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初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25 道试题
1 . 黄桃是一种营养较高的水果,但成熟时皮薄质软,易被胶孢炭痘菌感染导致腐烂,不易运输和储藏。

(1)如图所示,黄桃由花的雌蕊中的____发育形成。其外果皮主要由____组织构成,对果实起保护作用:中果皮富含的水分、糖类等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细胞的____(填结构名称)中。
(2)黄桃果皮破损后,胶孢炭疽菌易从伤口入侵引起果实溃烂,产生的有毒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研究表明,酵母菌能抑制多种致病菌的增殖。为开发生物防腐技术,科研人员研宠了酵母菌对黄桃的防腐作用,实验过程如下:
Ⅰ.挑选大小、成熟度相似且果皮无损伤的若干黄桃,对果实进行消毒处理,然后用无菌打孔器对果皮打出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孔。
Ⅱ.把处理后的黄桃分为A、B两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伤口处第一次处理

静置2小时后,伤口处第二次处理

置于无菌条件下,室温存放5天

果实发病率

病斑直径

A组

滴加20微升无菌水


滴加20微升胶胞炭痘菌孢子悬液

100%

2.17厘米

B组

滴加20微升酵母菌悬液

21.67%

1.13厘米

①实验中通过____等操作能够避免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在A组果实伤口处滴加等量无菌水的作用是____。B组“?”的操作为____
③实验结果表明酵母菌对胶孢炭痘菌有抑制作用,判断依据为____
(3)结合上述实验结果,人们可通过____的操作实现黄桃的防腐。
2024-05-22更新 | 379次组卷 | 2卷引用:秘籍15 新情境实验探究解法- 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抢分秘籍(全国通用)
2 . 2024年3月17日在清远举行了国际马拉松赛,本次赛事以“山水至清奔跑致远”为主题,老中青跑手齐参与,让参赛者在奔跑中感受清远的历史底蕴和现代活力。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跑运动员主要食用营养丰富的米面、牛奶和肉类等食物。在消化道中,肉类消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在长跑中容易导致缺水和血糖降低,因此,运动员应该多补充水分和含____丰富的饮料。
(2)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维持身体平衡主要依靠图中[E]____的调节功能。
(3)运动员跑步时,路上反射的光线经过图中[2]____和[3]等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   ]____形成视觉。运动员在跑步中接水时,肘关节由伸直状态转变为弯曲状态,该动作要靠肱二头肌____,牵动骨绕关节活动来完成。
(4)在比赛过程中,选手能够听得懂,看得明白指令,这与A中皮层特定的神经中枢有关。该中枢参与的反射活动都属于____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其中完成“听得懂”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6]____中。
2024-05-15更新 | 377次组卷 | 3卷引用:秘籍12 人体的生理活动解法-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抢分秘籍(全国通用)
3 . 葡萄糖被称为“生命的燃料”,它在人体内经过了怎样的神奇旅行呢?据图补写科普短文:

(1)诞生记:今天主人吃了馒头,经过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洗礼,馒头中的 _______变身为 ________,但想要变成葡萄糖,还需图甲中 _____(填序号)和小肠中肠腺的帮助。
(2)吸收记:终于到了图乙长长的小肠隧道,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④_________(填结构),增大了表面积,有利于 _______,这体现了 _____________的生物学观点。
(3)迷路记:听前辈们说,在肾脏我们可以穿透毛细血管壁出去放风,但很快会被吸收回来,估计是图丙肾单位中的 _____(填序号)玩忽职守了。
2024-05-15更新 | 26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2 识图分析(4大题型)-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4 . 馒头是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的发酵食品。德州乐陵市黄夹镇因其制作的馒头表面光滑、口感香甜,被誉为“中国面点师之乡”。请回答下列问题:

(1)馒头制作过程中,和好的面团在适宜温度下会醒发变大,原因是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_____。醒发时间过长会有酒味,是因为酵母菌会在适宜的温度和______条件下产生酒精。
(2)把蒸熟的馒头放到口腔中咀嚼一会儿会有甜味,这是因为__________
(3)当你不小心触碰到刚出锅的馒头时手会立刻缩回,这种反射属于________反射。请写出该反射的传导途径: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4)除了缩手你还会感觉到烫,这一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 ]______中。
2024-04-02更新 | 41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7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4大题型)-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5 . 青春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学生群体中由于课业压力大或沉迷玩社交软件,熬夜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学生反馈熬夜后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等疲惫状态或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为进一步为了进一步探究熬夜对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小组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将 6 只体重 18—20 g、出生 25 天的同性别小白鼠 随机放入二个相同的笼子,分为甲、乙组,每组三只;小组成员用亚克力板搭建出一号迷宫,将 6 只小 白鼠逐个放入迷宫入口,引导小白鼠通过迷宫,让其熟悉、记忆一号迷宫出入口路线,反复训练三天后开始实验。
②乙组用强光干扰并控制小白鼠的睡眠时间以 4 天为一轮,用强光干扰,保持小白鼠清醒 状态 72 小时后走 1 次迷宫,甲组不进行强光干扰,让其正常作息,和乙组在相同时间走迷宫。走完迷宫后正常作息 24 小时。然后进入下一轮,如此重复九轮。实验周期内甲乙两组均完成 10 次迷宫测试,计算每组平均用时来评估小白鼠的记忆能力。实验结果如下:

