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精品专辑 > 专辑详情
升学备考 共33套

备战中考历史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收藏

共33套| 浏览:10628次| 更新:2024-04-23 | 尊享会员免费下/PLUS会员8折下 立即升级

中考之路,远不太平。须得披荆斩棘,过关斩将,但有时又会误入“雷区”,反复出错,以致原地踏步。如何避开出题陷阱,避免一错再错?!《备战2024年中考考试易错题》收编中考易错易混知识点和典型试题,将其进行系统归类,对错因逐一剖析,各个击破,并通过专项练习,高效地查漏补缺,短时间内提升解题技能!让易错题成为提分点!让纠错题成为助跑器!

整卷下载 全部加入试题篮
2024-04-23 193次

专题01   中国古代史

易错0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易错陷阱1:不能正确区分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皇帝制

【易错典例】《史记》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材料体现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皇帝制

易错剖析
常见错因1:
对题干中的文言文材料理解有误,无法读懂材料意思
纠错攻略1: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意思是,尧知道儿子丹朱不贤,不能够把天下传给他,于是把权力传给了舜。即将首领之位传给显得之人,体现的是禅让制。
常见错因2:
对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皇帝制概念与内涵理解不清晰
纠错攻略2:
禅让制:选贤与能
世袭制:强调家族及血缘关系
分封制: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传位不相关
皇帝制: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
解答过程
根据材料可知,“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说明作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尧没有把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他的儿子丹朱,而是传给了舜,原因是他认为“丹朱之不肖”,即丹朱存在不足,舜品行高尚。这一做法体现了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的禅让制,A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政治制度;世袭制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的制度,世袭制源于夏朝,排除C项;皇帝制是秦朝建立者嬴政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避错总结】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世袭制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的制度,世袭制源于夏朝,分封制是中国古代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

易错陷阱2:混淆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的概念与内容

【易错典例】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这些措施表明秦汉时期

A.民族交融的发展   B.地方权力的扩大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君主专制的强化

易错剖析
常见错因1:
概念理解不清
纠错攻略1:
中央集权:指国家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地方政府和官员的权力由中央政府赋予并受其监督。君主专制:指国家的最高权力由君主一人掌握,君主的决策具有最高权威性,不受任何法律或制度的约束。
常见错因2:
容易将分封制、郡县制、刺史制度混淆。
纠错攻略2:
西周分封制:导致了王权的削弱和分裂。
秦朝郡县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西汉的刺史制度:通过监察地方官员,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解答过程
根据材料“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都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表明秦汉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C项正确;西域都护有效管辖边疆地区促进各民族交融,材料并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阐述的是限制地方权力,不是扩大,排除B项;材料属于中央集权加强,无法体现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D项。故选C项。

【避错总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创立,历代封建王朝不断强化和完善,地方权力不断收归中央,中央权力收归皇帝一人手中,皇权不断集中。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区分:君主专制指皇帝总揽天下大权,包括行政、财经、司法、军事的权力;中央集权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君主专制制度演变
地方制度演变(中央集权)
(1)秦朝:三公九卿制。
(2)隋唐:三省六部制。
(3)元朝:行省制度。
(4)明朝: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
(5)清朝:设置军机处,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1)秦朝:郡县制。
(2)汉朝:推恩令,刺史制度。
(3)宋朝:设通判、转运使。
(4)元朝:行省制度,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5)明朝:设三司。

(2023·湖南长沙·湖南师大附中校联考一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韩非子》中记载:“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这一事件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是(     
A.建立了奴隶制国家B.延续了禅让制度
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帝制度

(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西周时期,天子“授民授疆土”,将王畿(jī)以外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材料描述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023-06-18更新 | 842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3年云南省中考历史真题

(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诏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诸侯)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该措施(       
A.使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B.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
2023-06-19更新 | 61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历史真题

(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州、郡、县的主要官员,其余则由长官自己选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改由中央任命,并将科举制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这一变化(       
A.降低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B.削弱了选官用人的严肃性
C.关闭了世家子弟入仕途径D.加强了用人上的中央集权
2023-06-28更新 | 551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中考历史真题

(2021·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官)通签书施行”。据此,通判的作用是(     
A.分散知州的权力B.收归地方财赋于中央
C.超越知州的权力D.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
2021-10-10更新 | 1902次组卷 | 85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历史试题

(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下面图示中空白处应是(       

A.科举制B.八股取士制C.军机处D.行省制度
2023-06-13更新 | 362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历史真题

(2023·广东·统考模拟预测)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九锡”即“九赐”,是古代帝王赐给有功或有权势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物品。“九锡”之礼在明以后慢慢退出国家政治生活。这说明(     
A.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世家大族逐渐衰落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2024-02-19更新 | 15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三)

(2023·山东青岛·统考一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①西周的分封制②明朝废除宰相制度③元朝的行省制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易错02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

