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61 道试题
1 . 有史料记载:由于外国的轮船甚至军用船只可以从上海、汉口上达重庆,而轮船与中国旧式木船相比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致使一些华商行栈转而为洋行服务,洋行在长江流域的势力快速增长。促使洋行势力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天津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2020-02-0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历史
仔细阅读史料是解读历史的重要手段。以下文字详细的记载了有关西周分封制度的内容。

分鲁公以大路,大旂(旗),夏后氏之璜(玉),封父之繁弱(良弓),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聚集)其分族,将其丑类(奴隶),以法则(效法)周公,用即命(遵从王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陪敦(小国),祝、宗、卜、史,备物(祭祀器物)典策、官司(百官)彝器(礼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故城)。

——《左传定公四年》


问题
(1)材料中分封的对象是谁?
(2)材料中分封内容的类型有哪些,并用材料内容来举例说明。
2019-11-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练习(二模)历史试题
3 . 口号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缩影。某同学翻阅史料时发现了如下口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者出兵满洲干涉中国内战!督促全国反奉军队速灭张作霖、李景林、张宗昌的势力,并驱逐日本在满洲所有武力!”该口号最有可能出现于(  )
A.甲午战争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8月1日,光绪帝发布诏书对日宣战。同日,明治帝亦下诏书对清朝宣战,甲午战争正式开始。

光绪帝宣战谕诏为:“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倭人无故派兵,突入汉城我朝抚绥藩服,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日本与朝鲜立约,系属与国,更无以重兵欺压强令革政之理……倭人渝盟寻衅,无理已极,势难再以姑容。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6卷

明治帝宣战诏书为:“……朕兹对清国宣战……苟不违反国际公法,即宜各本权能,尽一切之手段,必期万无遗漏……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干涉其内政。于其内乱,借口于拯救属邦,而出兵于朝鲜。朕依明治十五年条约,出兵备变,更使朝鲜永免祸乱,得保将来治安,欲以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

——宗泽亚《清日战争》

材料二   关于甲午战争,日本学者们一致认为:“以甲午战争为一阶段终点的东亚国际关系史就是以东亚旧秩序和西方近代新秩序间之关系为主线发生并发展的历史。”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即使甲午战争被认为是“出师无名”抑或“不义之战”,日本也会打着“以欧洲文明来更换东亚旧习”的旗号为自己的侵略行为进行洗白。

——冈本隆司《属国与自主之间——近代中朝关系与东亚的命运》

而中国学者认为早在1887年,日本就制定了《征讨清国方略》,目标是“攻占北京,擒获清帝”。1894年7月25日,日军海军在丰岛海面偷袭中国运兵船“高升”号,从而发动了侵朝、侵华的战争。因此,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经过周密准备后发动的,绝不是有的日本学者说的偶然冲动。

——张海鹏《甲午战争与中日关系》

韩国官方出版的《韩国史》认为:“甲午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新兴的日本成为该地区的霸主,这是一场在东亚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争。”

——孙科志《韩国人怎么看甲午战争?》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中日两国宣战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日、韩三国史学界对于甲午战争的性质各有哪些看法?为什么有很大的不同?
2019-11-0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朝,设有监察之官“啬夫”。战国时期,李悝的《法经·杂律》为惩治滥用职权等职官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自魏晋始,御史台脱离少府而成为完全独立的监察机构。唐代,尚书省左右仆射兼掌对御吏的监察。我国古代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其标准大致包括品德、学识和经验三方面。如宋朝规定:“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授予)监察御史。”明朝谏官的职能由六科给事中取代,监察六部官员。清雍正年间,清廷取消了六科给事中执掌的封驳权,“以六科内升外转,始隶都察院”,都察院的监察职能进一步加强。清政府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台规》。至此,我国古代监察系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严密。

——摘编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监察院是颇具特色的独立监察机关,它直接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的政制实验田里,基于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和源自西方的议会监察制度互相竞争。经过民国初年的探索与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监察院的实践,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将美国式的参议院制度与中国传统监察制瘦融于一炉,使得监察院无议会之名却有议会之实。这样中西合璧的制度探索受到很多批评,但无论如何,监察院制度的弊端并不构成废除独立监察制度的理由,源自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至今仍有重大价值。

——摘编自聂鑫《中西之间的民国监察院》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不断高涨,我国监察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由试点到全国推行,提高了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独立性,实现了监察的无死角、全覆盖,整合了监察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反腐败合力,这是我国反腐败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一次重大变革。

——摘编自李凌云《新中国监察制度七十年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我国加强监察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2023-04-01更新 | 36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唐代的诏书

如图是1972年出土于陕西礼泉县唐昭陵临川长公主墓的《临川公主诏书刻石》及碑文:


以下整理自《临川公主诏书刻石》(贞观十五年即公元641年)



(1)据此诏书并结合所学,请详细描述当时中央机构三省六部的工作流程。
(2)此诏书由草拟到颁发只用了两天,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看法。
(3)《临川公主诏书刻石》应该属于什么史料?如果想进一步研究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还可以查看哪些史料?
(4)叙述中国古代秦至清以来中央中枢机构的发展变化。
2020-01-17更新 | 2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上海市黄浦区高三1月一模历史试题
7 . 据史料记载:“明制,六部分莅天下事,内阁不得侵。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逡巡请事如属吏,祖制由此变。”这一变化表明明代内阁
A.上升为法定的中央机构B.控制国家的实际决策权
C.客观上强化了君主权力D.极大的强化了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表是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妇女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
内容出处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天朝田亩制度》
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洪秀全《幼学诗》
当我们行走在(南京)街上时,沿途可以看到不少的女子……许多人骑着马,其余的人则是步行,大多数人都是天足《慕维廉牧师的一封信》(1861年)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
C.冲击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D.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
2020-01-15更新 | 505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关于各方面态度的史料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对蒋介石的处置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
B.各方面逐渐达成和平解决的一致意见
C.美国政府开始实行“扶蒋反共”政策
D.“西安事变”激化了国内各方的矛盾
2019-07-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直接目的是
A.“因用兵西北,恐漏泄机密”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2019-10-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潼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