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海南省屯昌县高三二模语文试题(A)
海南 高三 二模 2023-07-10 21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随着文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精细化。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文艺生态与产业经济协同效应,推动文化传承创新进入新境界。

文艺创造、文化传承常常与经济发展相伴而行。如果没有元明清市民社会的繁盛,我们今天很可能看不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言二拍”等文学经典。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使我们更有能力、更加自觉地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借助现代传播力量,诗词雅韵融入中国人时尚生活。越来越多蕴含中国精神、彰显中国气派的文艺新作问世,以文字、声音、影像、多媒体全息等方式生动呈现并广泛传播。

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为能量,文化产业已经发展为许多发达经济体的支柱产业。在我国,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尤其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日益凸显,文艺经典不断被重新品牌化和产权化。电视剧、电影、动漫、游戏等各类改编再创作层出不穷。亿万“用户”同时也是文化传承与文艺创造的主体,其作用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日益凸显。亲情孝道、田园风光、中华美食、文房四宝等通过喜闻乐见的网络短视频深入人心。

当前,在做好文化传承与艺术创造的公共保障基础上,我国正积极发挥文化与经济协同效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同时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建立推动文化传承创新行稳致远的长效机制。

盘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市场效能为文化传承创新注入强大动能。这些年,市场机制在激活文化创造活力方面成效显著。一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经过创新转化,焕发新的生命力,赢得人们青睐。《典籍里的中国》打通了传统文化与大众接受之间的隔膜,以“文化节目+戏剧+影视化”的方式讲述典籍的成书、核心思想以及流转中的闪亮故事,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展现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一开播便好评如潮。《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传统神话及其改编作品的故事和人物基础上,运用当代电影叙事手法与科技手段,创造性地传达成长与亲情主题,收获40多亿元票房,为传统文化题材开发打开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在开放竞争环境下,只有充分释放市场效能,文化传承与艺术创造的种子才能大面积落地生根,进而牢牢占据文化阵地。

在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过程中,锤炼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足以影响世界的文化艺术慧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样的理念对于我们的文化产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从文化角度来看,具有深厚民族传统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在国际上更受欢迎,由“西游”题材、“三国”故事等经典改编的影视作品、动漫游戏等,是中国文化内容在国际上最有市场价值的品类之一。从产业角度来讲,在本国具有良好市场效益的产业往往在国际上也具有竞争优势。文化产品充分满足人民需求才能赢得更多受众,经过国内市场充分检验进而获得国际市场青睐。与此同时,我们还安积极整合国内国际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提升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将优秀文化发扬光 大。

(摘编自魏鹏举《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材料二: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二十大报告为中国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时代特征鲜明。

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以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发挥引导民众思想和价值的重要作用,让人们通过文化产品消费,体悟其中所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形成和积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精神力量。以更加丰富多样高质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的深厚文化基础。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华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在文化产品和服务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创造出更多既反映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又体现当代社会发展内涵,同时也为广大民众带去更多新的审美体验的文化产品与服务。

我们要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坚定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坚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文化的繁荣兴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编自黄永林《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三言二拍”等元明清的文学经典的创作常常与当时市民社会的繁盛、文化产业的发展相伴而行。
B.“西游”“三国”等文学经典改编的文化产品,成为中国文化内容在国际上最有市价值的品类的事实,充分体现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理念。
C.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具有发挥引导民众思想和价值的重要作用,民众如果能体悟其中所蕴含的真善美,社会就可以获得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和精神力量。
D.我们只要坚持以创意为能量,坚定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就可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以此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前者论证手法更丰富,除了运用引用论证,还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
B.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虽然都涉及理论阐述,但前者的论证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句式更加灵活多变。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后者更侧重于论述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化创新,但后者更侧重于对文化创新主体、内涵及路径的理论阐释。
3.下列案例中,不属于“盘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激活文化创造活力”的一项是(     
A.《清明上河图3.0》通过挖掘原作的文化内涵与历史风貌,融合8K超高清数字互动技术、4D动感影像等多种高科技互动艺术,构筑出人在画中游的沉浸体验。
B.近期“长江口二号”古船被使用“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完整打捞出水,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新的历史性突破,开启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新阶段。
C.山东泗水举办的“胜日寻芳”赏花季活动,融合清明踏青郊游的传统习俗和当地地域特色,展现乡村旅游“乡土风情”与现代生活“国潮时尚”的融合共生。
D.《唐宫夜宴》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在欣赏“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别样审美风姿的同时,感受中华历史和文化。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材料一提及《典籍里的中国》一播出便好评如潮,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原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伏击