易错陷阱1:不能正确区分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工具

【易错典例】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此记载描述的中国古代生产工具是

A.秧马   B.曲辕犁   C.筒车   D.耧车

易错剖析
常见错因1:
对题干中的文言文材料理解有误,无法读懂材料意思
纠错攻略1:
水流冲击着水轮使其转动,多个筒子随之兜起水来,然后依次倾倒在岸上……以此来灌溉稻田。这样的工作日夜不停歇,其效率远远超过了人力。
常见错因2:
对秧马、曲辕犁、筒车、耧车出现的朝代和作用理解不清晰
纠错攻略2:
秧马:从北宋开始大量使用。秧马主要用于水稻种植中的插秧和拔秧工作,提高插秧和拔秧的效率。
曲辕犁:出现在唐代,是适应了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求,提高了耕作的效率。
筒车:唐代时盛行。筒车利用水流的力量自动转动,将水从低处汲到高处,再倒入蓄水渠,用于灌溉农田。这种工具省时省力,显著提高了灌溉的效率。
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农具,用于播种。操作简便且省时省力,因此效率很高。古代的耧车可以看作是现代播种机的始祖。
解答过程
【答案】C
【解析】据题干“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描述的工具是唐朝出现的灌溉工具筒车。筒车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C项正确;秧马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排除A项;曲辕犁是耕作农具,排除B项;耧车是播种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

【避错总结】

1.生产工具的演进:

易错陷阱2:混淆各个时期使用的货币及其作用

【易错典例】

“小钱币,大历史”,如表格中相关货币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货币
各诸侯国货币
半两钱
五铢钱
交子
信息
A币式多样,反映出此时经济繁荣
B“半两”二字属于小篆
C五铢钱的发行始于汉光武帝时期
D“交子”的发行反映纸币开始成为主要货币

易错剖析
常见错因
对秦半两、五铢钱、交子出现的朝代和作用理解不清晰
纠错攻略
秦半两:出现在秦朝。它的出现标志着秦始皇在货币上的大一统,结束了诸国林立所造成的货币体系混乱和货币形态差异化的问题。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五铢钱:出现在西汉,是我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的钱币。它的使用与流通为汉代经济的稳定与复兴提供了必要保障。此外,五铢钱还影响到了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成为了汉代丝绸之路中的主要流通货币。
交子:出现在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由于金属货币携带不便,交子的出现极大地便利了商业活动,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交子的使用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解答过程
【答案】B
【解析】据“半两钱”可知,秦朝统一后,秦始皇统一了货币,使用“半两钱”为统一货币,且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为小篆,在全国通用,所以半两钱上的“半两”字样应为小篆,B项正确;“各诸侯国货币”反映出战国时期各国各自为政,天下分裂,战乱纷飞,并不能代表此时经济繁荣,排除A项;“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发行的货币,并非东汉光武帝,排除C项;“交子”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但“交子”的出现不代表纸币已经成为主要货币,当时的主要货币依然是以金属货币为主,排除D项。故选B项。

【避错总结】

主要货币的演变:

易错陷阱3:混淆各个历史时期的手工业成就

【易错典例】

钧瓷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说。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宝之一是北宋时期钧窑的瓷器乳钉鼓式洗。存世量稀少,堪称国之瑰宝,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宋朝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下列相关叙述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①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是著名的瓷窑,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②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

③官窑和哥窑也是宋代著名的瓷窑

④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⑤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⑤

常见错因:
混淆不同时期的手工业成就,尤其是唐宋时期的制瓷业的成就
纠错攻略:
唐朝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刑窑的白瓷,越窑的青瓷,瓷器品种日益丰富,除了青瓷和白瓷,还出现了唐三彩等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瓷器。
宋朝的制瓷业:瓷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许多著名的瓷窑和制瓷中心,如景德镇窑、汝窑、官窑等,这些瓷窑和制瓷中心各具特色,代表了当时中国制瓷业的最高水平。
解答过程
【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定窑、汝窑、钧窑、哥窑、官窑是宋代著名的五代瓷窑;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是著名的瓷窑,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①③④⑤正确,D符合题意;A排除;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反映的是唐朝的著名的陶瓷业。②错误,BC排除;故选D。

【避错总结】

手工业发展成就:

(1)史前时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2)夏商周时期:青铜器为典型代表-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三星堆青铜面具。

(3)秦汉时期:丝织业发展,丝绸成为东西方交通大动脉上的主要商品。

(4)隋唐时期:蜀锦美冠全国,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刑窑的白瓷类雪似银,秘色瓷、唐三彩为精美。

(5)两宋时期: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时期的辉煌时代,五大官窑各具特色,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丝织业发达,棉纺织业兴起;造船业有很高水平。

(6)元明清时期:棉纺织业推广、丝织业发展,青花瓷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易错陷阱4:不能正确区别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开发和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易错典例】

据《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虽南包象浦,西括邛山,至于外奉贡赋,内充府实,止于荆、扬二州。”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这一时期