(1)步骤②中设置甲组的目的是____
(2)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哺乳动物在经历短期睡眠剥夺后,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会上升,暂时维持神经兴奋性,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休息,细胞代谢会逐渐紊乱,无法维持应有的兴奋性,从而出现精神萎靡现象,据实验结果可知,前6次实验中乙组比甲组走出迷宫的时间____,造成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随着实验次数增加乙组小鼠记忆力与甲组相比____
(3)小组成员搭建出另外两个不同轨迹难度相似的迷宫,记为二号、三号迷宫。待两组小白鼠完成前期所有一号迷宫测试后,逐个各走一次二号、三号迷宫。记录小白鼠通过新迷宫的平均用时来测试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实验结果如下:

据上图可得出实验结论:____
(4)综合以上的实验结果,为保持良好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应怎么做____
2024-03-27更新 | 332次组卷 | 3卷引用:秘籍15 新情境实验探究解法- 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抢分秘籍(全国通用)
6 . 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设计了表格中的方案(滴加1%BTB溶液后,若二氧化碳少,则溶液呈蓝色,若二氧化碳多,则溶液呈黄色。碳酸氢钠的作用是提供二氧化碳。)。请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组别

处理方法

不加碳酸氢钠

加入碳酸氢钠

加入碳酸氢钠

排出瓶内空气

光照

光照

遮光

放于适宜温度下

取瓶中少量液体,滴加1%BTB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前

蓝色

黄色

黄色

实验后

蓝色

黄色

产生气体情况

(1)甲组与乙组进行对照,可探究________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后,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检验乙中产生的气体,会出现________现象。表中处的颜色为________
(2)甲与丙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原因是________
(3)试验后丙组颜色未发生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
(4)要使表中装置构成一个生态瓶,除换掉蒸馏水外,还需添加的成分是________
A.金鱼B.泥沙C.金鱼、泥沙D.氧气
2024-03-26更新 | 33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4 实验探究(4大题型)-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研究植物与植食性昆虫之间的关系时,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够产生和释放可挥发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夜间能够驱除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在植物叶片上停留产卵。
材料二   瞪羚是植食性动物。在非洲大草原上,瞪羚跑得越快,生存概率就越高,而瞪羚奔跑速度的提高,促使猎豹也在进化中提高了奔跑速度。
材料三   科研人员在研究污水处理的实验中,向一个容器中加入小球藻和水蚤,并加入适量的含氮、磷丰富的污水。发现实验初期小球藻数量上升,水蚤数量也上升,实验中期小球藻数量下降,水蚤数量也随之下降。
(1)材料一中,蛾的天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填成分),蛾的天敌和烟草之间的关系为___(填“种间互助”或“种间斗争”)。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一条食物链:___。瞪羚和猎豹奔跑速度的提高是长期___的结果。
(3)材料三中,实验中期小球藻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本实验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能力。
2024-03-22更新 | 22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3 材料分析(5大题型)-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8 . 城镇中,许多种植爱好者在阳台进行无土栽培。无土栽培不用土壤,而是用营养液对植物进行培养。小明也尝试无土栽培,但出现了“烂根”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植物“烂根”?怎样解决植物“烂根”的问题呢?小明用大豆幼苗作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请将他的探究思路补充完整。
(1)作出假设。小明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了假设:“烂根”是根部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作出这一假设的依据是______(答一条即可)。
(2)设计实验。为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小明设置了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应是根部能否得到充足的____
(3)设计装置。对于实验组,小明设计了两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比较甲、乙两种装置的异同,理解装置设计的原理,在表格空白处填写适当的器材名称。

设计要点

装置
如何固定植物如何为根供给有关物质
固定部位起固定作用的材料氧的供给水和无机盐的供给
海绵通过__________进入营养液中的空气供给直接通过营养液供给
______通过固体基质颗粒间隙里的空气供给通过_____将营养液输送到固体基质颗粒间隙供给

(4)选择装置。小明最终在甲、乙两种装置中选择了乙装置,他作出这一选择时考虑的问题应有__________
A.幼苗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B.自己的经济条件是否允许?
C.用废旧材料能否达成目的?
2024-03-10更新 | 402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4 实验探究(4大题型)-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9 . 19世纪60年代,几十只欧洲兔子被放养到澳大利亚。因遍地青草,几乎没有天敌,繁殖能力超强的兔子在短短几十年内数量就超过了100亿只。兔子泛滥破坏了植被,导致一些本土食草动物,如小袋鼠、袋狸等几近灭绝。
阅读并分析上述资料,思考这一实例可以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兔子数量快速增长,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________的关系。为兔子快速繁殖提供了基本条件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
(2)兔子泛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破坏了植被,这是因为兔子以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________的角色;二是导致一些本土动物几近灭绝,这是因为兔子与小袋鼠、袋狸等是________关系。
(3)由此实例可知,一个新物种的进入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是有限的。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防范,避免打破当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
2024-03-10更新 | 28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3 材料分析(5大题型)-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10 . 图一是阳阳同学绘制的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甲、乙表示系统;图二是心脏结构示意图,其中A~D表示心脏四腔,①~⑤表示血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中,米、面等谷物类占比最大的原因是______
(2)暑期临近,谨防溺水。溺水会对______(器官)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造成障碍,危及生命。
(3)空气中的氧气进入人体后,最终会运输到组织细胞中的______处被利用。
(4)毛细血管的管壁薄,仅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便于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这体现了______的生物学观点。
(5)人体排出尿液对调节体内______的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6)血液由心室泵入动脉,此时心脏内房室瓣、动脉瓣的开闭状态分别是______
(7)进行体育锻炼时,下肢骨骼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中,经过图二中血管和心脏的路径依次为:______。(用图二中字母和序号表示)
2024-03-10更新 | 505次组卷 | 3卷引用:秘籍12 人体的生理活动解法-备战2024年中考生物抢分秘籍(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