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0 道试题
1 . 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在《中国积弱溯源论》 中说:“是故吾国民之大愚,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下列现象不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A.文化观念重道轻器,缺乏科技创新的意识
B.朝中大臣各有所图,主战与主和各执一词
C.政府军队各成派系,未形成有机力量体系
D.普通民众一盘散沙,对战争情势借然无知
2014-04-15更新 | 9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它是封建社会的一种进步思想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的需要
C.儒家经典是科举考试主要内容D.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C.坚持民主集中制
D.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
2013-12-20更新 | 1544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文化建设,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②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走向共和”的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④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
5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中国清代科技史》中写道:“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就会发现,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驶出中世纪的港湾后,它虽然易桅换桨,可又面对着险恶风云和那般多激流险滩。”
材料三: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的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通过材料一,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古代中国科技的什么信息?你还有哪些医学和农学的史实能够证明古代中国科技“让西方人望尘莫及”。
(2)材料二说明了我国古代科技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造成这种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3)材料从材料三到材料四,我国科技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四的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4)材料三中的现象不是偶然间形成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这种现象的出现?
(5)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等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
6 .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发展,在延续本身的传统、显示多元化和多样性特点的同时,推动着全人类文化的共同进步。请根据分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组:孔子和董仲舒                       B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C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D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E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F组: 毛泽东和邓小平
(1)A组人物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2)与A组人物相比,B组人物的思想发生了什么新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3)指出C、D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他们的指导思想有何不同,为什么?
(4)促使E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5)F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路”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
(6)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2013-12-02更新 | 9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四川省叙永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英国著名的政治家皮特说:“我的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保护私有财产
B.人人生而平等
C.对抗中央王权
D.反对君主专制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拉斐尔《圣母与圣子》 图二《论法的精神》   图三中世纪圣母像                                                                         
回答(1)拉斐尔《圣母与圣子》反映的是什么题材的绘画?从作品的名字和画中的内容看,此时的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对比图一和图三两幅艺术作品的不同,并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2)《论法的精神》被称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有哪些相同点?
2010-12-21更新 | 4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四川省泸州天立学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近代学者借用朱熹的“格物致知”一词,把西方自然科学称为“格致之学”,朱熹所说的“格致”的含义是
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
B.通过实践探索客观规律和真理
C.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通过研究自然科学认识人类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撰文:“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下列有关该资料的说明正确的是
A.该文章可能发表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B.冲决封建网罗成为追求理想世界的根本目标
C.毛泽东深受维新派的思想熏陶
D.中国共产党人的救国之路已日渐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