A.江南的行政区划   B.江南的海外贸易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江南地区的开发

易错剖析
常见错因
1.对文言文不理解
2.不能区分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的开发和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纠错攻略
1.翻译:江南这里做为国家真是太繁荣昌盛了,土地广袤,物产丰饶,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繁荣昌盛。虽然它的地域范围南至象浦(古地名,今广西象州县一带),西至邛山(古地名,今四川荥经县西一带),但是它的主要贡献和财富来源却集中在荆州和扬州两个州。这两个州不仅向朝廷交纳了大量的贡赋,而且府库充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2.六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江南经济得到发展;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完成。
解答过程
【答案】D
【解析】根据“江南之为国盛矣。”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江南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江南的行政区划,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的开放,没有涉及江南的海外贸易,排除B项;江南地区的开发始于魏晋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避错总结】

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国时期:吴国重视农耕,江南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西晋末年:中原人民开始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迅速发展,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2)经济重心的南移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

北宋时期,南方成为经济重心,户口分布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生产工具的改进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出现于唐朝的是( )

            

A.铁农具B.耧车C.曲辕犁D.秧马
2023-10-13更新 | 747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3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历史真题

(2023·河南·一模)

2023·河南·一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据记载:“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反映了唐代(     
A.曲辕犁提高了耕作效率B.秧马提高了插秧的速度
C.耧车增加了播种的面积D.筒车利用水流自行灌溉

(2023·陕西西安·校考模拟预测)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两宋时期,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其表现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B.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C.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广泛使用秧马
D.从南美洲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等
2023-06-26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陕西省西安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中考第十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2022·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某历史社团在情景剧汇演中出现了如下内容,其中史实有误的是(     
A.秦始皇命人铸造“五珠钱",作为通行全国的货币
B.唐朝人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了曲辕犁的结构
C.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清朝乾隆三十三年,云南布政使司发给沙立日开荒执照
2023-03-28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历史真题

(2024·江西·一模)

2024·江西·一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景德镇有一条江,叫昌江,它曾连接着沟通中外的通道(从昌江可进入鄱阳湖,再从鄱阳湖进长江,从长江入大海)。如果给这条通道命名的话,最合适的是(     

A.茶叶走向世界之路B.丝绸走向世界之路
C.瓷器走向世界之路D.中医走向世界之路
2024-02-07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江西卷)- 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2024·海南·一模)

2024·海南·一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关于出土于河南的三件文物(见如图)的历史价值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图一表明商代已经基本掌握青铜冶炼技术
B.图二说明了中国的瓷器起源于商朝
C.图三预示着我国的青铜时代行将过去
D.上列三件文物是我们研究夏商文化的第二手资料
2024-02-07更新 | 43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2022·广东·模拟预测)

2022·广东·模拟预测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如下图是《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元朝改变了原来运河迂回曲折的路线,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路线。该图可以用来佐证(     

A.元朝海陆交通发达B.元朝时期南北经济差距扩大
C.元朝人民赋役繁重D.元朝北方农业生产盛于南方
2024-02-22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广东省中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2023·河南南阳·统考一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该工程的修建巩固了隋朝对北方的政治统治,也使富庶的江南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东都洛阳。材料中的“该工程”指的是(     
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长城
2023-10-23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易错03   中国古代思想与传统文化

易错陷阱1:不能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及相互影响

【易错典例】

1.下图为诸子百家关系图。该图反映出

A.法家思想源于儒家思想   B.儒家思想居于核心地位

C.诸子百家思想日益趋同   D.各家思想相互吸收融合

易错剖析
常见错因
对题干中的诸子百家关系图不能解读,无法读懂材料意思
纠错攻略
诸子百家关系图是一张揭示了中国古代各家思想流派之间相互关联与差异的复杂图谱。在这张图中,各个流派的位置、连线、大小等都寓意着其独特的地位、影响以及与其他流派的关系。
首先,我们注意到图中央的儒家代表孔子,其地位在图中显得尤为突出,位于最上面。儒家主张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观念,提倡君以民为本的治理思想。图中儒家代表孟子与道家、墨家等流派代表都有连线,表明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流派的交流碰撞中不断发展完善。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位于图的右侧。道家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主张回归自然、顺应天道。道家与儒家在思想上有许多互补之处,两者在思想上的既相互借鉴又相互独立的关系。
法家则位于图的下方,以韩非子、商鞅为代表。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在图中,法家与儒家代表荀子有连线,表明法家思想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这些流派的影响。
墨家位于图的左侧,以墨子为代表。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墨家与儒家在伦理道德观念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政治主张上却存在明显的分歧。在图中,墨家与儒家有连线,反映了两者在思想上的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点的复杂关系。
解答过程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孟子借鉴了墨子、孔子的思想,而荀子借鉴了墨子、孟子和庄子的思想,而且韩非子作为法家思想的代表却师从于儒家代表的荀子,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既相互争辩,同时也相互吸收融合,D项正确;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在立场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韩非子只是吸收了儒家思想中的有益成分,排除A项;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最受当时统治者重视,材料体现不出儒家思想居于核心地位,排除B项;材料中的师徒关系和熟识关系代表相互之间的学习、借鉴而不是合并,排除C项。故选D项。

