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

——《左传》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工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的推行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诸侯有何义务?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2023-12-2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周初统治者在进行分封时,不仅分封同姓王与功臣,同时针对前朝贵族,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手段,并给予部分优待,将中原地带以及在此生活的前朝遗民作为分封的内容重新给予了前朝贵族。统治者此举旨在(     
A.消除商朝残余势力B.维持政权的稳定性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D.传播华夏认同观念
3 . 下表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的诸侯国:

目的

诸侯国

始封君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管、蔡、郕、霍、鲁、卫

文王之昭也

邗、晋、应、韩

武王之穆也

蒋、邢、茅

周公之胤也

由此可见,西周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的纽带是(       
A.血缘B.品德C.才能D.考试成绩
2023-12-2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王臣”在商周原为王室所有,在王室左右活动。到西周晚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臣”已用来指代自王以下整个周王国里的人。其内涵变化反映了(     
A.贵族政治的渐趋衰落B.下层民众的身份跃升
C.礼乐制度的严重破坏D.天下一同的认同发展
2023-12-2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西周时期,最重要的礼是诸侯册命礼。诸侯虽然可以世袭,但诸侯对周王的臣属关系需要通过特定的册命仪式来予以肯定,诸侯国在最初分封时要经过册封,每一位袭封的诸侯也要由周王重新册命。这表明(       
A.权力分配与宗法制度相结合B.周制呈现原始民主遗存
C.敬天保民观念成为社会共识D.礼制维护了周王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有学者在谈及西周某一制度时说,西周拥有征服扩张的武力,但没有长期稳定治理社会的能力,从而委托武装集团来维持征服地区的稳定。这一论述可用来解释(     
A.宗法制形成的基础B.早期国家诞生的起源
C.分封制产生的原因D.郡国并行存在的前提
2023-12-2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7 . 图1、图2是中国古代两个历史时期的示意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图1、图2中提取两个信息,并对其进行说明。
2023-12-2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汉字姓氏以祖先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占很大比重。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划界建国。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2023-12-2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据《国语·周语》记载,春秋前期,周襄王曾谓“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这表明当时(     
A.各诸侯国君主权力大小相同B.贵族政治秩序开始确立
C.各诸侯国君主社会地位对等D.分封制隐含了等级界限
2023-12-2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12月诊断考试(三)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的建立及其分封制下的政权建构模式,将被征服的方国和族群在政治上卷入周政与周制的管理体系中。原先以血缘为族群壁垒的状态被打破。在统一的王权政治下,各非周族群都以政治上的从周感超过了之前狭隘的“我族”心理与认知。或者说,周所建立的“单血缘支配的社会”超越了每一个族群中血缘组织的力量,以分封制的形式贯彻了王权至高无上的理念。正是在这种统一政治认同下,每一个血缘邦族的“小我”力量弱化,一个政治体推动的“华夏”建立起来。

材料二   秦立国时辟在西戎,长期与异族群相处。至战国时,除了以一套郡县制的行政建制履行政治集权统治和对异族群的管理之外,还有一套在非华夏族群地区施行的行政建制,如“属邦”“臣邦”“外臣邦”“道”。“道”是秦政权直接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区域。它既体现了政治一体化在边域的扩张,同时也意味着族群在政治制度的推动下逐渐“内附”,并有一部分族群逐渐趋于华夏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乔传宁《周秦时代政治变革与族群认同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推行分封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秦国地方管理体制的特点及成因。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