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54 道试题
1 . 某学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探究蚕豆种子大小的变异”活动,操作如下:分别从甲品种蚕豆袋和乙品种蚕豆袋的上层、中间层和下层各取出10粒蚕豆种子做样品,进行样品长轴长度的测量,然后统计绘制成图表,并由此得出探究结果,请回答:
(1)每个品种不同层抽选蚕豆的种子各10粒而不是各1粒的目的是______
(2)小组成员对两个品种蚕豆长轴长度进行了测量,如下表是测量结果,请完善表格:
品种甲品种蚕豆乙品种蚕豆
每组平均(毫米)121214161822242628
组别12345678
平均值______毫米25毫米
(3)请根据表中平均值数据绘出柱状图。

(4)通过以上探究可以得出:甲品种蚕豆长轴长度的平均值小于乙品种蚕豆,这种性状变异主要是由______的不同引起的;若将甲品种蚕豆种植在肥沃的土壤中,也能结出较长的蚕豆;同样将乙品种蚕豆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也能结出较短的蚕豆,这说明生物的性状也受______的影响。
2023-07-2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 . 研究表明,大约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幽门螺杆菌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播。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幽门螺杆菌在结构上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所以它是原核生物。
(2)幽门螺杆菌主要“定居”在人胃黏膜表面,可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来看,幽门螺杆菌与人类是______关系。
(3)为探究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关系,以及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的影响,生物小组将若干只实验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按表1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对值(炎症因子是反映炎症的一个指标,其相对值越高,炎症越严重),并计算出每组的平均值,结果如图1。   
组别处理1组2组3组
灌胃乳酸菌--+
三周后灌胃幽门螺旋菌-++
   
注:1.“灌胃”是使用灌胃器,将药液由动物的口直接注入到胃中;2.表格中的“+”表示进行相关操作,“一”表示不进行相关操作。
①该探究实验中,除变量之外,三组小鼠健康状况以及月龄、性别等保持一致,其目的是为了控制______
②该探究实验中,第1组与第2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该生物小组根据图1的结果得出结论: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他们的判断依据是______
③该实验结论对我们生活的启示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023-06-07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3 . 海洋微塑料是海洋垃圾的一种特殊形态,通常是指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颗粒,包括碎片、薄膜、纤维等。由于微塑料体积小,部分可达微米乃至纳米级,对海洋生态环境有很大危害,因此也被称为“海洋中的PM2.5”。海洋微塑料不仅存在于海洋,还可以通过海洋生物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肠道、血液甚至肝脏等,危害人类健康。为了研究海洋微塑料对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的危害,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如下科学实验,下表是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
组别小鼠数量饲喂方式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体重平均增长值
(g/只)
A15只每天喂含5%海洋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基本消失-0.12
B5只每天喂含0.5%海洋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数量少,排列散乱1.84
C15只数量多,排列整齐7.34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微塑料可通过捕食关系沿______运输和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肠道。
(3)C组的饲喂方式应为每天喂______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4)由上述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与C组比较,A、B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由此会影响小鼠的消化吸收功能,进而导致它们的体重增长值______(填“减少”或“增加”)。A、B两组比较,小鼠体重增长值不同,是因为每天饲喂的普通饲料中微塑料的______不同。
(5)请你修改本实验中不足的地方:______
2023-07-1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饲养金鱼时,发现金鱼不时浮上水面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可能原因,该小组将18条大小相同的金鱼,按下表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组别

溶氧量/mg/L

培养环境

呼吸频率/次/ min.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4

隔夜自来水

113

111

112

6

隔夜自来水

76

78

74

8

隔夜自来水

58

59

60


(1)根据实验原则,表格中甲组的金鱼数量是____条,该实验探究引发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因素是__________
(2)将表格处理后可得到下图所示结果,图中“X”的数值为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增加每组的统计次数,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避免实验的__________
(4)实验可证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的溶氧量越高,金鱼浮头次数会越_________
2024-03-0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洲凤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海洋微塑料是海洋垃圾的一种特殊形态,通常是指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颗粒,包括碎片、薄膜、纤维等。由于微塑料体积小,部分可达微米乃至纳米级,对海洋生态环境有很大危害,因此也披称为“海洋中的M2.5”。海洋微塑料不仅存在于海洋,还可以通过海洋生物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肠道、血液甚至肝脏等,危害人类健康。为了研究海洋微塑料对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的危害,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如下科学实验,下表是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

组别

小鼠数量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平均增长值(g/只)

