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养护精神的途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一个人的精神风貌透着一个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反映着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启示我们养护精神(     
①首先要守护生命,关注自己的身体
②要参加研学旅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③要追求真善美的生活品质,追求精神财富
④在优秀文化中充盈自己的精神,爱国爱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1-2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2 . 某中学重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积极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相继开设了系列新课程。完成下面小题。

1.为落实新课标精神,某学校决定每周为学生开设一节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通过课堂学习,提升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下列做法表明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的是(     
①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往锅里浇水
②去公共场所时,留意观察安全出口、消防通道
③骑自行车出行时,不嬉戏打闹,遵守交通规则
④传染病多发季,戴口罩勤洗手,拒绝与他人联系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2.学校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课程,深受同学们喜爱。话剧表演课,同学们自编剧本上台演出;手工课,他们制作自己喜欢的各种小动物;绘画课,他们在校园井盖上、墙角处绘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社会实践课程的开设有助于(     
①他们养护精神,丰富精神世界②体验美好生活,感悟生命意义
③充盈心灵,体味真善美的感受④提升审美情趣,追求物质享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2023年10月25日,中国选手李樟煜获得杭州亚残运会自行车男子个人C1级3000米追逐赛金牌并创造了新的亚残运会记录。赛后,患有先天性脑瘫的他艰难地说出:“这里!我家!我玩命地完成!”令无数人感动落泪。从李樟煜身上可以感受到(     
①守护生命需要养护精神        ②对国家有认同,维护国家荣誉
③挫折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④增强生命韧性,追求个人利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我们既要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要把身体爱护得棒棒的。爱护身体应(     
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弘扬民族精神
③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④学习优秀的民族文化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3-03-0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2年5月20日是第33个中国学生营养日,其主题是“知营养、会运动、防肥胖、促健康”。
(1)围绕上面的主题,请你写出两条具体做法与大家分享。

材料二   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幼时因药物导致失聪,为了学习“听”和“说”,她摸着喉咙感受声带振动,仔细辨别每个字词的气息,对着镜子一遍遍练习嘴型,她学会的每一个字都付出了数倍于常人的艰辛。江梦南说:“我从来没有因为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一个弱者,我相信自己不会比别人差。”她克服重重困难,凭借不懈努力,实现了大学梦。


(2)江梦南的成长历程给我们哪些启示?(提示:从梦想、发现自己、生命等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作答)

材料三   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3)从养护精神的角度看,我们从上图中获得什么认识。
2023-02-0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6 . 守护生命,增强韧性。

材料一   我国古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因为厌倦官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田园。他的生活并不宽裕,但是却吟唱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绝美的诗句。


(1)材料一启示我们应如何养育我们的精神。

材料二   小学时,数学一直是小王的弱势学科。进入初中后,小王下定决心要把数学成绩提上来,于是每天都加倍用功学习数学。可是,在最近一次期中考试中,他的数学成绩仍不理想。小王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从此灰心丧气,产生了放弃学数学的念头。


(2)进入初中后的小王遇到了什么挫折?由此,他产生了怎样的情绪感受?
(3)请你为小王学好数学出主意。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挫折的认识。
2022-07-0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7 . 材料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面对疫情,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生命赞歌”。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请你回答我们为什么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2)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我们应该如何守护生命?

材料二:在这场全民抗“疫”中,有太多的英雄,值得我们歌颂;有太多的感动,值得我们书写:

故事一:火神山医院护士吴亚玲的母亲突发疾病在老家去世。得知这个消息,吴亚玲泪如雨下。她面向家的方向三鞠躬,怀念去世的母亲……稍微平复心情,吴亚玲继续她的工作。

故事二:1月30日开始,从早到晚,武汉居民庞益兵在工地与停车点间往返百余次,免费接送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工人,被誉为“火神山的摆渡人”。

故事三:美国洛杉矶几位年轻华人,买了一批医疗物资捐赠给武汉。他们刚刚毕业,没太多积蓄,几个人凑钱才买到,但没有留名字。义工告知中国海关必须要留名,他们商量了一下,留下四个字:“中华儿女”。


(3)我们应怎样向他(她)们学习,演绎生命的精彩?
2021-01-1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8 . 《朗读者》发布会上,董卿引用了巴金先生书里的一句话:“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希望在吃米、吃饭、吃肉之外,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心灵的,精神的抚慰,这也是我们媒体人最大的成就感,这就是《朗读者》的制作目的。这告诉我们
A.精神发育并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制约
B.精神发育离不开物质支持
C.没有物质支持就享受不了高雅文化
D.我们要注重身体、精神双重养护
9 . 我国设立“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用以表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贡献的个人和机构。这样做是因为   
①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②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
③生活难免有挫折,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④我们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A.①③B.①②④C.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