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进化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如表:
项目/数据/类型工业污染区非工业区
深色蛾浅色蛾深色蛾浅色蛾
释放数目154只164只472只496只
再回收率58%25%6%42%
请结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完成下列问题:
(1)桦尺蛾有深色的和浅色的之分,这是一种______现象(填“遗传”或“变异”)。
(2)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并逐代通过______得以加强,数量越来越多;反之,浅色的桦尺蛾数量则减少,这就是达尔文理论中的______
(3)通过上述事实说明,桦尺蛾的变异是______的,而选择是______的。
(4)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的结果。
A.长期烟熏B.长期捕食这种颜色的食物
C.长期自然选择D.人工选择
2 . 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池塘中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观察了以下四种动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河蚌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用鳃呼吸
B.青蛙的肺发达,能够适应陆地生活
C.草鱼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四种生物都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024-06-0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琼海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3 . 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工业污染区非工业区
深色桦尺蛾浅色桦尺蛾深色桦尺蛾浅色桦尺蛾
放养数量(只)154164472496
回收率(%)5825642

请结合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_____
(2)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并逐代得以加强,数量越来越多;反之,浅色的桦尺蛾数量则减少。根据达尔文进化理论,这种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___________的结果。
(3)通过上述事实说明,桦尺蛾的变异方向是___________的,而自然选择是___________的(选填“定向”或“不定向”)。
2022-11-2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乐东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资料一:人类活动每年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达55亿吨,其中约20亿吨被海洋吸收。海洋碳汇是指海洋生物通过光合作用、生物链等机制吸收和存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通过增加海洋碳汇能力,发展海洋低碳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化石能源消费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资料二:三亚蜈支洲岛是5A级旅游景区,截至2023年5月底,三亚蜈支洲岛国家级海洋牧场投放人工鱼礁及船礁等约8万空立方米,人工鱼礁及船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为鱼、虾、蟹、龟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拓展贝类养殖区,构建贝、藻复合养殖模式,呈现多营养级养殖种类并存的形式,使其充分发挥海洋生物固碳、汇碳的功能。
(1)海洋碳汇是指海洋中________等生物利用太阳能,将________________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供养海洋牧场中的其他生物。
(2)人工鱼礁上的珊瑚礁栖息着众多的鱼,它们的体色各不相同,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种体色的形成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
(3)目前,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动物栖息场所被破坏,因此,在三亚蜈支洲岛国家级海洋牧场投放人工鱼礁及船礁,目的是保护__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4)为维持海洋牧场的生态平衡,同时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________
2024-05-2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海南省海口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地区浅色桦尺蛾深色桦尺蛾
释放数回收数释放数回收数
工业污染区641615482
非工业区39315440619
(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
(2)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蛾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_____;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生物对环境具有_____
(3)根据达尔文的观点,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_____的结果。
(4)如果严格禁止污染,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请你预测桦尺蛾的类型将产生怎样的变化?_____
6 . 英国有灰色和黑色两种桦尺蛾,都喜欢栖息在树干上,它们是由同一种桦尺蛾进化发展而来的。请据下表回答问题:
环境
实验
灰色桦尺蛾
黑色桦尺蛾
未污染区
放出只数
496
473
重新捕捉只数
62
30
重新捕捉的所占百分比
12.5%
6.3%
污染区
放出只数
201
601
重新捕捉只数
32
205
重新捕捉的所占百分比
15.9%
34.1%

(1)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过程叫做
(2)在未污染区不利的变异个体是
(3)由此说明生物进化是的结果。
2016-11-18更新 | 2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海南海口教育研究培训院初二下期期中检测生物卷
7 . 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请你根据兴趣小组的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①在一块面积为0.8米×0.8米的大彩色纸上均匀的撒上 100 张各种颜色的小纸片(小纸片的颜色代表某种动物不同体色的变异类型)。
②生物兴趣小组组长作为监督人,其他同学都是“捕食者”。“捕食者”先背对桌面,接着转向桌子,并快速的“捕获”一张小纸片取出。然后继续转身选取,直到大彩纸上只剩下 25 张小纸片为止。统计“幸存者”中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数目。
③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3个后代,而且体色与自己相同。在每个“幸存者”下面放上3个相同颜色的备用小纸片。
④将“幸存者”和它们的后代充分混合,重复上述步骤,进行4次。每轮均记录各种颜色的小纸片的开始数目和幸存数目。
实验数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开始数目

幸存数目

20

3

12

2

8

1

4

1

20

2

8

0

0

0

0.

