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5 道试题
2024·内蒙古·模拟预测
1 . 地球上的生物多种多样,人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与其他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果农在果园放养蜜蜂后,挂果率明显提高,这是因为蜜蜂能帮助植物传粉
B.甲型流感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C.制作酸奶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D.真菌和细菌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生物(内蒙古卷)-【试题猜想】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
2 . 日常生活中,酵母菌常被用于发面制作馒头,这是因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酵母菌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馒头的蓬松度与二氧化碳的气体量有关。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温度对酵母菌产生气体量的影响,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记录时间(min)051015202530
15℃下记录液滴的刻度值(mm)0358121620
25℃下记录液滴的刻度值(mm)051116212732

(1)实验中,加入活性酵母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___,冷却,再加入活性酵母的原因是___
(2)上述实验结果还不能得出酵母菌发面制馒头的最适合温度,原因是___。若要使探究结果更有说服力,需要设置更多的温度值进行___实验。
(3)研学小组为了探究在生活中其他发酵食品的制作,参观某酱油厂,绘制了如图二所示的酱油制作流程图。分析回答:米曲霉发酵中加入的大豆、小麦和麦麸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___,为米曲霉提供有机物,据图可知,米曲霉发酵时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
昨日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黑山县初中结业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3 . 某研究团队成功将裸鼹鼠的“长寿基因”(nmrHas2)移到小鼠身上,改善了小鼠的健康状况并延长寿命。这主要运用的生物技术是(       
A.杂交育种技术B.转基因技术C.克隆技术D.发酵技术
昨日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4 . 食品安全是关系每个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民生大事。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相关机构选取了湖南省内已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且正常经营的67家中央厨房(“工厂化”的食品加工车间)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研,其中33家企业取得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以下简称“体系认证”)。结果如下:

调查项目

合格企业总数/家

总合格率/%

已取得体系认证

未取得体系认证

合格企业数量/家

合格率/%

合格企业数量/家

合格率/%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38

56.72

26

78.79

12

35.29

设备设施

46

68.66

27

81.82

19

55.88

食品原料管理

46

68.66

23

69.70

23

67.65

场所和加工过程

46

68.66

25

75.76

21

61.76

食品安全日常检查管理

67

100.00

33

100.00

34

100.00


(1)该机构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法。
(2)请根据上表补充柱状图。

(3)根据上述结果,建议选择餐馆应选择__________(填“已取得”或“未取得”)体系认证的企业购买加工或半加工食品。
(4)配送运输是决定中央厨房加工的食品是否能迅速、安全地到达门店的重要环节,稍有不慎可能导致食品被__________污染而腐败变质。为确保食品安全,配送运输过程应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4年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和塑料垃圾占比最大,亟待对垃圾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研究人员发现,厨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淀粉乳酸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用于降解塑料。为探究“淀粉乳酸杆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分解作用”,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厨余垃圾制成培养基,取300mL平均分成三组,再分别采用以下三种发酵方法进行处理:

