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2-13七年级上·福建漳州·期中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A.修改假设B.修改实验数据
C.重新进行实验D.进一步查找有关资料
2022-11-27更新 | 336次组卷 | 68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下表为家蚕卵孵化实验的记录,分析错误的是(       
组别
蚕卵数(个)100100100
培养温度(℃)162030
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天)1098
孵化率(%)909868
A.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蚕卵的孵化有影响吗?”
B.控制蚕卵数相同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C.“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和“孵化率”是实验结果
D.由表可知,家蚕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16℃
2022-02-18更新 | 358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黏虫是一种危害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的昆虫,它的幼虫啃食植物的叶片,会造成作物减产,某生物课外小组为了探究湿度对黏虫取食的影响,做了如下设计,为使实验更加严谨,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组别

黏虫幼虫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

相对湿度(%)

60只

晴朗的白天

适宜

30

60只

阴天

适宜

45

60只

夜间

适宜

60


A.黏虫的数量B.光照条件
C.温度D.湿度
4 . 肾小管间质损伤是糖尿病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理改变,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中药红芪的提取物红芪多糖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科研人员为探究红芪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11周龄雄性2型糖尿病小鼠32只;11周龄雄性正常小鼠8只;小鼠在适宜条件下饲养10天。
②随机将32只糖尿病小鼠分为四组,正常小鼠分为一组。
③每天给五组小鼠做不同的灌胃处理,各组均连续灌胃8周,自由进食。比较各组肾脏组织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见下表;

组别

灌胃处理

只数

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

无损伤

1级

2级

3级

1糖尿病鼠

红芪多糖高剂量

8

5

2

1

0

2糖尿病鼠

红芪多糖中剂量

8

3

4

1

0

3糖尿病鼠

红芪多糖低剂量

8

2

4

1

1

4糖尿病鼠

等量的 0.9%氯化钠溶液

8

0

3

4

1

5正常鼠

8

8

0

0

0


(1)肾小管主要分布在肾脏的______(肾皮质/肾髓质),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起______作用, 4组小鼠的尿液中含有_______而5组小鼠的尿液中没有。
(2)将32 只糖尿病小鼠随机分组且每组8只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
(3)4组和5组在实验中都起__________作用。
(4)分析上表可以发现不同剂量的红芪多糖均能__________
(5)这项研究通过进一步临床试验可以在哪些方面应用?______________
2021-02-10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学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蚜虫一般群集在植物嫩叶背吸食汁液,使叶片萎缩、变黄,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害虫之一,而食蚜瘿蚊被称为“灭蚜专业户”,能吃60多种蚜虫,在食蚜瘿蚊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科学家为研究温度对食蚜瘿蚊捕食能力及功能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食蚜瘿蚊卵120粒均分成四组,同时准备若干玉米蚜用于饲喂食蚜瘿蚊。
②设定18℃、22℃、26℃、30℃4个恒温处理,湿度65%,光照13L︰11D。
③每个处理放置食蚜瘿蚊卵30粒,每天定时观察一次,记录其每天的发育进度、死亡率等,记录为下表。

不同温度下食蚜瘿蚊发育历期及存活率

温度

卵孵化率(%)

卵期(天)

幼虫期(天)

化蛹率(%)

18

86.67

4

6.31

65.38

22

100

2

3.77

80.00

26

100

2

3.00

96.67

30

100

2

2.87

76.67


④卵孵化前一天开始每天给与足量的玉米蚜,统计其每天的捕食量,并计算平均总捕食量得到图2。

(1)食蚜瘿蚊在分类上属于动物界、_______门、昆虫纲、双翅_______
(2)蚜虫与植物的关系是______,蚜虫与食蚜瘿蚊的关系是_______
(3)科研人员每个处理放置食蚜瘿蚊卵30粒,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4)实验中均在湿度 65%,光照 13L:11D的环境下进行,这样处理是为了控制_________
(5)表格的数据数据表明:温度对食蚜瘿蚊的________________等均有影响。
(6)根据图2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一定温度范围(18℃~30℃)内, __________
(7)某种植基地计划投放食蚜瘿蚊消灭大棚作物上的蚜虫,请你根据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1-29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学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题
6 .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繁荣发展。我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下图示为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请观察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与蝗虫相比,家蚕的发育过程多了______期;家蚕的发育是____(填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发育。
(2)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看,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描述得不够准确。请你对该诗句进行简单地修改,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写出修改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进行了“探究温度是否对家蚕卵孵化率有影响”的实验。他选取了紫黑色的蚕卵(这种颜色的卵是已经受精的卵)若干,分成三组放到多功能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组别

蚕卵数(个)

1000

1000

温度(℃)

16

20

30

湿度

75﹪

75﹪

75﹪

孵化出蚕蚁所需的时间(天)

10

9

8

孵化率

90﹪

98﹪

68﹪


①依据实验,丙组的蚕卵数应该是________个。
②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蚕卵孵化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_
③该同学最终得出的实验结论应该是________
2020-11-11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疫情期间,小华学会了用酵母菌发酵蒸馒头。但随着气温升高,馒头很容易发霉,她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馒头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小华对此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过程如下:
组别AB
处理方法将新鲜的馒头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常温环境里将新鲜的馒头,放在低温环境(冰箱)里
实验结果
(一周后察)
发霉不发霉
分析实验,回答:
(1)在探究实验中,小华提出的问题是:温度会影响霉菌的生活吗?请你帮她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A组在本实验中起_______作用。
(3)B组馒头的处理方式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探究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的启示是:应该在__________条件下保存食品。根据生活常识,你认为还可以怎样保存食品?___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
(5)酵母菌和霉菌属于_______(填“细菌”或“真菌”)。
8 . 以下是同学们在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时的情况,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四个选项中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月季叶片上的圆孔是怎么形成的呢?
②确定调查路线
③发现月季叶片上有圆形的孔
④发现蜗牛,猜想月季叶片的圆孔是蜗牛啃食造成的
⑤在楼前花坛看到月季,记录下名称和数量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②⑤③①④
D.②⑤④①③
9 . 下列关于实验法基本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A.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B.提出问题→设计并完成实验→做出假设→得出结论
C.设计并完成实验→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得出结论
D.做出假设→提出问题→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10 . 在探究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时,设计如下实验:取相同长度和粗细的新鲜冬青枝条5支(生长发育程度相似,编号为甲、乙、丙、丁、戊),其中甲用黑纸包住,乙剪去叶片,丙去掉顶芽后倒置,丁、戊不采取措施,将甲乙丙丁插入相同的红色稀盐水中,戊插入红色浓盐水中(相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同时插入),一段时间后采用纵切法测量红色上升的高度。通过本实验不能完成下列哪项探究课题(       
A.探究植物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向
B.探究植物体内物质运输速度和蒸腾作用之间的关系
C.探究植物体内物质运输速度和土壤溶液浓度的关系
D.探究植物体内物质运输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2019-11-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学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