A

15只

每天喂含5%海洋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

基本消失

-0.12

B

5只

每天喂含0.5%海洋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

数量少,排列散乱

1.84

C

15只

数量多,排列整齐

7.34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微塑料可通过捕食关系沿______运输和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肠道。
(3)C组的饲喂方式应为每天喂______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该组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4)由上述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与C组比较,A、B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由此会影响小鼠的消化吸收功能,进而导致它们的体重增长值______(填“减少”或“增加”)。A、B两组比较,小鼠体重增长值不同,是因为每天饲喂的普通饲料中微塑料的______不同。
(5)请你修改本实验中不足的地方:______
(6)环境保护是一项造福子孙的伟大事业,需要大家的共同关心和自觉参与。为减少微塑料垃圾的产生及对人体的危害,请列出一条可行的措施:______
2023-06-01更新 | 2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八年级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一模)生物试题
6 . 实验探究:海洋微塑料是海洋垃圾的一种特殊形态,通常是指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颗粒,可以通过海洋生物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肠道、血液甚至肝脏等,危害人类健康。为了研究海洋微塑料对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的危害,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如下科学实验,下表是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
组别小鼠数量饲喂方式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体重平均增长值(g/只)
A15只每天喂含5%海洋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基本消失-0.12
B15只每天喂含0.5%海洋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数量少,排列散乱1.84
C15只数量多,排列整齐7.34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C组的饲喂方式应为每天喂_______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该组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2)由上述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与C组比较,A、B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会影响小鼠的消化吸收功能,进而导致它们的体重增长值______(填“增加”或“减少”)。A、B两组比较,小鼠体重增长值不同,是因为每天饲喂的普通饲料中______不同。
(3)为减少微塑料垃圾的产生及对人体的危害,请列出一条可行的措施:_________
2023-07-1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海洋微塑料是海洋垃圾的一种特殊形态,通常是指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颗粒,包括碎片、薄膜、纤维等。由于微塑料体积小,部分可达微米乃至纳米级,对海洋生态环境有很大危害,因此也披称为“海洋中的PM2.5”。海洋微塑料不仅存在于海洋,还可以通过海洋生物传递,最终进入人体肠道、血液甚至肝脏等,危害人类健康。为了研究海洋微塑料对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的危害,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如下科学实验,下表是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

组别

小鼠数量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平均增长值(g/只)

A

15只

每天喂含5%海洋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

基本消失

-0.12

B

5只

每天喂含0.5%海洋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一个月

数量少,排列散乱

1.84

C

15只

数量多,排列整齐

7.34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
(2)C组的饲喂方式应为_________。该组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
(3)由上述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与C组比较, A、B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由此会影响小鼠的消化吸收功能,进而导致它们的体重增长值_________(填“减少”或“增加”)。A、B两组比较,小鼠体重增长值不同,是因为每天饲喂的普通饲料中微塑料的_________不同。
(4)请你修改本实验中不足的地方:_________
(5)环境保护是一项造福子孙的伟大事业,需要大家的共同关心和自觉参与。为减少微塑料垃圾的产生及对人体的危害,请列出一条可行的措施_________
2023-07-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在饲养金鱼时,发现金鱼不时浮上水面直接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可能原因,该小组选择了18条大小相当的金鱼,按下表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组号

溶氧量/(毫克·升-1

培养环境

呼吸频率/(次·分钟-1·条-1

第一次统计

第二次统计

第三次统计

4

隔夜自来水

113

111

112

6

隔夜自来水

76

78

74

8

隔夜自来水

58

59

60


(1)根据对照实验原则,表格中甲组的金鱼数量是__________条。该实验假设引发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因素是__________。除此因素外,其他的条件都要求__________
(2)将表格处理后可得到上图所示结果,图中x的数值为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统计了3次,我们合理处理这些数据就是取其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4)该实验可证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的溶氧量越高,金鱼浮头次数会越__________
(5)鱼鳃由鳃丝组成,它能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因此,从鲤盖后缘流出的水的成分变化是_________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减少,_________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增多。
9 .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大豆种子为实验材料对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进行探究。现将他们的实验设计与结果整理于下表。请分析表格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表中未说明部分,均认为条件适宜)
组别装置标号种子所处的环境种子数(粒)发芽率(%)
温度(℃)湿度光照
A25潮湿有光10096
B5潮湿有光1000
C25干燥无光50
D25潮湿无光5100
E25潮湿有光10097
F25潮湿无光10098
(1)甲组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_____
(2)乙组实验与甲、丙两组相比,在设计上存在着缺陷,请指出:_______
(3)要证明光照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无影响,应选用______组的实验装置,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4)装置E、F中均有未萌发的种子,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___________。而且有供胚发育所需要的_________
(5)大豆种子萌发时,种子内的有机物逐渐减少,原因是________
(6)上述装置中,若加入适量营养液继续培养,几周后发现A、E中的幼苗生长得最好,原因是展开后的幼叶能够_____
10 . 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在饲养金鱼时,发现金鱼不时浮上水面直接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可能原因,该小组将l8条大小相当的金鱼,按表一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组号溶氧量培养环境呼吸频率
第一次统计第二次统计第三次统计
4mg/L隔夜自来水113111112
6mg/L隔夜自来水767874
8mg/L隔夜自来水585960

(1)根据实验原则,表格中甲组的金鱼数量是______条,该实验探究引发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因素是______
(2)将表格处理后可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图中X的数值为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增加每组的统计次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避免实验的______
(4)实验可证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的溶氧量越高金鱼浮头次数会越______
(5)鱼类身体两侧具有感知水流方向的结构是______。鱼在水中通过______的摆动及_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
2023-10-2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