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人体的肝脏位于右上腹,在消化、解毒、免疫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据图分析回答:
   
(1)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________(填“消化道”或“消化腺”)器官,其分泌的________不含消化酶而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2)图甲为肝细胞代谢过程中部分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X、Y分别代表物质。图中X可代表________(至少写出一种),Y可代表________(至少写出一种)。
(3)近年来,我国由酒精所致肝损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继病毒性肝炎后的第二大病因。为研究酒精对肝脏的损伤情况,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100只健康状况一致的同种小鼠,随机分为两组,编号A和B。
ⅡA组小鼠每天灌胃2次54度白酒,第1﹣3周按8mL/kg灌胃,第4﹣7周按10mL/kg灌胃,第8﹣16周按12mL/kg灌胃,同时以10%的白酒为唯一“饮用水”;B组小鼠每天灌胃2次等量蒸馏水,饮用水为自来水。
Ⅲ在第4、8、12、16周的周末随机取样观察小鼠肝脏以及肝细胞的形态、结构,检测小鼠血清中反映肝功能的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①实验中B组起________作用,能够体现控制单一变量原则的实验操作有________(至少写出一点)。
②对肝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需要借助________。通过观察发现,实验早期肝细胞以酒精性脂肪肝(肝脏细胞中出现脂滴)为主,而实验末期肝细胞出现肿胀、有不同程度的坏死。该结果说明随着饮酒时间的延长和饮酒浓度的增高,酒精对肝脏的损伤程度________
③酒精对小鼠血清中ALT和AST的影响结果如图乙。由图乙可知,酒精处理后,小鼠血清中________(填“ALT”或“AST”)的含量增多更加明显。ALT和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肝细胞的________(填细胞基本结构名称)受到损伤后,通透性增加,会导致二者释放进入血液,因此可作为反映肝细胞受损程度的指标。
2023-08-2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食物中的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糖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图一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二是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一中饭后1小时(BC段)血糖浓度出现大幅度上升,是因为营养物质中葡萄糖被_____吸收进入血液。
(2)从图二可以看出,血糖浓度升高,刺激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作为效应器的胰岛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作用下会加速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由此可见,正常人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是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其中人体对血糖调节的反射类型属于______反射。
当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引发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常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甲鼠乙鼠
1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2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3复步骤2的操作,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3)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鼠的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
(4)该实验方案设计存在一处严重缺陷,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1-06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们俗称的玉米种子,其实是其种皮与果皮愈合形成的籽粒。如图1为剖开玉米籽粒的不同方法,图2为玉米籽粒结构示意图,图3为玉米生长发育过程示意图。

(1)要观察到图2所示的玉米籽粒结构,应采用图1中______(填字母代号)剖开方法。
(2)向图2中玉米籽粒的切面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结构是_______,萌发过程中其内的有机物逐渐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
(3)生物小组同学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五个大烧杯分别贴上1、2、3、4、5号标签,每个烧杯内铺上纱布,按下表中条件放入20粒形状相似、大小相同、完整饱满的玉米种子。一周后种子的萌发情况见如下表:
烧杯编号1号2号3号4号5号
温度(℃)252502525
纱布干湿度干燥潮湿潮湿浸没在水中潮湿
光照情况黑暗黑暗黑暗黑暗光照
种子发芽数(粒)0190020

①实验中选择“形状相似,大小相同的玉米种子”,遵循的是_________原则。
②4号烧杯产生该结果的可能原因是:种子浸没在水中,缺少____________
③对比2号和5号烧杯中的结果,发现种子发芽数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光对玉米种子的萌发______(选填“有”/“无”)影响。
4 . 某生物兴趣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请据图回答:
             
(1)观察左图,该实验可形成______组对照实验。
(2)叶片A中非绿色部分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叶片B绿色部分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
(3)如图中,C、D两曲线表示同株植物在不同温度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其中______曲线代表温度较高时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变化;若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写出一点)。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里的青山,旨在大力植树造林、保护现有森林,因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024-04-0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请根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①所示,实验前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将天竺葵叶片中的_______________全部转运和消耗掉。
(2)步骤②的目的是在一片叶片上形成有光照和无光照这样一组_______________实验。
(3)图③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为了脱去叶片中的_______________
(4)图④所示,向漂洗后的叶片滴加碘液,稍候片刻用清水冲洗,观察到叶片见光部分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色。
(5)根据叶片遮光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022-02-14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6 . 下图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实验示意图,其中的①②③④表示四个实验步骤,据图回答:

