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1 . 为阐明脑组织神经元损伤死亡的机制,科研人员制备了大脑中动脉栓塞小鼠模型,对小鼠进行如下手术:颈部切1cm长的切口,插入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1h后拔出线栓恢复血流,缝合皮肤。在恢复血流24h后,取脑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结果如图1,并检测大脑组织内Sirt3蛋白表达量,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构成,细胞体内含有细胞核
B.对照组小鼠的处理为进行手术操作,插入且不取出线栓
C.由染色结果可知,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制备成功
D.通过培养新的神经元有望修复由于创伤导致受损的脑组织
2022-06-28更新 | 583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文华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2 .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广大中小学生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
(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多次测量且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______
(3)分析上图可知,随着每组小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______,说明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一种______行为。
(4)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认为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5)本实验对你有怎样的启示?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022-06-25更新 | 1523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3 . 百合是著名观赏花卉,可用鳞茎进行繁殖(如图)。低温处理能解除百合鳞茎的休眠,使其在适宜的条件下正常发芽、生长和开花。科研人员以某种百合为材料,研究解除鳞茎休眠的条件。选取若干个完整无损伤、大小一致的鳞茎,先进行消毒。然后将鳞茎分成四组,置于不同条件下贮藏,随后测定各组萌芽率,结果如表所示(其中不做处理的鳞茎组萌芽率为0)。请回答下列问题:

贮藏天数

萌芽率(%)

贮藏温度

25天

30天

35天

40天

0℃

0

0

20

40

5℃

0

60

100

80

10℃

0

80

80

60

(1)百合用鳞茎进行繁殖的方式属于___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对鳞茎表面进行消毒的目的主要是杀灭__________
(3)为减小误差,萌芽率应取3次测定的_________值作为测定结果。
(4)本实验研究的是不同贮藏_________及天数对解除鳞茎休眠的影响。
(5)据表分析,解除鳞茎休眠的最佳储存温度和天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鳞茎贮藏时间过久,萌芽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作用消耗过多有机物。
4 . 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对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为更好地备战2022年冬奥会,研究者以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作为检测指标,探究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影响。
(1)人体消化道内,淀粉的分解起始于______,这是由于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2)分别在施加心理压力前、后取受试者的唾液,进行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实验处理
1号试管2号试管
加入淀粉液2毫升2毫升
滴加碘液2滴2滴
加入唾液施加心理压力后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
温度条件37℃
①1号试管“?”处应加入施加心理压力______(选填“前”或“后”)受试者的唾液______毫升。设置1号试管在本实验中起到______作用。
②2号试管“?”处的温度条件应该______℃。
③观察、记录并比较1号和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若2号试管蓝色褪去时间比1号______,则说明施加心理压力使受试者唾液淀粉酶的含量增加。
(3)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请你为即将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写出一条建议:______
5 . 图是“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装置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B.A装置的现象是叶片变蓝
C.B装置的现象是叶片不变蓝D.实验前,不需要将两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2022-05-04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高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6 . 如果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土壤的干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设计中错误的是(  )
A.设计甲(湿润土壤)、乙(干燥土壤)对照实验
B.在甲、乙两容器中各放入1条蚯蚓
C.甲、乙两容器中放入大小及生活状况均相同的蚯蚓各10条
D.甲、乙两容器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
2022-04-04更新 | 138次组卷 | 40卷引用:山东省高密四中文慧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7 .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时,选取5个干净的锥形瓶进行编号,在编号为甲、乙、丙、丁的瓶中,分别放入20粒完整有活力的玉米种子,戊瓶中放入20粒煮熟后并冷却的玉米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如右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中,共有_________组对照实验。要验证水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需选择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乙、丁对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________
(2)玉米种子萌发除需要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外,还必须具有________________
(3)若要验证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请用最简单的方法对上述实验进行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个锥形瓶中放20粒玉米种子进行实验,而不是1粒种子,主要目的是________
2022-03-0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题
8 . 泡菜因其醇香酸脆,制作方便,为人们所广泛喜爱。但传统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尝试了泡菜制作,并进行了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等量的新鲜蔬菜(白菜、芹菜、胡萝卜)洗净沥干水分,切成条状放入干净的泡菜坛中。
②加入适量的食盐和冷却后的调味汁料(花椒、姜片和辣椒等),没过蔬菜即可。
③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将泡菜坛放在阴凉处。
④每天取样榨汁,测量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每种泡菜至少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图为兴趣小组依据测量结果绘制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回答:

(1)由实验数据可知:用胡萝卜制作泡菜时,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0mg/kg。分析曲线可知制作的泡菜_________天后食用更健康,3种蔬菜中________最适合作为泡菜原料。
(3)泡菜制作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
(4)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这样做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_
(5)通过以上材料得知泡菜制作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无菌棉棒擦拭衣袖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进行接种
B.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C.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2022-02-13更新 | 181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中学初二下开学检测生物试卷
10 . 为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2内分别装有做了一定处理的等量大豆种子,温度等其他条件均适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消毒目的是排除微生物生理活动对实验的影响
B.一段时间后,装置1中石灰水会变浑浊
C.该实验的变量是大豆种子是否做浸水处理
D.该实验说明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