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题 > 按关键字
试题 试卷 专辑
更多:
显示答案
|
2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重视职业教育,统治者集中国家力量,总结推广来自民间的发明创造职业教育经验。如汉武帝为了推行代田法,命全国郡守派遣所属县令、三老、力田、乡民到京师培训,学成结业后负责教民。中国古代职业教育几乎涉及国计民生各个方面,天文历算、冶炼铸造、纺织造器、农医兵器等无所不有。教材也相对完备,如历代的天文志、《算经十书》、著名的农书以及《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医经药典,都由朝廷组织人力编订校刊,诏令颁行,代代承传。从“六艺”之教为发端的官学教育到专科学校的创建与发展,从畴人之学到宦学,从劝农桑的社会教化到官府作坊艺徒制的建立,从民间的世袭相传到师徒相传,中国古代职业教育形式的多样化非其他国家能比。我国古代职业教育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实证性可操作性,如在医学教育中,自秦汉到宋元一直使用的极富创造性的案例教学比西方早近两千年。

——摘编自徐东、张继华、郭道端《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材料二   12世纪,英国的行会组织开始组织和监督行会内部徒工的职业训练,即学徒制职业教育制度的起源。中世纪行会的劳工组织通常由徒弟、工匠师傅组成。一个师傅一般只能带一个徒弟,徒弟既是学习者,又是师傅的雇工。15世纪中叶起,行会逐渐崩溃,学徒制也随之进入无序状态。1567年英国采取国家监督学徒制的政策,颁布《工匠徒弟法》,对学徒的年限、资格、数量以及师傅资格等作了统一规定。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促进了济贫性质职业教育的兴起,一种专门为贫苦儿童实施的、带有济贫性质的职业教育,即“产业学校”“劳作学校”在英国诞生。产业学校是为了减轻济贫区的负担而建立的一种贫苦儿童教育机构,主要开设纺织、裁缝等手工课程;劳作学校是一种慈善教育机构,只招收享受济贫救济父母的314岁儿童,主要开设纺织、编织以及毛织品制作等课程。这种学校一般附设于羊毛工厂,成为工厂的一种劳动部门,儿童则成了工厂的重要劳力。

——摘编自谢勇旗《工业革命前后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古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特征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职业教育的变化并简述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2-06-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2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基层政治运作是由维护治安的弓手土兵,以及执行的胥吏担任职役的民户,共同操作实际业务,他们一方面要奉行朝廷的命令,以伸展中央统治权。但另一方面,他们本身就是当地社会具有实质影响力的群体,有时为了维护自身或地方利益,会联合权势之家对官府施压,影响地方施政。县一级的基层官员,在推动政务与建设上常要籍助地方的力量,因此地方豪强与菁英—地方官员-基层武力与胥吏三股势力,基本上构成了基层社会的三个支柱,彼此合作,又相互竞争,总为此后中国基层政治社会的主要图像

——摘编自黄宽重《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看宋代基层社会演变》材料二   

材料二   中世纪的西欧乡村形成了庄园与村社的共同体组织,他们自主制定规则、有效执行规则开展自我管理,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热情非常高,地方管理者必须由村民集体选举产生。共同体内部“一切经过法庭”既是观念,也是实践,即便是领主与佃农之间的纷争也需要经过法庭并遵从法庭判决。济重扶弱的互助现念成为共同体内部的广泛共识,村民按照财产多寡分摊政府税款,并制定了庄稼收割后穷人妇女优先检拾麦穗的村法规约。这样的村庄共同体摒弃了血缘关系纽带,地域共同体成员之间具有共同担当,共国抵御的集体意识。

——摘编自侯建《西欧中世纪乡村组织双重结构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中国中世纪西欧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西欧乡村共同体组织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宋代中国中世纪西欧基层社会治理对当今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启示。
2021-04-02更新 | 30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从先秦《上计律》起,到清朝的六法考吏,考之法一脉相承。汉时,已有单行法规《上计律》。“秋冬集,上计于所属郡国”,上计由丞相府、御史府主持,考之后,根据政绩,增秩、迁官、赐爵或降俸、贬职、免官,违法犯罪者依法治罪。《晋律》中规定了官员考核的内容包括:观风俗、协礼律、考度量、录囚徒……理冤枉等。唐代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考的具体法规,明确规定考核标准,即“四善二十七最”,“四善”即德、慎、公、勤,是考核官员的道德标准,“二十七最”是依官员职务性质不同而界定不同的要求。

