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修辞手法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6 题号:2259448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沧浪亭里的闻妙香室,原先是赏梅的地方,也是以前主人读书的地方。在梅花树边读书,哪有在梅花树边饮酒快乐?即使是古人,也有不够周全之处。现在不见梅花,却也有暗香浮动,倒不是先入为主,想来是闻妙香室的建筑线条干净利落的道理。这也与门的革新有关,门的革新多为直线,线条一直就干净,而绦环板上也不施雕饰,素面朝天。出了闻妙香室,望空处走,在园子的角落里看见名“黄杆乌哺鸡”的竹子,竹子的杆是黄的,粗眺凋敝,玩味一下顿觉金碧辉煌。不觉来到明道堂,说明牌上说“明道堂坐北朝南,开敞四合,宏伟庄严,为园中主厅”,又不是天安门,要“宏伟庄严”干什么?明道堂四周的廊屋,与瑶华境界相通。

廊屋围出的院子里有四棵树,两棵柏树,两棵玉兰树。柏树在这里显得粗气。一棵玉兰树已经生出新叶,东一点,西一撮,随意绿。而另一棵玉兰树上存残花,像我前几天在其他文章中写到的那样:“它们在枝头上就好像一堆打破的瓷器,稀利哐啷,碎片上留着乌龙茶的茶渍。

我忽然生出喜欢,在铺地上发现了一瓣眉心紫盈盈的玉兰花瓣,紫得喜气。

1.下列诗句中的“着”与文中加点的“着”,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妾家临渭北,春梦着辽西B.平林霜着色,沙岸水留痕
C.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既形象又新颖,这样的表达效果是如何达到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明道堂”这一景点的景点说明词。景点说明词是对景点地理方位、典型特征、作用功能等方面的介绍。请你根据文本内容为“闻妙香室”写一段景点说明词,不超过40字。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何让厚重的历史变得活泼有趣、时尚多元?如何让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契合时代潮流,满足年轻人多样的个性追求?我们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实践。这一答案就是,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面向年轻人做好精准表达,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潮”起来。

新手段、新技术为沉浸式展览和体验给予了发展空间,让时空穿透力变得真实可感,更让古今对话成为可能。无论是《唐宫夜宴》复活了“唐朝小胖妞”,《洛神水赋》演绎了翩若惊鸿的水下飞天,还是《元宵奇妙夜》带火了博物馆,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准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之间的契合点。比如“考古盲盒”,就是传统与时尚有机结合的产物。时代还在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宝藏无数,这项工作还应久久为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手段、新技术为沉浸式展览和体验提供了发展空间,让古今对话成为可能,也让时空穿透力变得真实可感。
B.新手段、新技术为沉浸式展览和体验给予了发展空间,让古今对话成为可能,也让时空穿透力变得真实可感。
C.新手段、新技术为沉浸式展览和体验提供了发展空间,让时空穿透力变得真实可感,更让古今对话成为可能。
D.新手段、新技术为沉浸式展览和体验给予了发展空间,让古今对话成为可能,更让时空穿透力变得真实可感。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划横线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梅花与兰花、菊花、竹合称中国传统的“花中四君子”,是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
B.“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作家路遥的这句名言,总能给人以心灵的触动。
C.《新华字典》堪称“时代的镜子”,每一次修订和再版,都记录着现代汉语的更新轨迹。
D.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文明”的面具。
2022-05-04更新 | 104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向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苏轼主张书法“自出新意”最重要,以其著名的《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幻,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等,都是信手拈来,毫无做作之迹。然而即使是这样浑然天成的作品,其韵味也与王羲之的《兰亭序》不太一样。《黄州寒食帖》充满强烈的个性,整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兰亭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各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风韵。

(节选自董春晓《晋尚韵、宋尚意与汉字之美》)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云流水B.变幻
C.信手拈来D.即使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与上句对仗最恰当、意思最准确的一项是(     
A.笔圆而韵胜B.豪放寓婉约
C.刚健含婀娜D.意造本无法
2020-11-04更新 | 33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恩格斯除了在许多著述和书信中提到中国外,毕生还撰写过共18篇有关中国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采取通讯报道,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中心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有的文章评论英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制订过程,如评论英国议会围绕对华政策而展开的         ;有的文章分析资本主义列强在对华利益上的         ,如分析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而坐收渔人之利;有的文章描述鸦片战争背景下的中国社会现实,如描述太平天国这样一场中国革命的状况与性质;等等。这些内容不一的文章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揭露西方殖民主义的强盗面目,谴责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

马克思第一篇专门论述中国问题的文章《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对中国现实做出过这般描述: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         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的结果一样。马克思这种对中国现实的认识也得到了恩格斯的响应,马克思恩格斯最初一致希望,在鸦片战争这样一种外力的作用下,古老的中国社会能够孕育出一个新世界。

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提到: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从今天的角度看,我们都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惊醒。可以说,在这最后一篇论述中国问题的文章中,马克思这一         之笔超越时代地永远值得我们回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明枪暗箭     尔虞我诈     接踵而来     笔走龙蛇
B.明枪暗箭     出尔反尔     纷至沓来     画龙点睛
C.唇枪舌剑     出尔反尔     纷至沓来     笔走龙蛇
D.唇枪舌剑     尔虞我诈     接踵而来     画龙点睛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中心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B.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形式,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中心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C.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中心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D.这些文章采用通讯报道的形式,围绕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展开方方面面的论述。
3.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B.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C.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022-07-01更新 | 1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