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8 道试题
1 . 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在应对气候问题上的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将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来中和抵消。这是因为绿色植物能进行(       
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吸收作用
2 . 下图中,图一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的某条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图三是该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食物链有_______个营养级。
(2)图二中,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
(3)图三中的_______表示生产者,它通过_______填图中数字序号和生理过程)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023-06-14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3 . 提高森林覆盖率是西宁市委市政府打造“绿色样板城市”的根本措施,其原理是(       
①可维持碳一氧平衡②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③可增加空气湿度④可促进酸雨的形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①D.④①②
4 .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旨在动员人们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①减弱温室效应②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③降低大气湿度④维持大气中的碳—氧气的平衡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3-06-09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会考复习卷(二)生物试题
5 . 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能抵消环境中的部分二氧化碳,达到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选择用盆栽的大豆做实验,并绘制了相关的图表。图一表示绿色植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图二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大豆叶片横切面结构图。图三表示将大豆植株放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一中对实现“碳中和”起主要作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填序号),可调节气候增加降水、促进自然界水循环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填序号)。
(2)图二中制造有机物的场所是②中的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填序号)中的筛管将有机物运输到植物体的各部分。
(3)图三中引起A点和B点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与B点比较,C点光合作用强度弱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6 . 温室效应使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海洋温度上升,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广东某海洋研究团队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对龙须菜(一种海藻)生长的影响,将健康无损的龙须菜等量分装到12个培养瓶(每组3瓶),平均分成4组,实验结果如题图所示。

组别

二氧化碳浓度

温度

甲组

390 μL/L

20°C

乙组

700 μL/L

20°C

丙组

390 μL/L

24°C

丁组

700 μL/L

24°C

   
(1)每组选用3瓶龙须菜,而不是1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续培养10天后,记录并计算各组龙须菜鲜重的_________,绘制成曲线图。
(2)甲组和乙组形成对照实验,可探究______________对龙须菜鲜重的影响,据题实验数据可知,乙组龙须菜的鲜重比甲组的_______(选填“大”或“小”),说明高浓度二氧化碳能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龙须菜的生长。根据乙组和丁组的对照实验可知,说明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能促进龙须菜的生长。
(3)实验结果表明,龙须菜更适合在______组的条件下生长,该实验结果也最能模拟温室效应对龙须菜生长情况的影响。
(4)龙须菜通过__________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平衡起重要作用。在全球气候的影响下,可以尝试开展大型海藻规模栽培,增强海洋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同时能减缓____________的影响。
7 . 海草是地球上唯一可以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被子植物,它所形成的海草床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下列不属于海草对生物圈的作用的是(       
A.通过光合作用储存有机物
B.作为分解者促进物质循环
C.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D.为其他生物呼吸提供氧气
8 . 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
B.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C.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D.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9 . “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家战略,本质上是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我国近海发展的“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这方面做出了贡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贝类利用碳酸盐构建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所以基本不会被分解者分解,从而促进了碳的循环
B.据右图可知,“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可以显著降低表层海水二氧化碳浓度
C.贝类通过食用多种浮游生物和海带碎屑,促进有机物在食物链上的传递
D.该模式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向海洋扩散,助力实现“碳中和”
2023-06-0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河东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10 . 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我们应积极植树造林。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树造林可使得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实现动态平衡
B.植树造林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C.有助于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
D.植物生长过程中会提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2023-06-05更新 | 2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大兴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