【避错总结】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思想:

(1)儒家:①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②主要思想:民本、仁政和礼治。

(2)道家:①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②主要思想: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3)墨家:①代表人物:墨子

②主要思想:“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4)法家:①代表人物:韩非;

②主要思想: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5)兵家:①代表人物:孙武;

②主要思想: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思想。

2.儒家学派思想家:

(1)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思想主张:“仁”,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整理编订了文化典籍。

(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3)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3.百家争鸣对后世影响:

(1)儒家: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创建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2)道家:是汉初的统治思想;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有启迪作用。

(3)墨家:为统治者选拔优秀人才、创造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

(4)法家:成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对后世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5)兵家:对后世军事、战争具有指导作用,至今应用广泛。

总体: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易错陷阱2:混淆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发展演变

【易错典例】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甲、乙时期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发生变化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文化专制,焚书坑儒   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C.私学兴盛,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常见错因:
混淆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发展演变
纠错攻略:
1.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创立
创始人:孔子。核心思想:“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初步发展
代表人物:孟子。政治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正统化
代表人物:董仲舒。官方地位确立: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隋唐:科举制建立与初步发展,儒家学说成为主要考试科目。
5.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深化与发展。
新儒学形成: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理学。
主。
6.明清:八股取士,思想僵化。
解答过程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甲对应秦朝时期,乙对应汉朝时期,结合所学可知,秦朝采取焚书坑儒的政策,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尊崇儒术”,B项正确;文化专制不是针对孔子和儒家的学说,排除A项;私学兴起于春秋时期,秦朝严禁私学,排除C项;明朝采取八股取士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避错总结】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形成与演变:

(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奠定传统主流思想基础。

(2)秦朝:以法治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焚书坑儒。

(3)汉朝:①初期:采用道家学说,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②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推行如雪教育,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4)隋唐:科举制建立与初步发展,儒家学说成为主要考试科目。

(5)两宋:重文轻武,科举制进一步发展。

(6)明清:八股取士,思想僵化。

(2022·贵州黔西·中考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下图为收藏于博物馆的“孔子问道于老子”画像石拓片。该画像反映了(     
A.炎黄部落结成联盟B.西周开始分封诸侯
C.儒家道家始祖交流D.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2022-08-04更新 | 513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2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历史真题

(2022·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气象,秦朝依法家思想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初奉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唐太宗则依儒家思想践行“民贵君轻”。以上史实说明(       
A.百家争鸣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思想基础
B.各家学派的思想全都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
C.儒家学说成为后世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D.有些学派的政治主张为后世统治者所采用
2022-07-29更新 | 117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2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历史真题

(2020·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A.思想控制的加强B.法家学说的衰落
C.儒家学说的流行D.中央集权的削弱
2020-09-11更新 | 1181次组卷 | 30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

(2023·河南新乡·校联考一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秦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这反映了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条件是(     
A.秦实现国家统一B.百家争鸣提供了多种治国学说
C.商鞅变法的影响D.原有政治形式不适应社会发展
2023-10-27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新乡市第四十五中学等4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023·江西赣州·统考模拟预测)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023年3月在北京召开十四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各方代表发表各自建议,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A.孟子——民贵君轻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D.庄子——以“法”治国
2023-10-15更新 | 27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初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023·山西运城·统考一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反道,劳而无获。”材料中的思想符合(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2023-10-27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山西省运城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023·广东广州·广州市第十七中学校考二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如下表,以下推论合理的是(       

人物

主张

汉武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名臣汲黯、郑当时、司马谈治黄老之言者
宗室刘德“修黄老术”,“常持老子知足之计”
丞相公孙弘“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
A.汉武帝“独尊儒术”理念没有得到实行B.汉武帝时朝廷内部思想混乱无法统一
C.汉武帝时期并没有完全排斥其他的学说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并未成为正统思想
2023-06-16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第十七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021·广东·统考模拟预测)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存活百姓。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唐太宗采用的治国之道是              
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兵家思想
2021-06-27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押题卷历史试题

易错04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易错陷阱1:不能正确区别各个历史时期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

【易错典例】

1.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边疆的管理,均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保卫疆土。下列关于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管理措施说法正确的有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②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加强对东北地区管辖