组别

处理方式

A

不灭菌,直接接种0.2g淀粉乳酸杆菌

B

不灭菌,不接种淀粉乳酸杆菌

C

高温灭菌30分钟,冷却后,再接种0.2g淀粉乳酸杆菌

步骤二:将处理后的三组培养基都放置于无氧、35℃环境下发酵,每隔24h取样并分析乳酸浓度。所得数据绘制成折线图,如图1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乳酸杆菌在结构上的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
(2)该研究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______(用字母表示)。
(3)步骤一表格内C组处理方式中的“冷却”,目的是______;步骤二对A、B、C三组的处理均相同,目的是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可知,能分解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微生物有______
(5)为得到分解淀粉能力更强的淀粉乳酸杆菌。该小组又对原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得到三种突变菌株甲、乙、丙,再将淀粉分成等量的四组,分别加入等量的原有菌株、菌株甲、菌株乙、菌株丙,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分析菌株______分解淀粉能力最强。将这种分解淀粉能力最强的菌株应用于厨余垃圾的处理,取得较好效果。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6 . 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所需条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取甲、乙、丙、丁四个相同容量的锥形瓶,甲放入50mL矿泉水,四个锥形瓶同时放在高压蒸锅内加热15~20分钟,冷却后取出,只有乙瓶中的牛奶腐败变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瓶号加入物质瓶口处理温度
50mL矿泉水不作处理25℃
50mL牛奶不作处理25℃
50mL牛奶不作处理5℃
50mL牛奶用消毒棉球塞住25℃
(1)实验前将装置放在高压蒸锅内加热15~20分钟,目的是_____
(2)若探究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应选择 _____瓶和 _____瓶进行对照实验;甲瓶和乙瓶比较,说明细菌的生活需要 _____;乙和丁比较,实验的变量是 _____
(3)根据乙和丙的实验结果,请你写出一条保存食品的方法 _____
(4)丙和丁 _____(填“能”或“不能”)成为一组对照实验,原因是 _____
(5)19世纪中叶,“微生物学之父”_____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消毒方法即 _____,该方法沿用至今。
7日内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7 . 海口火山口附近种植了许多荔枝王,下图为荔枝王的一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荔枝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是胚根突破__________形成根,荔枝根部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__________循环。
(2)由图可知,荔枝花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__,结出的果实中只有一个“核”,说明荔枝花的子房中有一个__________
(3)蒸枝成熟后,从树上摘下来,用保鲜袋装起来放到冰箱里,延长保存时间,从微生物的角度。你认为其中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
(4)通常植物的营养器官生长过于旺盛,会影响生殖器官的生长。根据这一事实,请你提出一个农业生产上可行的提高荔枝产量的建议: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二模考试生物试题
8 . 在学校组织的食品制作比赛活动中,同学们制作了甜酒、苹果醋、酸奶、腐乳、泡菜等。小明制作甜酒的操作过程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将浸泡好的糯米蒸成糯米饭;②冷却糯米饭至微热→添加酒曲→搅拌均匀→压实米饭→在米饭中间挖个凹坑→淋上一些凉开水;③将容器盖好置于温暖的地方。
(1)制作酸奶用到的微生物在结构上与动植物细胞最大的区别是_____
(2)制作甜酒用到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小明将糯米饭和酒曲拌匀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_____
(3)小明制作的甜酒颜色微红,有酸味,这很可能是因为_____
(4)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非常广泛,除用于制作食品外还可以_____(试举一例)。
9 . 某学校开展了模型制作、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发酵食品制作三类跨学科实践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为了形象地表示DNA、染色体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小龙取一根白色长绳,在长绳上用红橙黄绿等颜色涂出了长短不一的区段。各色区段可能代表的是(  )
A.DNAB.染色体C.基因D.蛋白质
2.小龙学习了发酵技术后,在家尝试制作酸奶,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需要加入(  )
A.酵母菌B.米曲霉C.醋酸菌D.乳酸菌
3.下列栽培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蟹爪兰嫁接到仙人掌上萌发出新芽
B.黄豆种子播种到土壤中收获黄豆
C.马铃薯块茎掩埋在土里长成幼苗
D.薄荷肿片插入土中长成新植株
4.实验小组在校园温室大棚中开展了“探究栽培番茄所需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活动。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大棚中有空气,无需考虑通风情况
B.大棚中没有雨水,要设计灌溉的装置
C.杂草会影响番茄生长,要清除杂草
D.设计表格,记录番茄株高等信息
7日内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学业(升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
10 . 在发酵食品制作类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某小组同学收集了A、B、C、D等4种面包酵母菌种,开展了“比较不同酵母菌种的发酵效果”实验。在4个相同的矿泉水瓶中分别加入如下表列出的物质,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4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观察气泡多少

组别

物质

温度/℃

现象(气球开始胀大的时间/min)

水+葡萄糖+酵母菌种A

30

10

水+葡萄糖+酵母菌种B

30

18

水+葡萄糖+酵母菌种C

30

15

水+葡萄糖+酵母菌种D

30

12

(1)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为确保变量的单一性,加入物质时正确的操作是 ___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效果最好的酵母菌种是 ____,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
(3)实验中气球胀大的原理是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了 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