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50年代金斯堡的长诗《嚎叫》尖锐地批判了缺乏人性的商业文化,字里行间集中了愤怒的“嚎叫”,并使之宣泄,充满焦虑与担忧,旨在引起人们注意到美国精神生活中才智遭受践踏的不正常现象。《嚎叫》的文学风格是
A.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新古典主义
2019-05-27更新 | 61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文综历史试题
2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见于《资治通鉴》,其语意当由《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中化出。后世围绕此八字定评,发生激烈争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魏其武安列传》记载:“建元元年,丞相卫绾病免……于是乃以魏其侯(窦婴,窦太后侄)为相、武安侯(田蚡,景帝王皇后同母弟)为太尉……太后(文帝皇后、景帝之母窦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御史大夫)王臧(郎中令)等,而免丞相、太尉……建元六年,窦太后崩……武安侯蚡为丞相……天下士郡诸侯益附武安。”

《史记·儒林列传》与《汉书·儒林传》均载:“(建元六年)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

材料二 “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问以古今治道,对者百余人。广州人董仲舒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天子善其对,以仲舒为江都相(后世学者考证董仲舒任江都相应在元光元年)。”

——《资治通鉴汉纪九》(其中“董仲舒对曰”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上,史籍记载存在哪些主要分歧?

材料三 事实上,汉武帝从未采纳过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更未真的有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际行动……董仲舒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武帝七年(元光元年)……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不新鲜,不过是步田蚡后尘,鹦鹉学舌,沽名钓誉而已。

——孙景坛《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子虚乌有》

材料四 《汉书·董仲舒传》中的这段文字:“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前二位的主要功绩在“隆儒”,这可以理解为重视儒学,重用儒生。但纵观他们全部所为,重视儒学层次太低,只是“俱好儒术”而已……而董仲舒则不然,他一开始就从思想和政治战略的高度,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立点之高,无与伦比。

——管怀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有其事——与孙景坛同志商榷》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两位学者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问题上的不同观点。

材料五 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向有所误解。误解之一是,以为这一国策是董仲舒一人促成的;误解之二是,既然是“罢黜百家”,就以为从此禁绝了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其实不然。近年来中外学者对此作了澄清,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仅仅采用董仲舒一个人的建议;汉武帝也没有禁绝儒家以外的各家学说,其本意是确立儒家在官学中的“独尊”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这些学派依然可以在民间自由流传,并没有禁绝。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确立儒家在官学中的“独尊”地位?材料五对材料三、四有何价值?
(4)综上,你认为影响历史认识的因素有哪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陈独秀在《新青年》撰文指出:“现代伦理学上之个人人格独立,与经济学上之个人财产独立,互相证明,其说遂至不可摇动,而社会风纪,物质文明,因此大进。”陈独秀主张
A.通过思想启蒙以实现个人自由
B.个人自由是修身治国的根本
C.注重保障个人自由的制度建设
D.经济自主是个人自由的前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五四运动后,胡适针对“保存国粹”的主张发起了“整理国故运动”,提出要用评判的态度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希望青年不要整天排队游行,高喊打倒英日强盗,那算不得救国事业,要安心独坐图书馆,整理国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胡适思想走向复古守旧
B.是对新文化运动的背叛
C.体现出科学理性的精神
D.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2019-05-06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揭阳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被近代中国人盛赞为“百工领袖”“社会主义泰斗”的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圣西门
C.马克思
D.毛泽东
2019-05-0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青浦区2019届高三(二模)年级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6 . 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雅俗共赏,下图的书法艺术是
A.楷书
B.草书
C.隶书
D.行书
2019-04-2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2019年湖南省郴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监测历史试题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十月革命后,以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呼声日甚一日;而更多的青年,则寄希望于科学与民主精神,以此改造中国社会;梁漱溟等人主张复兴中国传统的人生态度,利用传统中国文化改造现实社会……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的觉醒
B.救亡图存的继续
C.有识之士的理想
D.北京政府的开明
8 . 日本明治时代的政界和知识界领袖因出洋而载誉,而同一时期清廷的驻外使节和专家,在他们回国后则必须为重建其声望而奋斗。这反映出两国
A.出国人员的素质差别很大
B.近代化的过程呈现巨大反差
C.两国学习西方的内容不同
D.面临的民族危机有缓急之别
2019-04-18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常德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道”就存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
A.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
B.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
C.受到传统民本思想影响
D.开始受到西方人文主义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8世纪中叶,法国政府曾对百科全书派提出公诉,罪名是“为着拥护唯物主义,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这表明百科全书派
A.领导了法国启蒙运动B.败坏了社会风气
C.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D.宣扬民主和科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