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6 道试题
1 . 新文化运动初期,读书人普遍主张不议政不为官,而到1922一1923年,提出好人政治和好人政府观念,胡适等知识精英两次都是倡导和参与者,逐渐形成关注群体胜于关注个人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共和制度促成社会稳定B.士人关注社会改造
C.自上而下变革备受推崇D.工农运动蓬勃兴起
2 . 鸦片战争后,魏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他认为老子之“无为”是“乃不治以治之”,其“无为”不是“枯坐拱手”,体悟老子的“无为”思想如同《易》《诗》一样可知“诗人之所发愤”“作者之所忧患”,并主张将此体悟与“革虚而之实”相结合,做到“去伪、去饰、去畏难”。这反映出魏源(       
A.肯定儒道思想的历史价值B.肯定了人与自然争胜的必然性
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意识D.根植传统探求当下的经世之道
2023-07-16更新 | 554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16-17 世纪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言论。这些言论重在(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与其做愚蠢的聪明人,不如做聪明的愚人。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完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
A.倡言人性B.讴歌科学C.宣扬民主D.呼唤革命
4 . 从14世纪开始,一些知识分子广泛收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艺术、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物,他们号召人们探索自然,追求知识,主张科学文化应该为人类造福教育要尊重和发展人的个性。这些知识分子的做法

A.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产生B.引发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深受近代科学革命的影响
5 . “……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就是对社会变化所作出的感情反映,它是现代人被压抑的思想情感的爆发。”该论述说明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变化是(     
A.浪漫主义文学获得新生B.否认理性的作用与地位
C.努力表现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体验与感受D.与西方哲学思潮对社会变化的反映一致
2023-06-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甲午战后,严复将“尚力”放置在与天争胜的高度,“力”成为“天演”孕化万物的起因。1915年,陈独秀认为“抵抗力”是“尚力”的表现形式,“万物之生存进化与否,悉以抵抗力之有无强弱为标准。”上述观点的目的都是(     
A.寻求救国途径B.宣传进化理论C.批判传统文化D.营造维新氛围
2023-05-30更新 | 295次组卷 | 1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东晋十六国以前,因简牍造籍耗时费力、保存需要相当的空间,户籍文书仅由县、乡典藏。从东晋及十六国政权中的后赵开始,县以上各级政府典藏户籍逐渐成为定制,并为隋唐王朝所继承。这一变化得益于(     
A.江南地区的开发B.纸张的应用推广
C.行政效率的提高D.征税标准的变化
8 . 汉代史家把六经作为鉴别史料及判断史料价值的标准。司马迁取舍史料的标准就是“考信于六艺”“折中于夫子”。这表明汉代史学(     
A.深受主流思想影响B.注重义和理的阐发
C.主动适应社会现实D.缺乏研究的可信性
2023-05-02更新 | 575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王阳明认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语录为真理,强调了个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有学者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据此可知,王阳明的思想(     
A.隐含自由和叛逆色彩B.弥补了程朱理学的不足
C.践行经世致用的思想D.冲击了传统文化的地位
2023-04-15更新 | 750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春秋时期,贵族阶层内部衍生出一种通过熟读古典文本,掌握断章取义的言谈技巧进行表达志向的言谈方式;平民则通过歌谣来抒发感情、提出建议、评论政治。这种差异(     
A.推动此时思想文化开始转型B.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
C.体现两个阶层不同的处世态度D.反映贵族的没落与平民的进取
2023-03-17更新 | 681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阳安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