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于中国人来说,孙悟空是几代人从小玩到大的“朋友”。50后、60后大概从连环画第一次接触腰缠虎皮裙的美猴王;70后、80后或许在“咚咚咚”的《西游记序曲》中认识一个筋斗冲上云霄的石猴;90后、00后又可能是在“二次元”中与大圣结缘。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孙悟空还漂洋过海,出现在国外文艺作品中。众多“孙悟空”及其不断重塑的过程,折射出经典形象具有的永恒艺术魅力,体现着时代对文艺创新创造的永恒呼唤。

文艺是常为常新的。孙悟空只是一个例子,从中可以看到,随着时代变迁,越来越丰富的媒介和艺术形式以及世界文艺的交流碰撞,无不深刻影响经典形象再创造。创作者应当反复探寻经典形象的艺术内涵,在新的时代语境中汲取文艺经典提供的智慧,大力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以更大的勇气直面社会转型期多样生活经验,以更充沛的创造力赋予经典形象以新的话语和色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说明如何赋予经典形象新的话语和色彩。
2 .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理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把文化自信与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结合起来,既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重视,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紧密相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必然强化文化自信;而坚定文化自信又能使道路自信更持久、理论自信更科学、制度自信更完备。
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中国人民对自己创造的文化的信念与信心。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于内主要表现为人民对中华文化创造力的灵活运用;于外则表现为中国人民“不拒众流”“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以及积极“走出去”等具体行动上。可见,文化自信归根结底要通过人民来实现。一旦离开人民,文化自信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个自信”的结合,运用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加以说明。
(2)人民是文化自信的根基,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3)坚定文化自信,需要从青年学生做起。请你就青年学生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提出两条合理化意见。
2017-05-03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陕西省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七模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拿破仑法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法典,对后来其他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中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已有“法治”的思想,对今天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但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有着本质的区别。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总则是编纂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我们不辱使命,再接再厉,加快推进民法典各分编的编纂工作,到2020年要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的编纂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反映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要求。它的实施可以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习近平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必须广泛开展普法工作,将《民法典》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1)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说明如何编纂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2)请为《民法典》进校园建言献策,并阐述其《文化生活》依据。(至少两条)
2021-03-27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政治试题
4 .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完成下面小题。
1.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和大范围集中轮训,仅2016年就有10万人次参加了基层采风活动,创作出一批脍炙人口的文化精品。这说明
①文化创作者要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和重要源泉
④必须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我国文艺创作在产生大量优秀作品的同时,也存在着套路化严重,数量虽多但精品太少,抄袭泛滥,低俗、色情等现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生活中有“喜”也有“忧”
②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无法统一
③这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④文化市场需要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正确引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 . 2018927日,“中国梦·大国工匠”公益大讲堂全国巡讲活动走进湖北咸宁,多名全国劳动模范与咸宁职业技术学院1000多名师生共话“中国梦·劳动美与青年成长”。大国工匠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演绎着注重品质、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下列对工匠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化发展要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立足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文化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018-03-01更新 | 76次组卷 | 4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专题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而红色是上海文化最有价值的核心基因。2016年12月22日上午,一列“红色地铁”在10号线新天地站缓缓停下,车厢里的海报、门贴、把手上,是地铁沿线充满历史记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画面;新天地站内,一条数十米长的“上海·党的诞生地”主题文化长廊耀眼夺目,开启了全市“党的诞生地·一线一站”主题宣传活动的序幕。