③元朝设置宣政院,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④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易错剖析
常见错因
混淆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宣政院、伊犁将军等
纠错攻略
1.西域都护府:
设立背景:设立于西汉时期,是西汉政府在西域(今轮台县境内)设置的机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西域的安全,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对西域各地的管理。职能:西域都护府是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其职责是维护西域的社会秩序。
2.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
设立背景: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均设立于唐朝时期,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重要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主要负责管理西域南部地区,而北庭都护府则负责管理西域北部地区。职能:这两个都护府的主要职能是维护西域的社会稳定,促进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加强唐朝对西域的军事控制。
3.宣政院:
设立背景: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设立的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职能:宣政院作为元朝管理宗教和藏族地区的重要机构,其职能包括制定佛教政策,监督佛教寺庙的管理,以及处理藏族地区的军政事务。
4.伊犁将军:
设立背景:伊犁将军设立于清朝时期,是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职能:伊犁将军负责统辖新疆地区的军政事务,维护地方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加强与内地的联系。
解答过程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管理措施”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①正确;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③正确;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④正确。所以,①③④说法正确,D项正确;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②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②的ABC项,排除ABC项。故选D项。

【避错总结】

【01】西汉政府

设置西
域都护
时间
汉宣帝在位时(公元前60年)
概况
西汉朝廷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都护府设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其管辖的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意义
(1)管辖新疆: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2)推动西域发展:加速了西域地区的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
(3)对东西方交流:促进了汉族与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保障了往来商旅的安全,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02】唐政府

(1)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

(2)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

【03】元政府

(1)东南边疆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西北边疆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3)西南边疆地区: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中央的宣政院直接统辖;并在西藏当地统计户口,设置驿站、征收赋税,屯驻军队。使西藏地区在元朝时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04】清政府

1.清朝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

清朝经营台湾
(1)清朝在稳定对内地的统治后,为进一步推进国家统一进程,于1683年打败郑氏子孙,将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2)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2.清朝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

清朝对
西藏的
管辖
措施
册封
达赖
顺治帝时期,五世达赖被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后来清朝还重修布达拉宫。自此,达赖由中央政府册封形成定制。
册封
班禅
康熙帝时期,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自此,班禅由中央政府册封形成定制。
清朝对
西藏的
管辖
措施
设置驻
藏大臣
(1)1727年(雍正年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2)1793年(乾隆年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①规定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②驻藏大臣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③达赖与班禅的转世灵童,需要通过金瓶掣签,并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意义
(1)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进一步使西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有利于维护清朝统一。
(2)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

3.清朝西北边疆的巩固

措施
(1)平定准噶尔叛乱:①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发动的叛乱;②乾隆帝时,彻底粉碎天山以北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
(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帝时,平定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
(3)设置伊犁将军:乾隆帝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并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4)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俄的控制和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
意义
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促进了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同中原地区的交流,推动了西北地区的开发,对巩固西北边疆起了重要作用。

易错陷阱2:混淆中央政府对不同地区管理的具体措施

【易错典例】

2.如图呈现了元明清时期中央对西藏地区管辖机构的演变。其中①、②处分别填写的是

A.设置西域都护、设置驻藏大臣   B.设立宣政院、设置伊犁将军

C.设置安西都护府、设置伊犁将军   D.设立宣政院、设置驻藏大臣

常见错因:
混淆中央政府对西藏、新疆地区的管理措施
纠错攻略:
1.新疆地区: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设立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立伊犁将军。
2.西藏地区:唐朝采取和亲的方式,例如文成公主入藏。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中央的宣政院直接统辖。清朝册封和设驻藏大臣。
解答过程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元朝在西藏设置宣政院进行管辖,1727年,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D项正确;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排除A项;清朝设伊犁将军管理西域,排除B项;唐朝设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排除C项。故选D项。

【避错总结】

1.西汉:西域都护

(1)时间:公元前60年。

(2)职能:颁行汉朝的号令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3)作用: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唐朝:安西都护府

(1)时间:唐太宗时期。

(2)职能:管辖西域的天山以南地区。

(3)作用: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管辖,有利于民族交往与交融。

3.元朝:宣政院-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澎湖巡检司。

(1)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2)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4.清朝:驻藏大臣、伊犁将军、台湾府

(1)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2)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清朝对西北边疆的统治。

(3)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设宣政院,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以上措施反映了历代中央政府(     
A.注重巩固东南海防B.有效管理西藏地区
C.强化治理东北地区D.加强管辖边疆地区
2023-11-10更新 | 50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样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以下是某同学所作历史专题复习的部分笔记内容。他复习的专题是(     
汉:实施“推恩令”、设置西域都护
唐: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元:实行行省制、设立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清:设立台湾府和驻藏大臣
A.疆域拓展与社会变革B.民族交融和对外开放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盛世表象下的重重危机
2023-06-03更新 | 25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面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这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据此判断,①处应填写的管辖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B.西域都护府C.伊犁将军D.宣政院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历史解释是学习历史的核心素养之一。如表民族关系的史实与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解释
A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加强对西南地区管辖
B元朝设置宣政院加强对西域地区管辖
C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地区管辖
D清朝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
A.AB.BC.CD.D
2023-06-10更新 | 6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盐城市康居路初级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下图中的①处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西域都护南海B.安西都护府C.北庭都元帅府D.伊犁将军
2023-06-26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陕西省西安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中考第十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下图中,政府在标★号的区域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伊犁将军
D.北庭都护府
2017-09-14更新 | 1382次组卷 | 50卷引用: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东营卷)历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如下地图所示,管理A、B两地的机构分别是(     

