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123
馒头碎屑或块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2mL唾液A2mL唾液
是否搅拌充分搅拌
保温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2滴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号和3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在口腔中,淀粉在_____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
(4)水浴温度保持在37℃的原因是_______
(5)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吃饭时应该做到______
2024-05-0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同学们发现教室内外明暗程度不同,种植的绿萝植株长势不同。为了探究光照强度与绿萝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及用具:长势良好的绿萝,打孔器,注射器,白炽灯,计时器等。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步骤:
①用打孔器在同一叶片打出圆形小叶片45片;
②将圆形小叶片置于吸入清水的注射器内,密封状态下反复拉动活塞,排出圆形小叶片内的气体,处理后的小叶片全部沉到水底;
③在暗处将处理过的圆形小叶片随机均分到等量富含二氧化碳清水的三个烧杯中;
④将这三个烧杯分别放在距离白炽灯15cm、20cm、25m处;
⑤观察并记录各实验装置中圆形小叶片全部浮起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结果:

烧杯与灯的距离/cm

叶片全部浮起所需要的时间/min

15

16

20

20

25

33


(1)改变烧杯与灯的距离,是为了改变照射在圆形小叶片上的____强度,此探究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
(2)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烧杯与灯的距离越近叶片全部浮起所需时间越____
(3)甲同学认为实验结果有偶然性,存在误差,为了使实验更具说服力,应该进行____实验。
(4)乙同学对实验装置提出异议:白炽灯会发光也会发热,烧杯与灯的距离除去改变光照强度外,也改变了____这一环境因素。为了控制单一变量,使实验更严谨,以便得出科学结论,请你帮他们提出一种改进实验装置的具体方法:____
2024-04-0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6分钟7分钟8分钟9分钟
干土44332221
湿土66778889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
【作出假设】: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2)【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取一个长方形的铁盒,以铁盒中间为分界线,向铁盒的一端放湿土,另一端放除干湿度不一样,其它都一样的干土,这样就形成了以______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②把铁盒静置桌上,并将捉来的10只鼠妇放入铁盒的中央静置一分钟后。每隔一分钟统计一次在潮湿处和干燥处的鼠妇数目,得出实验数据。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①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是: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的生活______(“有”或“没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________(填“潮湿”或“干燥”)的环境中
②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用1只鼠妇的目的是:__________
(4)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该实验中的土壤属于影响鼠妇生活的_________因素。
2024-04-0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有同学提出,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呢?于是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如下图)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观察蚂蚁的行为。
③一段时间后,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连接BA岛的“桥”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假如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步骤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用到的蚂蚁应来自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蚂蚁窝,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③的原因是:蚂蚁依靠“桥”上留下的______(舞蹈\声音\气味)进行通讯。
(5)如果在蚂蚁爬过的“桥”上喷一些有气味的物质(如香水),观察蚂蚁的行为表现,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2-0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横州市百合镇第三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品牌洗手液声称其产品完全不影响环境,某同学想证实该广告的真实性,进行了下列实验。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40条,喷雾器2个,清水
实验步骤:
将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均分为甲、乙两个区域。
如下表设计进行实验:

甲区域

乙区域

实验步骤

第一步

放20条蚯蚓

放20条蚯蚓

第二步

每天喷10毫升1%洗手液

每天喷10毫升①

第三步

两周后,翻开土壤,统计其中蚯蚓的的数量

实验结果

2条

38条

(1)该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
(2)表格中①为 _______
(3)实验中使用了20条蚯蚓,而不是1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他同学也按照此方案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了多组数据,应取他们的 _______值,作为最后实验结论的依据。
(5)两组实验除是否喷洒洗手液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遵循实验过程中的 _____________原则。
(6)通过本实验探究,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
6 . 利用水果和酵母菌可以制作果酒,在制作果酒过程中,酵母菌等微生物分解水果中的果胶时会产生甲醇,甲醇对人体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有毒害作用。为探究果酒发酵时影响酒精和甲醇的生成因素,某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了实践活动。他们取新鲜黑珍珠葡萄和红富士苹果,用榨汁机分别榨成浆汁,放入发酵瓶后,加入干酵母和蔗糖,搅拌均匀,盖紧瓶盖,放在25℃~30℃环境中发酵,实验分组如下图表。
组别水果种类水果质量/g蔗糖/g干酵母/g
1葡萄500300.3
2葡萄500900.3
3苹果500300.3
4苹果500900.3
每天16时分别取0.5毫升澄清发酵液测定其酒精含量和甲醇含量,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
   
