个新词语不断萌发,一个个新寓意脱颖而出。这些词语不仅会在使用中获得意义,也会汇入历史的长河,成为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华字典》收录新词的合理性。

7 .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在法律领域的投射。下面是某社团同学在古代法律思想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法律思想观点。

观点一: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包含“天人合一”、“调处息讼”观念。传统文化中包含较强秩序意识、稳定观念和和合价值。把“和”作为解决纠纷的最高价值选择。

观点二: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包含人治而非法治的法律工具主义观念。法律仅仅作为工具用来协助统治者贯彻落实其所倡导的伦理思想,要尊重并无条件服从于位高权重之人。


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具有工具主义、专制主义等糟粕成分,是社会发展的阻力。请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相传,端午节是为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材料二   2020年端午节,某学校举办迎端午相关活动。声情并茂的诗词散文演绎,制作龙舟、学包粽子、学做香囊、戴五彩绳等传统民俗互动……为端午节量身定制的这一系列文化活动让学生们体验了端午节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切的认知,坚定了文化自信,增强了爱国情感。近年来,该学校精心策划贯穿全年的“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推进传统节目、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坚持把好方向、定好基调,深挖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努力做到价值引领和文化传承相融合、教育作用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1)有人认为:“中华传统节日只不过是原始信仰的体现,随着时代发展必然会被淡化.”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请你为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可行性建议。
2021-11-1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村落(又称传统村落)是记得住乡愁的载体。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明文规定支持传统村落保护,提出要加强传统村落整体风貌保护,并在保护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适度发展特色旅游业。

佛山市委、市政府把特色古村落的活化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多种途径保护古村落,做好“活化”文章。近年财政累计投入数亿元,改造提升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成功打造了“差异化、大格局、可持续发展”的古村活化“佛山模式”。首先通过实施“一村一品”方案,塑造出三水区长歧村的长寿文化、顺德区碧江村的祠堂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本土历史文化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其次,通过连片古村落群整体统筹、整合资源活化,以点带面实现由古村落“盆景”到古村落群“风景”的转变。此外,通过提升硬件设施,挖掘旅游资源,将古村价值转化为产业,打造出一批如“千年水乡、古老桥梁、宗祠文化”顺德区逢简村,“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南海区松塘村等特色文化旅访景点,实现了古村“自我造血”,长效保护。


(1)古村活化“佛山模式”传承了乡土文化,留住乡愁。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2)为让古村落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请你就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两条合理建议
2021-11-07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顺德区文德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政治试题
10 . 辨析题:

文化创新就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1)判断:_____________
(2)理由:_____________
2021-11-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海南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