0

20

10

40

17

68

21

84

22

绿

20

5

20

3

12

2

8

1

20

5

20

3

12

1

4

1

(1)分析每次“捕获”后的幸存数目,____色的“幸存者”最多,推测实验中作为背景的大彩色纸颜色应接近于____色。
(2)比较第一次及第四次的“幸存者”数目,____色已无“幸存者”,但其他颜色均存在一定数量的“幸存者”。
(3)本实验表明:当小纸片与大彩纸的颜色差异较____时,便不容易被“捕食者”捕获,从而生存下来。结合达尔文进化论,可见动物保护色的形成也是____的结果。
8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野桑蚕经过数千代的培育,形成了现在的家桑蚕。请分析回答问题。
(1)家桑蚕和野桑蚕的体细胞中都有28 对染色体,包括27对______和1对性染色体。
(2)过度繁殖是生物进化的前提。桑蚕通过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它们的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属于_____发育。
(3)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外因。野桑蚕的体色和树干很相近,这种体色被称为____;家桑蚕的幼虫成活率比野桑蚕的幼虫成活率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
(4)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家桑蚕的产丝能力强一些,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这是_____选择的结果;野桑蚕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将卵分散产在桑树上,有利于它的生存,这是_____选择的结果。
2023-09-2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临高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新冠肺炎在地球肆虐已经三年之久,目前,我国疫情已得到有效遏制。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至2022年12月,全球累计感染新冠肺炎人数超过5亿,死亡人数超过600万,为了争夺生存的机会,新冠病毒与人类之间正在进行着侵染与反侵染的“战斗”,这一过程在自然选择中被称为_______
(2)“全球已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有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奥密克戎等11种变异毒株”变异毒株的致病性有的更强、有的更弱,这说明变异是_______(定向的/不定向的);致病性更强的病毒容易导致寄主死亡,病毒也就随之减少了传播的机会;致病性更弱的病毒不易导致患者死亡,病毒因此获得更多的传播机会。请据此分析: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全球新冠肺炎的患者死亡率变化趋势分别应为_______。(上升/下降)
(3)有市民因接收快递被奥密克戎毒株感染,据专家介绍,离开活体的病毒在快递件上依然可存活3-7天。可见,携带奥密克戎毒株的快递邮件在本轮新冠疫情中相当于_______;为防止新冠疫情的蔓延,你在生活中已经采取了哪些科学的措施_______(列举1项)。
(4)无症状感染者全程接种了疫苗,通过自我免疫,可清除新冠病毒,1-2周内核酸检测转为阴性,从免疫的类型上看属于_______免疫,其清除病毒过程如图二所示:其中A、B分别为人体内的哪种细胞_______
10 . 某岛屿上存在两种桦尺蠖,该地区原为未污染区,而后由于工业污染,导致处处煤灰,变为污染区

未污染区

污染区

灰桦尺蠖

黑桦尺蠖

灰桦尺蠖

黑桦尺蠖

99%

1%

1%

99%

(1)所有的桦尺蠖都有共同的祖先,但在某一区域,既有黑桦尺蠖又有灰桦尺蠖的现象,称为 _______
(2)在未污染区,不适应环境的是 _________。在污染区,处在黑色的环境中的 _________个体,不易被天敌发现,生存下来的机会更大。由此说明保护色的形成是 _________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3)达尔文认为: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物种产生的 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内部因素。
(4)生物的有利变异、不利变异是 ________(选填“绝对的”或“相对的”),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
2023-10-1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口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