A.澎湖巡检司、宣政院B.北庭都元帅府、宣政院
C.北庭都元帅府、澎湖巡检司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2023-05-17更新 | 213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观察下列图片,与图片相关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政治制度完备B.海外贸易发达
C.边疆地区巩固D.民族交往密切
2023-07-28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山西省吕梁市兴县中考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易错05   中国古代军事战役

易错陷阱:不能正确区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军事战役及影响

【易错典例】

某同学整理了我国古代的两次著名战役,空缺处应该补全的是

A.①涿鹿之战②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B.①长平之战②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C.①淝水之战②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

D.①官渡之战②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易错剖析
常见错因
混淆涿鹿之战、长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历史时期和影响
纠错攻略
涿鹿之战:发生在先前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之间。
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的决定性战役,赵括纸上谈兵导致赵国大败,秦国国力大增。
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战役,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和孙刘联军之间的战役,为三国鼎立的格局初步形成奠定基础。
解答过程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期,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当时占据黄河以东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200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对峙,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舰船连接在一起的弱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利用火攻击败曹军,曹操带着败兵北撤,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①是官渡之战,②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涿鹿之战是五六千年前,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击败蚩尤部落的战役,排除A项;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之间的著名战役,排除B项;淝水之战是383年发生在东晋和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排除C项。故选D项。

【避错总结】

1、先秦时期

涿鹿之战:发生在黄帝和炎帝部落之间,是华夏民族形成的关键战役。

牧野之战:周武王伐纣的决定性战役,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2、春秋战国时期

马陵之战: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战役,孙膑的智谋在此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长平之战:秦国与赵国的决定性战役,赵括纸上谈兵导致赵国大败,秦国国力大增。

3、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军,奠定了楚汉相争的基础。

垓下之战:楚汉战争的最后一场大战,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建立汉朝。

大泽乡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黄巾起义: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的爆发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击败曹操,为三国鼎立的格局初步形成奠定基础。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该战役的参战方为东晋和前秦,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成功保卫了国家。

5、隋唐时期

安史之乱: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反叛中央政府的战役,对唐朝的统治造成了严重冲击。

黄巢起义:唐朝末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王朝,对唐朝的灭亡起到了推动作用。

6、宋元明清时期

澶渊之战:是宋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争。之后签订的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了长久的和平。澶渊之盟的缔结,结束了宋辽之间长期战争的状态,为双方带来了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

郾城大捷:郾城大捷则发生在南宋时期,是岳飞抗金战争中的一次重大胜利。在这场战役中,岳飞指挥的宋军以少胜多,大败金军主力,给金军以沉重打击。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如图漫画,漫画所反映的即将爆发的战役是
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C.阪泉之战D.河姆渡之战
2019-10-20更新 | 186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二十二中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事件按先后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牧野之战     ②淝水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官渡之战     ⑤涿鹿之战     ⑥巨鹿之战
A.⑥⑤①④②③B.⑤①⑥④③②
C.①⑤⑥④③②D.⑤⑥①③②④
2024-01-12更新 | 3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乐陵市郑店镇王集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的产生与一次战争有关。这次战争指的是(       
A.牧野大战B.城濮大战C.淝水之战D.澶渊之战
2023-12-20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五四制)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针对唐末以来频繁改换朝代和地方割据混战的积弊,北宋宰相赵普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藩镇太盛,君弱臣强”。这一问题的形成主要是在哪一事件之后
A.牧野之战B.赤壁之战C.安史之乱D.郾城大捷
2019-04-26更新 | 221次组卷 | 4卷引用:【区级联考】江苏省扬州市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所示的重要战役是(     
A.牧野之战B.涿鹿之战C.巨鹿之战D.赤壁之战
2021-08-18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这本史学著作中,讲述了人们熟知的黄中起义赤壁之战泥水之战等多彩的历史故事。下列那个选项不会在淝水之战的叙述中出现?(     

A.苻坚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出征作战
B.战役发生在4世纪末
C.东晋胜利,前秦失败
D.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2020-02-21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3七年级下·山东·专题练习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6.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是“时空观念素养”的要求。如图所示为(     

A.牧野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2023-09-01更新 | 46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1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选择题(一)-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山东专用)
小明同学是一位军事迷,他想制作一个短视频,向同学们讲解古代战争。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为使讲解更生动,小明还可以从除教科书之外的那些途径获取信息?
(2)请选择除示例外的一次战役,为小明同学写一份解说词。

图1牧野之战                                                              图2巨鹿之战

     图3赤壁之战                                                            图4淝水之战
要求 :仿照示例,从朝代或时间、交战双方、战术或典故、特点、结果、影响等角度展开,语句通顺,逻辑严密,表述完整。
示例:牧野之战:商朝末年,武王伐商,双方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大胜,商朝灭亡,武王建立西周。
          