——摘编自张晋藩《考: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重要制度》等

材料二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以西方近代文官制度为蓝本,继承传统科举的某些因素,历经多次改革。孙中山提出考试权独立的治国理念,1912年,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设铨叙局负责文官的考录、升迁、任免,拟定《文官考试令》,构建起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框架。1915年,袁世凯颁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等700多种行政法规文件,初步形成了近代化的文官管理法规、法令体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行政范围行政规模日益增加,急需一大批懂业务、有专长、技术娴熟的专业行政队伍来有效执行中央号令,国民政府考试院陆续颁布了各种相关法规,公务员考选制度基本形成。

——摘编自徐萍《从进士科举到文官考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形成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实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客观评判。下列选项中,历史解释与史实或史料相一致的是(       
选项史实或史料历史解释
A中亚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三号发现公元前5世纪
来自中国的双色织锦
中外文明交流源远流长
B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诏书,开始改革日本模仿高丽王朝建立起中央集
权国家
C罗马钱币上印有地球图案胜利女神组合,拜占
庭帝国钱币印有十字架地球图像组合
拜占庭帝国弘扬了古罗马的法治
传统
D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了甜高粱、西瓜棉花等农
作物
农业发展且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A.AB.BC.CD.D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从秦汉以来,不管是在官吏的选拔、任用上,还是在对官吏的管理上,都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制度设计,而且历代都有厘革,前后相承,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形成了官吏的选拔、任用、考、等级、俸禄、回避、监察、休假等一系列的齐全的文官管理制度。选官制度在秦汉时期是很不规范、很不齐全的,之后历代统治者根据所属时代的社会经济背景,与管理国家需要相呼应,对其进行相应的补充。自秦汉始制订文官律,至魏晋南北朝,随着文官组织规模的扩大,在典、格、令中也增加文官制度的新内容和规定。唐六典的出现,更使文官组织有了缜密的规范。经过宋、元、明、清的不断补充完善,逐步形成了以会典形式为主的一整套法规体系。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深受宗法制度的影响,具有严格的等级之别,同时,文官们也要接受并遵循儒家基本思想,必须行仁义、崇道德,把刑政和道德联系在一起,成为文官们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伦理指向。

——摘编自陈燕青《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   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议会制度逐渐确立,但是政府各级官职继续为贵族所垄断,因而买卖官职、贪污舞弊成为普遍现象。进入19世纪,在“政党分赃制”的影响下,官吏的任用是以党派为基础,从而造成官吏队伍不稳定,政府工作混乱,政策缺乏连续性,官吏们无法熟练地掌握业务。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课题,同时,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的上层获得了政治统治权,他们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国家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的斯坦顿父子分别在《一个驻中国大使权威记录》《关于中国的杂记》对中国政府官吏选拔的种种描述。

在英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确立后,美、日、德、法、意和加拿大等国家争先效仿;文官奉行“政治中立”的原则,禁止文官从事政治活动;实行职务常任制,不随内阁共进退,也不受选举胜负或政潮起落的影响;实行公开而又平等的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实行严格而科学的考评制度,根据他们的工作业绩,决定奖惩、晋升。-

——摘编自甄敏《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2021-11-15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华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允许自由报考,当时的取士原则兼顾着士子的平日才学科场表现,若仅就规则而言,尚不周严。为杜绝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誊录”,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也实行初考、复考、详定三级评定制度。在宋代,科举入仕者逐渐增多,成为文职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赵宋统治者鼓励敞开言路,士大夫们在处理各类国家事务之际亦敢于负责而直抒己见。

——摘编自哀行需《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简述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
(2)据材料二,归纳唐宋时期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3)据材料三,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2021-09-11更新 | 410次组卷 | 37卷引用:安徽省黟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公元前6世纪,梭伦立法中就明确规定,父亲有责任让其子女接受适当的教育,否则,子女成年后有权不赡养父亲。……雅典盛行私人办学,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育。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男孩则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文法学校主要教授读、写、算等知识,弦琴学校则教授音乐、唱歌、朗诵等(在古风时期,文法、音乐教育往往是在弦琴学校中结合进行的)。这两类学校都是私立、收费的。儿童上学、放学均有“教仆”陪同,以避免儿童接受街头的不良影响。教仆大多为有一定知识的奴隶。文法学校、弦琴学校的教师一般是有政治权利的自由民,也有一些是赎身的奴隶。
——摘自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
材料二   英国资本家的工厂里广泛使用童工,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资产阶级为了缓和工人阶级的反抗,同时更是为了对工人阶级更好地、更直接地剥削,不得不作出让步,(英国政府)在“工厂法”中规定童工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义务教育,必须交上学证明才能进工厂参加工作。1870年的“初等教育法”(也称福斯特法案)更为明确地规定了国家继续拨款扶助教育,全国划分学区,学区内实施五至十二岁儿童的强迫教育,国民教育与宗教分离,承认教会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等,从而使教育国家化的制度最终形成。
——摘自王天一《外国教育史》
材料三

