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搭载嫦娥五号在月球遨游23天后,一批约重40克水稻种子顺利返回地球,标志着我国水稻育种首次完成深空空间诱变试验的搭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搭载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会通过一系列的自交或者杂交,从抗病虫害、耐逆性、适应机械化生产等方面,培育适合未来需求的优良水稻新品种,通过给予多元化的水稻品种服务于国家“种子安全”大战略。

此次深空空间诱变实验,有望帮助人类更深入了解水稻如何响应深空环境的分子及遗传机制;获取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优良新基因,并形成完善的关键基因利用技术体系,服务于水稻品种选育;选育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绿色的水稻新品种,满足多元化产业需求,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广应用,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水平。


(1)李克强总理强调,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请列出这个论断的两条唯物辩证法依据。
(2)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下力气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应如何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
2021-04-28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政治-学科网2021年高三5月大联考(广东卷)

2 . 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的自给率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主权,一旦粮食被别人卡了脖子,将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种子是农业科学的“芯片”,是粮食生产的源头,种子产业的竞争力决定一个国家农业和农产品的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做到了完全自给。但也应看到,我国的品种水平差距明显,尤其是大豆、玉米单产水平还不到美国的60%,种业创新主体企业存在小、散、低、重的问题。如果我国种业不能及时补上研发短板,那么我国的“菜篮子”“米袋子”就可能受制于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打好种业翻身仗。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打好种业翻身仗。
20-21高三下·广东·阶段练习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阐释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主张。

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更受关注。在气候变化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单边主义没有出路。我们只有坚持多边主义,讲团结、促合作,才能互利共赢,福泽各国人民。中方欢迎各国支持《巴黎协定》、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中国为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也是落实《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让我们继往开来、并肩前行,助力《巴黎协定》行稳致远,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1)在气候变化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单边主义没有出路。结合材料并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对此加以阐述。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为主题,撰写两条发言提纲。
2021-04-13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政治-学科网2021年高三3月大联考(广东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2020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习近平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结合材料对此加以分析说明。
2021·广东·模拟预测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淮安,因运而生,因运而盛,被誉为“中国运河之都”。近年来,淮安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系统化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精心打造现实版“清明上河图”,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让古老运河璀璨生光,一幅“水美淮安”的时代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完善运河文化保护体制机制。淮安积极构建把运河文化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在全省率先编制《大运河(淮安段)保护传承利用行动方案》,率先出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文物保护条例》,为大运河文化资源保护划定政策红线。

创新运河文化生产经营机制。突出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统筹推进运河与城镇、文化与产业的串珠成链,由线及面,建设名副其实的高效益经济长廊。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建成运河文化特色产业园区;实施“文化十旅游”,重构文化旅游产业链;放大淮安红色文化、运河文化、淮扬菜文化和西游记文化效应,推进淮安运河成为孕育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梦工厂”、充满文化魅力和发展动力的缤纷长廊。

建立运河文化传承体系。深入挖掘大运河淮安段特色文化和其中蕴含的时代价值,多方式传承、多角度展示,实现“一条河尽显淮安文化之美”。积极组建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举办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承办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论坛、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座谈会等重大活动,不断彰显“精神家园”的时代价值。


(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淮安保护大运河文化的科学性。
(2)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非遗不能藏于深闺无人知,更不能让市民尤其是年轻人认为只有那些“供奉”在博物馆或者写在书中、挂在墙上的才是非遗。请你为“让非遗走进百姓生活”设计两项活动。
2021-03-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新高考测评政治试题(第一模拟)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国外疫情快速蔓延,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外部大环境下,中央提出要加大市场规模优势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因而国内大循环要立足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打通国内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但当前商品质量标准体系、消费环境、服务消费基础设施等仍不能满足居民消费提质升级的需求,应着力解决。同时,要通过积极推动新型全球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中国经济更加强劲可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的知识,说明当前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哲学智慧。
2021-03-22更新 | 46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政治(选考)

7 . 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难题”:无健康码出行不便、网上就医挂不上号、消费支付障碍重重……这样的场景让很多老年人很“闹心”。

2020年1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就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了部署,让广大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独行快,众行远,全面小康路上请善待“慢行”的人。运用一个哲学原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被写入党章;“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两山”理念的要义是科学把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二者关系的指南,有利于实现二者相互促进、良性互动,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谋划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的工作,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绿水青山”造就了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


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造就一个“美丽中国”。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新时期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7月以来的持续强降雨引发了罕见的洪灾,给我国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等24省市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贯穿四川省、重庆市的长江、沱江、涪江、嘉陵江、岷江流域洪峰多次超过历史最高警戒线;但是,今年川渝遭受洪灾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主要原因是川渝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雨洪调蓄系统这个最重要环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重视兴修水利、筑坝泄洪、修复生态,并开启了长江三峡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新时期坚定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对上述河流进行了水环境综合全面整治,通过雨洪管理,建立雨洪调蓄系统,和谐处理雨洪与城市的关系。调蓄是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和排水内涝防治规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调蓄设施的合理设计应用,很好地控制径流污染,削减径流总量和峰值,缓解洪涝灾害,并能利用雨水资源造福人类。从洪灾的危害,看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请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对“从洪灾的危害,看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的理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制定了民法通则,并先后出台继承法、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一系列民事单行法律。但在新的历史时期,时代提出了新课题,例如,人格尊严的维护、个人信息的保护、隐私的保护、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保护的强化等,我国的民法典必须回应信息时代、网络时代、高科技时代、共享经济时代的社会需求,在更大程度上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开启了中国民法法典化的新时代;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1)结合材料,运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的知识,分析我国民法典编撰的必要性。
(2)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处,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下一步将编纂民法典各分编,请从哲学角度为我国民法典的编撰工作提两条方法论建议并简要说明。
2020-11-10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化州市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校模政治试题(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