2023-03-16更新 | 5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阳山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3月课堂练习历史试题

易错06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

易错陷阱:不能正确区别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

【易错典例】

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以北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小明在读完小说后,查阅相关资料形成如下几点认识,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蒙古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政权辽,曾与北宋达成“澶渊之盟”

②西夏是西北的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元吴称帝后多次与北宋发生战争

③契丹族的首领耶律阿保机完成对各部的统一,建立政权,国号大金

④金与北宋联兵灭辽,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易错剖析
常见错因
混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不能区别它们所处的历史时期
纠错攻略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
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契丹族:建立的辽。
女真族:建立的金。
大理是白族建立的政权,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
解答过程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完颜阿骨打是女真族首领,他建立的是金政权,与北宋达成“澶渊之盟”的是辽,①错误;西夏是西北的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元昊称帝后多次与北宋发生战争,②正确;契丹族的首领耶律阿保机完成对各部的统一,建立政权,国号大辽,③错误;金与北宋联兵灭辽,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④正确。故选C,排除ABD。

【避错总结】

1.4世纪后期,氐族苻坚建立了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2.公元386年拓跋珪,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逐渐统一了北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10世纪,契丹族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辽朝。

4.11世纪,党项族元昊建立了西夏政权。

5.12世纪,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族,建立了金朝,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

6.1271年,蒙古族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后来统一全国。

7.17世纪初,女真族的后裔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
②在辽、西夏、金、元统治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
③辽、西夏、金和蒙古各政权都学习接受过中原文化
④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3-04-23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下图是阴朝至清期胡代更替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处填写的朝代名称正确的是
五代西夏
北宋
十国
A.唐朝、明朝、南宋
B.唐朝、西汉、东汉
C.南宋、唐朝、明朝
D.唐朝、南宋、明朝
2018-07-12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武功县2017---2018七年级下册历史学科13校联考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学习笔记,其中有一些内容没有记完整,请你帮他补全。图中数字代号所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A.1—前秦;2—东晋;3—北魏B.1—辽;2—北宋;3—西夏
C.1—金;2—南宋;3—西夏D.1—蒙古;2—南宋;3—金
2020-06-29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江苏省常州溧阳市南渡初级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下列是少数民族的杰出领袖,都曾建立过强大的政权,这些政权的名称分别是(     

A.吐蕃   西夏      蒙古B.西夏   吐蕃   辽蒙   
C.吐蕃   契丹      D.吐蕃   西夏   辽蒙   
2023-09-25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下面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元B.金C.西夏D.辽
2023-07-19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表中填写的民族政权按序号顺序应该是(     
民族政权主要活动
10世纪初建立政权,定都上京,创立文字
定都兴庆府,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发展农牧经济
与南宋长期对峙,用本民族语言翻译儒家经典
完成全国统一,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A.辽、金、西夏、元B.北宋、西夏、金、元
C.辽、西夏、金、元D.北宋、西夏、金、蒙古
2023-06-12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下表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政权名称起止时间民族建立者都城
10世纪初~1125年契丹族阿保机上京
北宋960~1127年汉族赵匡胤东京
西夏11世纪前期~1227年党项族元昊兴庆
A.早期国家的产生B.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民族政权的并立
2022-09-22更新 | 77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读图《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下列符合史实的是
A.西夏、金、南宋开国君主分别为元昊、阿保机、赵构
B.辽、西夏、北宋首都分别是兴庆府、上京临潢府、开封
C.澶渊之盟签订后,南宋与金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
D.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易错07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交融

易错陷阱:混淆不同时期的民族交融

【易错典例】下列关于如图《北方民族迁往中原》的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东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内迁   B.内迁民族是北方的匈奴和鲜卑族

C.北方民族的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   D.向往中原文化是内迁的主要原因

易错剖析
常见错因
不能正确区别不同时期的民族交融现象
纠错攻略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是“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五胡内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交融时期。在这一时期,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个主要少数民族部落由于各种原因,如战争、灾害等,逐渐迁入中原地区,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形成了广泛而深入的民族交融。
首先,五胡内迁带来了大量的人口迁移和民族接触。这种接触和交流不仅促进了经济上的互补和合作,也推动了文化上的相互借鉴和融合。
五胡内迁丰富了中原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五个少数民族部落带来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和技术,这些文化和技术与汉族的文化和技术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这种文化多样性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也为后来的文化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解答过程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北方长期战乱,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南迁到中原地区,促进了民族交融,故C表述正确,符合题意;东汉末年大批北方百姓南迁、北方长期战乱是内迁的主要原因,故A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内迁民族是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故B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避错总结】

1.第一次,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战争,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2.第二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为民族进一步交融创造了条件,加速北方封建化。