(1)发酵过程中,盖紧瓶盖的目的是___。经过一段时间,发酵瓶中会产生气泡,原因是___
(2)由图1可知,随着发酵的进行,各组发酵液的酒精度均呈____趋势。添加等量蔗糖的情况下,___的发酵液中酒精度更高。由图2可知,各组发酵液中甲醇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___
(3)实践结果说明,___影响发酵过程中酒精和甲醇的生成,对果酒的品质、安全有显著影响。
2023-11-3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天桃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以下是某班同学设计的“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实验方案:在实验装置中央放入10只鼠妇,静置5分钟后,统计明亮和阴暗处的鼠妇数。下表是全班八个小组的实验结果:
   

组数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七组

八组

明亮处(只)

2

3

3

1

3

2

1

2

阴暗处(只)

8

7

7

9

7

8

9

8


(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在设计实验时,要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以便进行_________
(2)对该实验合理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在实施时要符合__________ 变量原则。
(4)统计并计算全班各组数据的__________ ,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5)实验结束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鼠妇?_________________
2023-11-3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天桃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家鸽飞行速度快、耐力强,并且具有良好的导航能力,自古以来常被用于通信传书。研究表明家鸽的导航定位与家鸽的嗅觉有关,而木犀草素溶液能麻醉家鸽的嗅觉。
   
(1)科研人员为了研究家鸽嗅觉与定位的关系,进行了多次实验,请你补充相关实验步骤。
①将多只生长发育、生理状况、飞行能力相同的家鸽平均分为两组,编号A、B。
②A组用1mL的_______麻醉信鸽的嗅觉,B组用1mL等量的清水处理作为对照。
③在良好天气下,选择不同距离放飞后,记录归巢时间,多次试验后计算出________,结果如图所示。
④实验结果:放飞距离较近时,A、B两组差异不太明显,放飞距离较远时,两组出现了显著差异,说明家鸽的导航定位与嗅觉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2)家鸽能在空中长距离飞行,与其自身结构特点有关,其身体呈______,可以减小空气阻力;在飞翔时,速度甚快,需依靠独特的呼吸方式来供给充足的氧气。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气体交换_____次。
2023-11-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生物兴趣小组想通过实验来观察鱼的呼吸并探究“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请你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以下设计过程:
材料用具: 金鱼、纱布、墨汁或墨水、大烧杯、1%BTB蓝色试剂(提示: 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遇二氧化碳后,BTB溶液的颜色会由蓝色变成黄色。 短时间内使用BTB对鱼没有影响)。
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有什么变化?
(1)实验步骤:
①首先用纱布轻轻包住鱼身并放入水中。
②然后把稀释的墨汁滴在鱼口的前方,这时可清楚地看到稀释的墨汁先从鱼的口中进入,再从鳃盖后缘流出。 轻轻掀起鳃盖,发现鱼鳃的颜色是红色,原因是鳃丝上布满了______。通过观察可以知道:鱼呼吸时,口和鳃盖是______(填“同时”或“交替”)张合的。
③在标号为甲、乙的两个大烧杯中放入等量的水,分别滴入5滴1%的BTB蓝色试剂,甲烧杯内放入金鱼,乙烧杯中不放金鱼,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烧杯的颜色变化。
(2)实验结果预测: 放有金鱼的甲烧杯的水为_______,没有放金鱼的乙烧杯中的水为________。(填“蓝色”或“黄色”)。
(3)得出结论:流出鱼体和进入鱼体的水相比,其中溶解的二氧化碳______(填“增多”或“减少”)了。
2023-11-0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0 .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消化”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123
馒头碎屑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碎屑
试管中的加入物2mL唾液A2mL唾液
是否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
保温37℃水浴保温10分钟100℃
加入碘液2滴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选用1、2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在A处应加入2ml______
(2)1、2号试管在37℃水中保温是模拟______内的温度。
(3)比较1、2两支试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唾液中的______(一种酶)使馒头中的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现象:1号试管内______(选填“变蓝色”或“不变蓝色”)。
(4)淀粉会在______(消化系统的一种器官)内彻底被分解成______,最终被人体吸收利用。
(5)若选用1、3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
2023-09-1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三美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