海明威

罗伯特·乔丹在公路和桥上方的山坡上,伏在一棵松树后面,看着天色亮起来。他这时看到那哨兵正站在岗亭里,他望望手表,心想,只要我们能把他们牵制在这里,就能围住这些法西斯。瞧,那儿有什么人来了。

两个身穿毯子式披风、头戴钢盔的哨兵在公路上转了个弯,朝桥头走来,肩上挎着步枪。一个在桥的那一端停下来,走进岗亭不见了。另一个踏着缓慢而沉重的步子跨过桥来。他慢吞吞地走到桥的这一端,这边的哨兵跟他说了些话,就返身从桥上走回去。

刚上岗的哨兵走进岗亭坐下了。他的上了刺刀的步枪斜靠在墙上。罗伯特·乔丹掏出望远镜,对准了岗亭。

哨兵背靠墙坐着。他的头盔挂在一只木钉上,脸庞清晰可辨。他戴着那顶圆锥形绒线帽。而且他没有刮过脸。他脸颊凹陷,颧骨凸出。他长着毛茸茸的眉毛,眉宇间连在一起。他显得很困乏,打着呵欠。他接着掏出烟荷包和一张卷烟纸,卷了一支烟。他用打火机打了几下,没打上,最后把它放进衣袋,走到火盆边,弯下腰,从火盆里取出一块炭,在一只手中挥挥,一边往上面吹气,接着点燃了卷烟,把炭扔回火中。

罗伯特·乔丹收起望远镜,伏在那儿望着公路,什么也不想考虑。一只松鼠在他下面一棵松树上吱吱地叫,顺着树干往下爬,半路上停了一下,扭头朝有人在张望着的地方看看。松鼠的眼睛又小又亮,它那尾巴激动地抖动着。接着这松鼠用小小的爪子和过大的尾巴在地上一大跳一大跳地跳上另一棵树。它在树干上回头望望他,然后在树干上绕了一圈。这松鼠在松树的一根高枝上吱吱地叫,它在那里平伏在树枝上,尾巴抖动着。

罗伯特·乔丹透过棵棵松树又向下面的岗亭望去。他很想把这只松鼠放在衣袋里随身带着。他很想有件什么东西可以触摸一下。他用胳膊肘擦擦松针地,但那是另一回事。谁也不知道在干这种事时你会有多孤独。

他这时伏在那里,不再望公路和岗亭,转而望着对面的远山。他静静地伏在那里,注视着早晨来临。他闻到了松树的香味,听到水流的声响,这时桥在晨曦中显得清楚而美丽。他伏在一棵松树后面,手提机枪横放在左前臂上,不再对那岗亭望了,以为这次攻势绝不会发生了,在这么一个可爱的五月底的早晨不可能出事。直到过了很久,才听到突如其来的密集的炸弹的砰砰声。

罗伯特·乔丹一听到炸弹声,那第一阵砰砰的爆炸声,不等山间传来隆隆的回声,就深长地吸了口气,就地提起手提机枪。

岗亭里的哨兵听到炸弹声就站起身来。罗伯特·乔丹看到他伸手去拿了步枪,从岗亭里走出来倾听。他站在公路上,阳光照在他身上,他头上斜戴着绒线帽,他抬头朝天空中飞机正在投弹的方向望着,阳光照射在他那没刮过的脸上。公路上这时没有雾,罗伯特·乔丹清楚而鲜明地看到哨兵站在公路上仰望着天空。阳光透过树丛照亮了他的身子。