(1)甲试管与乙试管的唯一变量是______,因而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2)步骤④加碘液后变蓝的是______试管,另一支试管不变蓝。
(3)步骤②中的“振荡”可使唾液与馒头碎屑充分混合,相当于口腔中舌的______作用。
(4)若实验要改为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则步骤②中向甲试管中滴加的液体应该是______,且与乙试管等量。步骤③中的甲试管放37℃的水中,乙试管放在5℃的水中、步骤④加碘液后变蓝的是______试管,另一支试管不变蓝。
7 . 某些蚊子能传播疾病,影响人类健康。科研人员以叮咬人类的伊蚊为材料开展相关研究。
(1)伊蚊作为携带病毒的生物媒介,伊蚊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_动物。
(2)为探究伊蚊如何区别人和动物,科研人员利用图1所示装置开展实验。几分钟后发现,伊蚊全部趋向人的气味一侧。科研人员的假设是_________

(3)科研人员测定出人和动物的气味均含有多种成分,其中主要气味分子a、b、c和d的含量如图2所示。据图推测,人的气味中吸引伊蚊的是a和c两种气味分子,依据是_________
(4)为了研究上述两种气味分子对伊蚊的吸引作用,科研人员进行图3所示的三组实验。

①本实验中A、B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实验的观察指标为伊蚊分别在ABC三组实验中的分布情况。
③多次重复实验发现,A组伊蚊飞一会儿就随机停在1、2或3的某个区;B组伊蚊都兴奋地飞到3区;C组伊蚊的表现与B组相同。
(5)请结合上述研究,提出一条科学防蚊的对策:__________________
2023-02-1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2023年6月4日,我国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顺利返回地球。长时间处于失重环境,可能会导致航天员出现腹痛、腹泻等情况。科研人员对此开展相关研究。
   
(1)科研人员选取体重、年龄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90只健康大鼠,平均分成三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将其中的两组大鼠用吊尾装置吊起,分别饲养14天和21天,模拟失重状态(如图1)。另外一组设为对照组,其处理方式应为____________,饲养21天。
(2)实验后,取三组大鼠的小肠进行切片观察,测量并处理数据,结果如下表。

对照组悬吊14天悬吊21天
视野中小肠绒毛数(条)505433
小肠绒毛长度(μm)312.9182.5151.3
小肠绒毛宽度(μm)36.740.357.7
①科研人员记录了90只大鼠的实验数据后,取其______值,得到上表中结果。
②根据以上数据,请你在图2中画出失重条件下悬吊21天大鼠小肠绒毛形态变化的结构示意图____
   
③据实验结果可知,失重环境会使其小肠绒毛数量及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其功能______(填“提高”或“下降”),进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3)科研人员针对以上实验情况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如图3。
   
综合以上实验,说明宇航员在太空中可以通过________来减轻失重条件对小肠绒毛的损伤,确保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缓解腹痛、腹泻。
(4)为了让实验数据更有说服力,科研人员对大鼠进行恢复饲养实验,将悬吊14天和悬吊21天的大鼠不再吊尾,正常饲养,一段时间后取两组大鼠的小肠进行切片观察,测量数据取平均值,如果小肠绒毛变______(填“长”或“短”)、变______(填“宽”或“窄”),则证明离开失重环境能让大鼠的小肠绒毛得到恢复。
2023-08-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小杨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瓶子,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瓶中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直至死亡。
(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____________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3)本实验设置甲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作用。
(4)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
①蚯蚓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比在纸上要____________
②用手触摸蚯蚓身体腹面,感觉________,用放大镜观察发现有一些小突起,这是______
10 . 目前“光合保鲜”技术(使绿叶蔬菜在存储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延长保鲜时间)已应用于冰箱中。为了探究温度对“光合保鲜”效果的影响,研发团队做了如下实验:选取12棵大小、新鲜程度相仿的生菜,平均分成4组,分别放入编号为A、B、C、D的同型号“光合保鲜”冰箱冷藏室中,每小时照光0.5小时,冷藏温度分别设置为2℃、5℃、8℃、11℃。记录首重后,每3天称重一次并计算失重率,结果如图,分析回答:


(1)据图可知,在存储过程中生菜的重量不断损失,主要是因为生菜进行___________分别使其体内的有机物和水分含量减少。
(2)根据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时,“光合保鲜”效果最好,此温度条件下储存生菜,失重率______ (大于/等于/小于)其他温度。
(3)有人质疑“光合保鲜”只是商家宣传的一个噱头。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光合保鲜”技术是否能使绿叶蔬菜在存储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__________________
2022-01-22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