材料四 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材一律禁用。在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有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一律废止。
——南京临时政府颁《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五 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经过18个月的调查研究,于1983年4月提交了一份报告,为提高教育质量,要求进行一次全面的教育改革,重建教育体制,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全体学生的才能,帮助其从事终身的学习。他们建议要重视“基础科目”(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教学,提高教育标准教育要求,增加学习时间,提高教师素质。
——摘自王天一《外国教育史》
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雅典教育对当时雅典社会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19世纪欧洲在教育方面发生的变化,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四、五,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的教育举措各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4)综合上述,从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认识?
2011-09-02更新 | 8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二素质测试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海外领土的扩张,罗马逐渐建立起行省制。共和国时期,行省的行政管理系统主要由总督财政官组成。总督由元老院任命,拥有行政、军事、司法、财政、税收等大权,这推动了军事独裁制的建立。且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行省官员的腐败现象相当严重而且普遍。罗马对行省的统治残暴,经常激起行省人民的起义。特别是共和国末期,内战以及边境蛮族的骚扰入侵,严重影响行省经济的发展。屋大维上台后,对行省制进行了改革,把行省划分为元首省与元老院省,加强对行省总督的管理和监督等。

——摘编自杜建军《罗马帝国行省制度研究》

材料二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频繁派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元史》说行省官掌“方面之权”,充“方面之寄”,蕴含着由中央派出,代表中央统辖“方面”的意思。元朝的行省犬牙交错,其中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征服区域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行省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则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控制蒙古部众及供给军需为主要使命。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前后,元政府规定行省内部实行群官圆署种族交参制,辖区内宣慰司、路府州县、汉军万户府官员等受朝廷的任用、迁调、考管理等,设立地方监察网络等,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屋大维改革行省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行省制的主要特点及作用。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地方治理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地盐铁等专卖收入为主,并不计算海关征收的“区区税银”,仅把开海贸易作为天朝“怀柔远人”的一种恩赐,所以关税正额定得比较低。1757年,乾隆帝将西洋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仅限定于广州一口,由粤海关负责广州的对外贸易征收进出口关税。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方在香港公布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规定中英双方议定税率时,以粤海关原有的正额税率为参照基础,但实际上正额税率极低,粤海关在征税过程中,除了正额税收,尚有行用、规礼、羡耗等杂项征额,且征收比例较高。税则把此类征项一律摒弃,因此,税则所议定的进出口税率比原来的正额税率有所提高,但比原实征税率则大幅度下降。

——摘编自蔡晓龙《对近代第一个海关税则的一点认识》

材料二   19501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关税政策海关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海关税则,必须保护国家生产,必须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的竞争,必须以保护国家工业化为主”。19515月,政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其算术平均关税水平为52.9%。

——摘编自张忆良《中国进出口关税政策的演变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乾隆年间与道光年间关税政策的差异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晚清关税政策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关税政策的特点及其实施的意义。
2022-11-25更新 | 129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对抗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学制系统图

注:①太常:职官名。掌理宗庙礼仪、考核荐举博士博士弟子。②宫邸学、鸿都门学、大学为官学。③蒙学(书馆)(识字习字)、精舍(精庐)(经师讲学)为私学

—郭齐家《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壬子癸丑学制》与清朝最后出台的癸卯学制(1904年1月13日颁布,农历癸卯年)相比,有了明显进步。比如基本上废除了教育权利上的两性差别,女子教育正式列入了学制系统;取消了专门为贵族设立的各类学校;取消了按学校等级奖励毕业生出身的制度;规定小学废止读经、大学取消经科,增加了大量自然科学课程劳动生活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上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适合儿童身心特点,反对体罚学生;缩短了学制年限;除高等师范学校外,其余各级各类学校都允许私人创立。

——摘编自吴洪成、苏国安《我国第一部现代学制的诞生——民初《壬子癸丑学制》探析》

材料三1949年,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在教育建设上作了四个方面的努力:第一、对教育机构与学校作直接的政治清理;第二,为工农及其子女接受教育创造条件,加快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第三,改革学制,制定试行新的中小学暂行规程,形成学校教育的稳态;第四,大力推行苏联教育学理论与教育经验。

—摘编自叶澜《“基础教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汉代学校教育制度。

(2)比较材料二、三,指出民国初期与新中国初期在教育变革上的相似之处。

2018-09-15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