罗伯特·乔丹这时觉得自己呼吸紧迫,仿佛有一圈铁丝捆住了他的胸脯,他稳住了胳膊肘,觉得有槽纹的前枪把紧顶着他的手指,就把这时已落入表尺缺口内的长方形准星对准那哨兵的胸腔中央,轻轻一扣扳机。

他感到枪托迅速、滑溜、痉挛地撞在自己的肩上,公路上那哨兵显得吃惊而痛苦,双膝一软,身子向前溜,前额弯向路面。他的目光从这弯着头躺在公路上的哨兵身上转向桥和另一端的岗亭。他看不到另外的那个哨兵,就顺着右下方的山坡望去,知道安塞尔莫就埋伏在那里。接着他听到安塞尔莫开枪了,枪声砰的一响,在河谷里激起回声。接着他听到安塞尔莫又开了一枪。

随着第二声枪响,桥下另一端公路拐角处传来了砰砰的手榴弹爆炸声。接着这边公路左方远处传来手榴弹爆炸声。接着他听到这边公路上的步枪声,而下边公路上传来巴勃罗那支骑兵用的自动步枪的枪声,哒哒哒哒,穿插在手榴弹的爆炸声中。他看到安塞尔莫正沿着陡峭的通道爬下,朝桥的那一端冲来,就把手提机枪挎上肩,顺着陡峭的山坡奔上公路。

他一边奔跑,一边听到安塞尔莫在叫喊:“干得好,英国人。干得好啊!”他越过躺在地上的哨兵晃着背包奔上桥面。

老头儿一手提着卡宾枪,向他跑来。“平安无事,”他喊着,“没出差错。我不得不补了一枪。必须结果他啊。”

