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广东 高二 开学考试 2020-10-15 37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经济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史 、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世界史 、文化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勤劳智慧,创造出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下列一组图片围绕一个主题,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是
        
   耧车                    铁犁牛耕方式                    农业技术浸种             都江堰示意图
A.自给自足的消费方式B.男耕女织的分工方式
C.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D.以家庭为单位的组织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说明政府
A.对农业经济的依赖减弱B.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C.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D.国家治理能力逐渐衰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衣冠南渡”直接推动了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黄河流域少数民族的大交融
C.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D.江南地区的大开发
2019-10-09更新 | 561次组卷 | 35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出口以丝绸、漆器等为主;隋唐时期陶瓷成了出口的新兴产品;明清时期,棉布成了主要出口品。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抑商政策逐渐松弛D.农耕经济不断发展
2020-10-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021-09-04更新 | 696次组卷 | 172卷引用:2010年海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2019年10月14日,美国各地举行哥伦布日游行,以纪念哥伦布首次到达美洲大陆。与此同时,美国某些地区的哥伦布雕像却遭到故意破坏。这说明
A.对哥伦布是否到达美洲尚存争议B.民众观念冲突致使社会动荡不安
C.立场不同影响对人物的价值判断D.美国对人物的评价缺乏科学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美洲社会的进步
B.美洲国家的独立
C.欧洲的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的扩展
2019-05-14更新 | 236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0年山东济宁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始建于1837年的英国国会大厦大本钟是伦敦地标,重达13吨,1859年重铸。它的著名之处在于准确报时。大本钟的出现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更为严格的时间观念——标准时。与这观念形成相关的有
①工厂制度确立的要求
②交通工具改进的必然
③民主政治完善的需要
④展示钢铁工业新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家历史上的
A.雅克萨之战和戊戌变法B.秋收起义和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10. 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A.B.
C.D.
2019-01-30更新 | 721次组卷 | 45卷引用: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试题共同部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1948年,上海3000余家大工厂开工率只有20%。天津63家橡胶企业,上半年只能发挥生产能力的20%——40%,下半年绝大部分停工。青岛1000余家工厂,只有四分之一处于半开工状态,其余全部停工。导致这一时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有
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       连年战争的破坏
民族工业间的恶性竞争       ④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19世纪40年代前后,西装传入中国。1904年中国人缝制的第一套西装,在上海的“王兴昌记”诞生。1911年,民国政府将西装列为礼服之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大都市出现了专门制售西装的公司,还创下了中国人自己的品牌。这反映
A.近代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B.西装成为中国近代民族服饰
C.社会转型影响物质生活变迁D.全盘西化是社会变迁的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某书中指出:“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
B.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C.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改变了农业优先发展的状况,实行工业优先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5. 二战以后,英法两国都曾推行国有化政策,到七八十年代又开始掀起私有化浪潮,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两者都适应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两者分别受到了凯恩斯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影响
C.反映了资本主义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逐渐成熟
D.国有化是导致七十年代“滞胀”的根本原因,由此开始私有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决定由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1927年,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这些政策都
A.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
C.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
D.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2019-11-01更新 | 572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