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6 道试题
1 .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多样化的城乡类型,犹如一个缩小版的中国,其实现共同富裕的模式也适用于其它地区,能够为全国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这说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包含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④在矛盾特殊性指导下研究普遍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1-25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某县山多地少,贫困发生率高。该县结合本地实际着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当地农民历来有种茶、手工制茶的传统,但规模小、布局散、茶产品流通不畅。针对这些问题,该县探索出了产业扶贫新模式,以发展特色茶产业为重点,打造原生态茶示范区并大力推广,建设茶叶基地,实行产供销一体化,推动了茶经济的发展。截至2019年初,该县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摘帽,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该县是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
2023-11-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不是硬凑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这一主体性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为何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2023-11-2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今年国庆黄金周,铁路发送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21.89%。近年来,尽管国铁集团账面上的盈利不明显,但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意义远大于此。铁路运输为社会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拉动了GDP增长。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主要是(     
A.善于把感性认识发展为理性认识
B.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C.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学会辩证思维方法,全面、动态把握客观事物
2023-11-21更新 | 4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5 .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讲好中国故事】

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地担当“讲好中国故事第一人”,在各种场合讲中外听得懂、听得清、有共鸣、有实效的好故事。瀛台夜话,让美国领导人了解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半总统制等都失败后作出的正确历史选择,加深中美理解。巴黎演讲,和法国朋友重温拿破仑的名言“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了解今日中国,展望未来“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可亲、文明的狮子”,促进东西方了解。蒙古讲话,与邻居交心:“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引起广泛共鸣。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怎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2023-11-2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网友围绕“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话题展开了讨论。

网友甲评论:我国的现代化起步较晚,应该照搬先发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以坚强意志和决心追赶先发国家,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网友乙评论:世界上不存在共同适用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一定要立足国情,遵循规律,走出一条完全不一样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材料中两位网友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请对网友的观点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加以评析。
2023-11-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一   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提到现代化,一提到发展模式,主要指的就是西方模式。但是现在有了一个新模式,也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也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进新征程,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质基因。要守正创新、固本培元,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整理,精准挖掘其中适应当前实践需要的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赋予其新的涵义。要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场景,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内容供给,让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感受和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要深化对外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时效性和亲和力,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不选考政治的学生做(1)】
(1)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谈谈对此观点的理解。
【选考政治的学生做(2)】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3-11-1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诊断政治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潮涌中部千帆竞,奋楫争先正当时。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指引下,合肥市深入调研论证,确立了工业立市的战略思想,高起点谋划布局、创新国资投入模式、多领域推动产业集聚,大力度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放大政策效应,形成了“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的产业发展模式,“合肥经验”逐渐成型。合肥的逆袭,引来了淄博、南昌、长春、邯郸、南京、焦作、池州、亳州等省内外城市学习借鉴“合肥经验”,在合作交流学习中,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合作发展新篇章。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合肥经验”的形成与推广是如何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
2023-11-1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政治试卷(选考)

9 .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该会议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对习近平文化思想重大意义作出总结,点明该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思路清,则方向明。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下,我国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

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聚焦不同阶段的主题教育,弘扬主旋律,精心宣传,营造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氛围。
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评选表彰一大批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和最美人物,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争当先锋的良好风尚。
大力繁荣文艺创作生产,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精神食粮”。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展中国文化年、旅游年等活动,推动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相融。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是如何践行“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这一哲学智慧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知识,以“新时代铸就文化建设新辉煌”为题,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逻辑严谨,学术用语使用规范;③不少于250字。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省考察时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谋划部署的一项重大决策。工程全面实施20年来,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出一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小切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成为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和美乡村的成功典范。在“千万工程”的示范带动下,浙江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乡村实现了由表及里的全面提升,也为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教材。

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相关知识,说明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的正确性。
2023-11-17更新 | 155次组卷 | 4卷引用: 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