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01-30更新 | 2688次组卷 | 89卷引用: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薅(hao)草锣鼓”是一种伴随田间集体劳动,由“歌师”在鼓的伴奏下进行演唱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薅草锣鼓”产生于村民们在田间劳作之时的大忙季节,是劳动人民在集体薅草、挖土、栽秧时,为了缓解疲劳,加快进度,以击鼓作气力、以酣歌抒胸臆、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而形成的一种极具生活气息和浪漫色彩的优秀民间文化形态。较为集中地分布在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陕西、甘肃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然而,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劳动方式的改变,加上近年来民间老艺人年岁的增大和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薅草锣鼓面临传承之忧。对此,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加大了保护、传承“薅草锣鼓”工作力度。重庆酉阳有关部门还成立了编写组,收集整理“薅草锣鼓”歌谣,对“薅草锣鼓”进行深度挖掘和包装打造,将其移植到舞台上。2008年,酉阳《薅草锣鼓》成功亮相加拿大华人春节联欢晚会,2010年参加央视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演出,同年又参加了“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舞蹈类)调演活动”北京展演,反响强烈,获得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酉阳薅草锣鼓从此走出深闺,走向全国。


请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使传统民间艺术换发新的生命?
2019-01-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2019年1月15日,新编姚剧历史剧《王阳明》在北京上演。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姚剧属吴语系滩簧类地方剧种,产生于浙江余姚,至今已有250多年历史。新编姚剧《王阳明》把王阳明重视民生的思想融进了戏剧情节,通过场景演绎抓住了观众心理,观众好评如潮。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要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地位
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 .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艺发展之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
①以人民为中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②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 
④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 . 打工文化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出来的文化,它带着生活粗粝的质感、朴素、真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从文化建设的角度说,打工者不仅仅是公共文化的服务对象、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他们更是文化的生产者、创造者。这句话的依据是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打工文化成为我国当前的经典文化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③④
6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H省文化部门坚持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大局,组织全省各级专业院团、业余文艺团队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作用,将惠民演出送到田间地头,将党的政策送到群众心头。

一年来,该省组织群众文艺工作者新创或改编80多个以“精准扶贫”为题材,描写基层群众生活、反映群众心声、体现百姓现实关注的小型剧(节)目和一批美术、书法、摄影作品。提升素质,服务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组织4期面向群众文艺人才的示范性培训班,选派3780名优秀文化工作者到41个受援县、乡镇及村开展文化工作,强化文化建设人才支撑。多层次搭建贫困地区惠民大舞台,举办“精准扶贫”专题文艺晚会全省巡演21场次,并以文艺小分队形式深入贫困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开展惠民演出近6000场,送书画作品2万余幅,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和成果惠及群众2443万人次,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 H省的上述举措是如何服务脱贫攻坚大局的?
2018-06-2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荥阳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周末阶段3测试高二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文化作为商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具有越来越大的经济价值,已经形成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今天,已很难找到没有文化标记的产品,很难找到不借助文化影响的销售,很难找到不体现文化意义的消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政府对人民的组织动员能力、参与国际化程度等’都越来越取决于文化发展的综合水平。目前在世界最发达国家的GDP中,80%以上来源于服务业,其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业扮演了主要角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材料二       2016年,M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指出,该市文化企业共3172家’实现增加值60.91亿元,较上年增加10.59亿元,增速为18.7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91%。报告同时指出,目前,该市文化产业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内部结构不舍理、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低,一些文化产品和服务品味不高,管理经营粗放,竞争能力差等问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文化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落后,严重影响了该市文化产业后续发展和做大做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重视文化的因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知识,分析M市政府应如何实现文化产业后续发展和做大做强。
(3)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请你从文化的角度,为该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018-02-1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政治试题政治试题
8 . “河南坠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民间艺术,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在当今社会,坠子文化也面临着前景暗淡、后继无人的困境。近年来,“河南坠子”表演团队增强市场观念和观众意识,把坠子唱腔和炽烈火爆的现代音乐剧和歌剧元素有机结合,在创新中传承与发展坠子文化,让河南坠子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昆曲,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近年来却发展逐渐衰微。漫画家林政德把昆曲元素融入动漫,通过动漫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昆曲文化。其创作的3D昆曲动画片《粉墨宝贝》,老少皆宜,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②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③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
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 . 《人民的名义》被很多观众称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电视剧。为还原电视剧的真实性,编剧周梅森曾深入检察机关一线体验生活,亲自到监狱、反贪局侦查指挥中心等地采访调查,与办案检察官、纪检干部、监狱干警、服刑贪官等座谈,获得了第一手的写作素材。除此之外,周梅森还把十八大以来反腐的真实案例做了详细分析。他指出文学艺术创作不是报告文学,不能完全按照已有案件来写,但这几年在社会中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案件我也没有回避,我们很多文艺作品,尤其是主旋律文艺作品,跟现实和观众是很隔膜的,文艺远离生活也让观众远离了文艺。随着被搬上荧屏的《人民的名义》的一度走红,让传统作家又不得不思考:能否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关键是能否拿出过硬的作品。
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看,你认为中国作家应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拿出过硬的作品打动读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