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6 道试题

1 . 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湖州举行。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也较早遭遇了产业结构低层次、增长方式粗放等“成长的烦恼”,深受发展困扰的湖州痛下决心把矿山等污染企业整改关停,提出创建生态城市。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肯定了湖州的做法,在安吉县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以下简称“两山”理念)。十几年来,凭借“两山”理念这把“金钥匙”,以安吉为代表的湖州,深化生态治理,做强生态经济,创新生态制度,弘扬生态文化,摸索出了一套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互融共生的新方法、新路径,成为享誉全国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湖州成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的原因。

材料二   为亿万人解决温饱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用自己的一生,完美地论释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人口多,耕地少,消除饥饿这一仗怎么打?面对国际社会提出的“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时,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就是中国回应粮食安全质疑最完满的答卷。

(2)有人认为,“消除饥饿,解决温饱”还得靠科学家。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 . 《罗马公约》指出,免费医疗、教育和养老是一个社会的公益项目,是一个政府的兜底责任,是政府征税后该返还给老百姓的最基本福利。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公约内容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②政府的根本责任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各项利益
③树立群众观点是政府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④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保留“村味”拒绝商业化

2023年3月,贵州省台江县台盘村举办的“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再次掀起了网友的热情,成为了全网热搜。“村BA”不仅是一项纯粹的娱乐活动,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在“村BA”的舞台上,每个参与者都能感受到篮球带给他们的喜悦和自信。

有人认为,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流量越大,商机越多。“村BA”这种文化新现象的破茧,不仅能推动乡村地区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民俗旅游的火热,也将吸引更多的投资目光、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台盘村党支部书记张寿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以来,不断有品牌提出赞助,均被我们拒绝。‘村BA’球场外围可以有商业,但球场上拒绝商业化,保留‘村’味。我们拒绝商业化,让大家纯粹地玩篮球!”也有专家指出,“村BA”保持生命力的关键点在于服务好当地群众,做好长远的文化振兴,避免过度包装和营销。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村BA”为什么要拒绝商业化、保留“村”味。
4 . 胶莱街道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原则,将村庄划分为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三类,进行规划设计,重点夯实“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三大基础,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着力提高人们的生态振兴获得感。这是基于(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追求美好生活
②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关键
③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3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8月29日,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召开2023年养老协同专题工作组会议,探讨面对严峻的养老形势,中国未来的出路问题。

我国正在经历着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龄化过程,这成为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及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重要制约因素,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养老制度改革刻不容缓!在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大大提升的情况下,确立第三支柱养老成为改革的必然选择。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正式启动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就开始了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



在当代中国,确立第三支柱养老制度成为改革的必然选择。结合材料并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3-11-3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重视调查研究,习近平一以贯之。顶风雪、踏泥泞、听真话、察真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深入基层调研,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一起跟着总书记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从历史唯主义角度看,要求我们(       

①重视实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在价值选择基础上做出正确价值判断

④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以真干创造的实绩,才能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我们谋划推进工作,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是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

各级领导班子要牢记党和人民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牢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树立正确政绩观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理解。
2023-11-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政治试题
8 .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把人民看成“阅卷人”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人民民主是广泛的和真实的B.维护人民利益是我们党的价值追求
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D.我们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023-11-2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带头厉行法治,直接影响着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决定着法治体系运行的质效。2023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要求紧紧围绕“应知应会”,创新性引入清单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强调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发挥在尊规学规守规用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方面的带头作用,明确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规国法的学习重点,建立领导干部学习党规国法的有效制度。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人民观,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大实践的基础和前提。


(1)有人认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做到“应知应会”。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二,围绕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这一属性,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写一份宣传提纲。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200字左右。
2023-11-2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合考试模拟预测政治试题
10 . 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浙江的一些人文、历史和发展的元素被“搬”到舞台之上,充分展现了一往无前的浙江精神。开幕式演员中没有明星“大腕”,主要演员均为没有表演经验的“素人”,但是他们的表演却获得全网观众的盛赞。这充分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历史由普通人的实践构成的,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浙江精神作为正确的社会意识会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④群众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