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践的内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材料一   老子提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荀子提出,没有什么“生而知之”,而是“求之而后得”,认为人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性”,而是后天学习积累而成。

柏拉图提出“认识即回忆”,认为存在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理念世界”,人的知识来源于对其中“理念”的回忆。

材料二   黑格尔: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费尔巴哈:理论的活动是真正的人的活动,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己主义”活动。

杜威: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


[探究任务]
(1)材料一三种关于认识的观点有何不同?谈谈你对认识的理解。
(2)你怎样看待材料二的观点?
(3)实践的含义是什么?实践有哪些特点?
2021-08-01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导学案》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2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之所以在学生中进行美育教育,以美育人,是因为(     
①美育教育能提升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力
②美育教育源于伟大的美育精神,是人类特有的物质性活动
③美育精神能鼓舞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培养美育精神有助于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的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从一定意义说,学生德行的养成、奋斗精神的培养始于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辛勤劳动并以此为荣,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信念,这是教育的重点与方向。加强劳动教育,能帮助学生(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增强诚信意识,在砥砺自我中通过奋斗走向成功
③在生活实践中发掘潜能,通过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④掌握职业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现职业理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3-22更新 | 1286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1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