罗伯特·乔丹看到泪水从安塞尔莫这位普通老人脸颊上的花白胡茬上淌下来。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瞧,那儿有什么人来了”这句话表明乔丹由内心活动转向对远处的观察,引出下文对法西斯哨兵的叙写。
B.活泼灵动的松鼠引起了乔丹的注意,他想把松鼠放在衣袋里随身带着,这表现了乔丹孤独的处境与不安的心理。
C.小说中详细描写换岗后法西斯哨兵的衣着、神态和动作,说明乔丹观察得仔细,也暗示了法西斯哨兵的警觉状态。
D.小说的最后,安塞尔莫说“必须结果他啊”,说明了反法西斯战争是无奈的,但又是必须的,因为这是正义之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间对周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静谧祥和的氛围,以此反衬之后突如其来的伏击,给读者带来阅读的震撼。
B.小说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罗伯特·乔丹击杀法西斯哨兵时的形象,突出他的动作敏捷,从容镇定,毫不紧张。
C.小说写哨兵走出岗亭、“阳光透过树丛照亮了他的身子”等细节为下文罗伯特·乔丹的成功伏击做铺垫。
D.小说写伏击哨兵的情节扣人心弦,通过对交织着的各种武器声音以及人物简洁语言的描写,来渲染战争的残酷。
8.从听到炸弹声到击毙哨兵,罗伯特•乔丹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9.文章最后一段中安塞尔莫的泪水有怎样的意蕴?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湜,字持正,京兆长安人。曾祖择,牟平令。祖赞,万年令。父温故,晋天福中进士,至左补阙;弟温舒,亦进士,至职方员外郎,兄弟皆有时名。湜幼警悟,早孤,与兄泌励志笃学,事母以孝闻。温舒典耀州,湜侍行,代作笺奏,词敏而丽。温舒拊背曰:此儿真国器,恨吾兄不及见也。太平兴国五年进士,释褐将作监丞、通判梓州榷盐院,就迁右赞善大夫。宋准荐其文,拜著作郎、直史馆,赐绯。雍熙三年,以右补阙知制诰,与王化基、李沆并命,仍赐白金五百两、钱五十万。加户部员外郎,与苏易简同知贡举,俄判刑部,赐金紫。淳化二年,道安讼大理断狱不当,湜坐累,降均州团练副使。时母老,湜留其室奉养。移汝州,与王禹偁并召入,为礼部员外郎、直昭文馆。五年,以职方员外郎再知制诰、判集贤院,知银壹、通进。至道元年,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三班。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丁内艰,起复。真宗北巡将次大名以扈从军列为行阵亲御铠甲于中诸王介胄以从命湜与王显分押后阵驻跸数日,常召见便殿,方奏事,疾作仆地。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问相继,以疾亟闻。明年正月,真宗临视,许以先归,赐衾褥,曰:此朕尝御者,虽故暗,亦足御道途之寒。又遣内侍护送供帐,至澶州,卒,年五十一。废朝,赠吏部侍郎。真宗再幸河朔,追悼之,加刑部尚书,谥曰忠定。湜风貌秀整,有酝藉,器识冲远,好学,美文辞,善谈论饮谑,晓音律,妙于弈棋。笔法遒媚,书帖之出,人多传效。喜引重后进有名者,又好趋人之急,当世士流,翕然宗仰之。有文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宋湜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真宗北巡/将次大名以扈从/军列为行阵/亲御铠甲于中/诸王介胄以从命/湜与王显分押后阵/
B.真宗北巡/将次大名/以扈从军列为行阵/亲御铠甲于中/诸王介胄以从命/湜与王显分押后阵/
C.真宗北巡/将次大名/以扈从军列为行阵/亲御铠甲于中/诸王介胄以从/命湜与王显分押后阵/
D.真宗北巡/将次大名以扈从/军列为行阵/亲御铠甲于中/诸王介胄以从/命湜与王显分押后阵/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指新进士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换穿官服。后喻做官或进士及第授官。
B.金紫,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时期的官服和佩饰,因此也用金紫来指代贵官。
C.丁内艰,也称“丁家艰”,指遭逢父母亲的丧事。“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D.赠,指朝廷给去世的官员或官员去世的父祖追封官爵,文中指为宋湜追封官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湜富有才华。他幼时机敏聪慧,写文章下笔成文,词句华美,受到叔父的赞许和宋准的推荐。
B.宋湜深受重用。他多次受到皇帝的赏赐,仕途顺利,一路升迁,真宗皇帝因他去世而暂停朝事。
C.宋湜人品贵重。他宽容含蓄,喜欢引荐年轻人,能急人所难,士子们都推崇景仰他。
D.宋湜多才多艺。他通晓音律,擅长下棋,书法遒劲且娟秀,人们喜爱他的书帖,纷纷传播效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舒拊背曰:“此儿真国器,恨吾兄不及见也。”
②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问相继,以疾亟闻。
14.宋湜病重之后,真宗皇帝是如何待他的?
2023-02-02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游

欧阳修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南乡子   

冯延巳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风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注]①碧,指春草。②江淹浦,指别离之地。③王孙,公子,指远游之人。④凤楼,指女子的妆楼。⑤鸳衾,绣着鸳鸯图案的被子。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词都写到了雨,“疏雨滴黄昏”渲染不堪离愁之苦,“细雨湿流光”则含有幽怨。
B.《少年游》写凭栏独眺,表达了心中的满腔愁绪;而《南乡子》写梦境,抒发了情感。
C.欧词中,“行色苦愁人”写“行色”之景让“愁人”更加痛苦,也开启了下片的议论。
D.冯词中,“鸾镜鸳衾两断肠“中的“两”字包含着两对成双之物,反衬了人的孤独感。
16.这两首词都写到了“春草”,“春草”在两首词中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尽描写这一音乐声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
(2)李煜的《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夜晚在春风里、月光下深切怀念故国的情景,伤悲之情溢于言表。
(3)古代诗人经常在作品中用猿的叫声来烘托凄清、孤寂的氛围,唐诗中这样的例子就有不少,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过百年蓄力,我国影视创作 ,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伟大跨越,奏响了一曲激情奋进的时代主题曲。在众多题材类型中,革命历史题材最能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革命的峥嵘历程,如同一出由背景、序幕、高潮、结局组成的,既有文戏又有武戏、既有悲歌又有凯歌的历史大剧。它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和丰沛的情感基础。

