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5 道试题

1 . 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达朗贝尔认为:从世俗科学的原理到宗教启示的基础,从君王的法律到民众的法律……这一切都受到了人们的讨论和分析,人们头脑中的这种普遍的亢奋,其产物和余波使人们对某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这说明达朗贝尔(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扎根世俗,重视实证研究
C.崇尚理性,强调独立思考D.推崇人文,重视法制作用
2 . 西汉董仲舒认为,为君者必须重视灾异现象的含义,且必须有所回应。因为灾异或由于君之无道或由于君政之有误而起,所以必须追究责任,采取惩罚的行为。由此可见,汉代新儒学(     
A.重视自然灾害的救治B.继承了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否定了阴阳五行学说D.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严复自英国留学归来后,初拜桐城派大师吴汝纶学习古文,“欲博一第入都,以与当轴周旋”;后又用投士大夫所好的文字从事翻译工作,用古文介绍西方思想。严复的这些努力(          
A.推动了士大夫思想解放B.意在融合中西方文化
C.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艰难D.践行了中体西用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倡导“兽性主义”(意志顽狠,善争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中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两者旨在(     
A.宣传西方民主科学B.揭示近代体育教育的缺失
C.推动思想文化革新D.塑造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这一观点(       
A.与董仲舒“君为臣纲”思想一致B.反映了专制集权体制尚未确立
C.推动各诸侯国君施行了“仁政”D.体现“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经历了明末朝廷的腐败与改朝换代,使他对黑暗的政治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进而提出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这反映了(     
A.个人经历决定思想主张B.明末清初人才辈出
C.人物思想受时代的影响D.社会动荡催生创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49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科书要由国家办,因为必须如此,教科书的内容才能符合国家政策。”“教科书对国计民生影响特别巨大,所以非国营不可。”这说明,当时我国(     
A.强调国家办学模式B.注重发挥教育的政治功能
C.突出人民教育方针D.教育适应社会主义改造需要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西学中源”,亦称“中源西流”。即西方文化源出中国,近代西方文明,中国“古已有之”。这是中国人早期认知西方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西学东渐”过程的产物。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传统文明的停滞与落后,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乃至制度,但是,传统文明的强大惯性却使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矛盾当中……加之时人昧于世界,只能将新生事物与自己熟知的知识相比较,从中寻求认识的依据,所以,“西学中源”说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摘自中华书局《清史资料》

材料二   “中体西用”是在保持文化优越感的前提下保守派和务实派都认可的“自强”方式,是对“西学中源”的继承与超越……“中体西用”解决了保守派只看到“百年变局”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收拾人心、重修政治却轻视外部威胁的问题上。……“中体西用”解决了务实派只看到“千年变局”而没有意识到在缺乏对传统文化自信心基础上学习西方也可能引起对传统文化冲击,以及由此引起大一统内部涣散的问题。

——摘自陆勇《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传统“中国”观念的调适》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学说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并指出“中体西用”对“西学中源”有何超越。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对中国产生的共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宋代火药己广泛用于军事,学者普遍认同这一结论。但也有学者研究认为由于当时火药、火器工艺的限制,火箭爆炸杀伤力有限,突火枪枪管粗、材料质地差、准确度差、易损坏且容易伤害自身,所以实际用于军事有限。据此可知(     
A.史料实证贵在独树一帜B.研究者立场影响历史解释
C.历史研究无法达成共识D.历史研究的结论可以争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之前,洛伦兹已经提出了“洛伦兹变换”。彭加莱认为绝对运动在原则上观察不到,但他们没有摆脱牛顿绝对的时空观。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机械论的束缚,代之以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了相对论。这反映了科学研究应(     
A.做好充分的理论储备B.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
C.注重科学实验与分析D.具有敢于创新的精神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