一线,就是在一条地铁线上开行一列“党的诞生地”主题列车;一站,就是打造一座“党的诞生地”主题车站、布置主题文化长廊。承载红色记忆的列车,穿梭在纵横交错的现代地铁线上,将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的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让市民乘上地铁也能寻访先辈光辉足迹,在地铁站内就可以感受“光荣之城”红色文脉,这种十分便捷的做法,堪称最有价值的正能量文化传播方式。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宣传阐释中国特色”时谈到四个“讲清楚”:一是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二是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三是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四是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总之,四个“讲清楚”是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的责任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传承红色基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四个“讲清楚”对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哪些启示。
2020-01-0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楷书又名正书、真书。楷书的“楷”是楷模的意思。唐代张怀瓘《书断》称:“楷者,法也,式也模也。”意思是说,楷书是可作楷模的书体。楷书产生于汉末,吸收了隶书结构匀称明晰的优点,把隶书的波磔改为平直,把其形体的扁平改为方正,形成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成为最受国人喜爱的书体。

这种楷模作用还影响到人伦道德。中国古人一贯强调“作字先做人”“人正则字正”,在儒家看来,方正庄严、齐整大度的楷书已超出书法本身的意义,被赋予了“温柔敦厚”的人格象征和行为约束。楷书作为一种标准字体沿用了1800年左右。就其种类而言,分为小楷、中楷、大楷及榜书;就其演变而言,经历了隶楷、晋楷、魏楷、唐楷4个时期,分别标志着楷书的萌芽、成熟、发展和鼎盛。

楷书作为书法五体极其重要的书体,1800年来,也同时承载着各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与文化气节,这就是“楷书精神”,“楷书精神”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地质层,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节与思维方式;汉字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每个人的魂魄中,都融入了方块宇的点、横、竖、撇、捺!


(l)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楷书精神”在创造、传承过程中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2)“楷书精神”是中华民族守护文化家园、传承中华文明、勇于改革创新的生动写照。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进行说明。
(3)学校团委开展弘扬“楷书精神”的活动,请你拟写两条宣传标语。
2020-05-0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0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文综政治试题(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7年,H省文化部门坚持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大局,组织全省各级专业院团、业余文艺团队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作用,将惠民演出送到田间地头、将党的政策送到群众心头。
一年来,该省组织群众文艺工作者新创或改编80多个以“精准扶贫”为题材,描写基层群众生活、反映群众心声、体现百姓现实关注的小型剧(节)目和一批美术、书法、摄影作品。提升素质,服务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组织4期面向群众文艺人才的示范性培训班,选派3780名优秀文化工作者到41个受援县、乡镇及村开展文化工作,强化文化建设人才支撑。多层次搭建贫困地区惠民大舞台,举办“精准扶贫”专题文艺晚会全省巡演21场次,并以文艺小分队形式深入贫困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开展惠民演出近6000场,送书画作品 2万余幅,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和成果,惠及群众2443万人次,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H省的上述举措是如何服务脱贫攻坚大局的。
(2)根据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分析H省的惠民演出活动对促进“精准扶贫”所发挥的作用。
(3)如果学校选拔你参加文艺小分队,并利用暑期前往当地贫困地区义务演出,你现在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试列举两条。
2018-07-0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18届高考模拟(二)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H省文化部门坚持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大局,组织全省各级专业院团、业余文艺团队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作用,将惠民演出送到田间地头,将党的政策送到群众心头。

一年来,该省组织群众文艺工作者新创或改编80多个以“精准扶贫”为题材,描写基层群众生活、反映群众心声、体现百姓现实关注的小型剧(节)目和一批美术、书法、摄影作品。提升素质,服务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组织4期面向群众文艺人才的示范性培训班,选派3780名优秀文化工作者到41个受援县、乡镇及村开展文化工作,强化文化建设人才支撑。多层次搭建贫困地区惠民大舞台,举办“精准扶贫”专题文艺晚会全省巡演21场次,并以文艺小分队形式深入贫困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开展惠民演出近6000场,送书画作品2万余幅,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和成果惠及群众2443万人次,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 H省的上述举措是如何服务脱贫攻坚大局的?
2018-06-2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荥阳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周末阶段3测试高二政治试题
10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意见指出,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创作生产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化产品。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说明我们应如何创作生产优秀文化产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