《党的女儿》《开国大典》《南征北战》……一批批经典之作不仅在放映播出时获得了热烈的社会反响,更如窖藏佳酿, ,时至今日仍给观众带来震撼。近年来,广大影视工作者及时调整创作方向,在不断创新摸索中寻求突破,一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像《彭德怀元帅》《海棠依旧》《金刚川》等作品,无不充满爱国之情、信仰之光。如今,我国社会发展 ,新事物、新气象不断涌现,14亿多中国人正为追逐梦想而不断奋斗,构成了一片 的现实景象。创作者应主动怀抱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开发蕴藏在世间万象中的精神力量,谱写出一曲曲对时代、对个人、对人生的赞叹。相信从业者能抓住机遇,用融合发展的理念,创作更多优质作品,展现中华文明独特的魅力,让全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积叶成书   历久弥新   日新月异   龙腾虎跃
B.厚积薄发   历久弥新   今非昔比   朝气蓬勃
C.积叶成书   历久弥香   今非昔比   龙腾虎跃
D.厚积薄发   历久弥香   日新月异   朝气蓬勃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创作者应主动怀抱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开发蕴藏在世间万象中的精神力量,谱写出一曲曲对个人、对人生、对时代的咏叹调。
B.创作者应主动怀抱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挖掘蕴藏在世间万象中的精神力量,谱写出一曲曲对个人、对时代、对人生的赞美。
C.创作者应主动怀抱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挖掘蕴藏在世间万象中的精神力量,谱写出一曲曲对个人、对人生、对时代的咏叹调。
D.创作者应主动怀抱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开发蕴藏在世间万象中的精神力量,谱写出一曲曲对人生、对时代、对个人的咏叹调。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比喻具有的相似性。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晒网的日子,一张又一张渔网在木架上挂好,这个渔村连那个渔村。海水把粗实的网浸黑,腌重,厚沉沉垂下,挺直。这是青山的发网,大海的坐标,渔家的长城。这是透明的长城,有方格的长城,有带盐的海风,不见烽火。

他们的家在长城里,太阳和风来自长城外。落日把晚霞烧红,强风把挂着的网鼓起来,好像网裹住了晚霞落日,裹住一团炽烈,好像那火球满网挣扎,企图将网绳烧断。风将那一团炽烈吹旺,苍茫大海浇不息那燃烧,烧得那一方格一方格更透明,网索更黑,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正是这样,网去捆网中人的生之欲,去捆岩浆,去捆无定形的浪花。

网再被掷回海里,敲破水面,敲破有白纹的蓝黑色大理石,当一方格一方格的青天压下来,新肥的鱼惊跃,水花鳞光,一时成鼎沸的银炉。

21.下列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这是青山的发网,大海的坐标
B.这是透明的长城,有方格的长城
C.强风把挂着的网鼓起来,好像网裹住了晚霞落日
D.水花鳞光,一时成鼎沸的银炉
22.想象能够对现实进行加工并达到新颖生动的效果,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想象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网去捆网中人的生之欲、岩浆和无定形的浪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3-02-05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月线上月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大钱理群教授说:“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的创造精神,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作为每一个行业里的佼佼者,自带名人效应,身上肩负着比普通人更大的责任,他们的一言一行应该传递给社会更多的正能量,鼓励人们努力追求美好生活,而不应该用“钻法律空子”“违背道德”的行为形成负面新闻占据舆论场,将错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置于众目睽睽之下,贻害世风!


语文老师计划在课堂上举行“社会精英与社会承担”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08-04更新 | 338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六力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时评非连续性文本
6-90.4海明威  外国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宋史》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冯延巳(903-960)  欧阳修(1007-1072)  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选择+表达
21-230.65修辞手法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选择+表达
六、作文
240.4道德与社会  责任 担当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