3.第三次,宋元时期,政权并立;民族间的交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主体多元,频繁的战争,元朝时民族融合达到高潮,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4.民族交融的方式:民族迁徙,经济文化交流,战争,改革。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以下是西北的河西走廊地区出土的画像砖,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北方政权的对立
C.大一统局面形成D.北方民族的交融
2024-03-08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匈奴的刘渊熟读儒教经典,甚至还通晓《孙子》等诸子著作;其子刘聪也是如此,工于诗赋,并建立前赵政权。这主要反映了(     
A.思想活跃B.政局混乱C.民族交融D.江南开发
2024-03-07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化,实现封建化(少数民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主要体现生产方式和文化的改进),封建化又促进某些民族间的交融。下列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贞观之治D.王安石变法
2022-09-06更新 | 970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南宋的契丹人,其社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化,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政策B.民族交融C.社会繁荣开放D.经济重心南移
2024-03-04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大同云冈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
A.书法艺术成熟B.江南经济开发C.南北政权对峙D.北方民族交融
2024-03-20更新 | 57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下图是北魏魏碑书法作品《比丘道匠造像题记》(拓片),其风格雄厚粗犷,苍劲有力,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B.中央集权政体的来源
C.社会道德的普遍提升D.统治者崇尚书法文化
2024-02-29更新 | 3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下列图片所示的是大同北魏浮雕彩绘石椁上的两幅浮雕。这两幅图反映了这一时期(     

镇基武士面貌威严狰狞,卷发,身着异域服饰,袒胸露腹“墓主人升仙”是汉代墓葬中常见的主题,具有明显的汉代遗风
A.民族矛盾尖锐B.中外交流频繁
C.各族完全统一D.民族交融加强
2024-02-22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它们反映的共同信息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B.民族交融的加强
C.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D.少数民族的汉化
2024-02-28更新 | 3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易错08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易错陷阱:不能正确区别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易错典例】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著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易错剖析
常见错因
不能准确判断出来《齐民要术》、《本草纲目》、《史记》、《红楼梦》的历史时期。
纠错攻略
1.《齐民要术》:这部作品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即公元533年到544年之间。它是由北朝北魏时期的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本草纲目》:这部医药学巨著创作于明朝时期,由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对后世的医药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至今仍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参考文献。
3.《史记》:这部作品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创作于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红楼梦》:这部作品创作于清代,是一部中国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答过程
【答案】C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问世于北朝时期;《本草纲目》是在明朝时期,《史记》问世于西汉时期,《红楼梦》是清朝的文学作品,所以正确顺序为③①②④,C项正确;ABD项排序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避错总结】

1.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造纸术
概况
(1)西汉: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东汉: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优点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质量提高,易于推广
传播
造纸术经由朝鲜传入日本,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影响
(1)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2)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1)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治疗方法;还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2)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麻醉药);创编“五禽戏”。

(3)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地位)。

2.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北朝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3)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3.宋元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1)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制成了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3)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4.明清时期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1)《本草纲目》是明代的李时珍写的药物学著作。

(2)《天工开物》是明朝的宋应星的科技巨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的农业科学巨著。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据此设计“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手抄报,下列能人选的一组是(     
A.蔡侯纸、指南针、毕昇、《天工开物》
B.王羲之、大运河、郑成功、《红楼梦》
C.《伤寒杂病论》、祖冲之、《窦娥冤》、郑和
D.《清明上河图》、岳飞、徐光启、京剧
2023-06-08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由下表可推知(       
朝代科技文化成就
南北朝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唐朝政府编写颁布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
宋朝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明朝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科举制度促进科技文化发展B.国家支持推动科技文化发展
C.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做出突出贡献D.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全面领先世界
2022-07-03更新 | 682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2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历史真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化。有关下列古代科技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①作者是司马迁;③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普及和文化传播
B.①作者是司马光;③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C.②作者是贾思勰;④总结了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农学创新成果
D.②作者是徐光启;④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
2021-05-07更新 | 16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成就辉煌,下列搭配都正确的是(     
A.华佗——西汉——五禽戏——后世尊称为“医圣”
B.张仲景——东汉——《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理论
C.司马迁——西汉——《史记》——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祖冲之——南北朝——《齐民要术》——圆周率计算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2023-02-11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在很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B.东汉张仲景被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
C.北朝贾思编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D.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代表作是《牡丹亭》
2019-07-08更新 | 473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楚雄州2018—2019学年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的《茶经》是茶圣陆羽在公元780年创作的,这是当时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与此类似的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有
①《徐霞客游记》       
②《缀术》                    
③《本草纲目》             
④《天工开物》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2019-05-29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瑞安市直属联盟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下表是同学甲在复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时,制作出的简表(部分),其中错误的是(    )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②④
2017-07-09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官庄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注重(     
著作简介
《齐民要术》汲取前人生产经验,并在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农业科学技术著作
《水经注》在研究前人地理学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而成的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A.继承与创新B.开放与交流
C.总结与守旧D.推理与实践
2024-03-01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