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魏源在其《老子本义》中认为,老子之“自然”是“迫而后动”,老子之“无为”是“乃不治以治之”,其“无为”不是“枯坐拱手”,主张将“忧患意识”与“实事实功”相结合。对老子“无为”的新诠释体现了魏源(     
A.肯定洋务改革自强的主张B.推翻清廷腐朽统治的意愿
C.要求革新思想的忧患意识D.探索救亡图存的经世之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朝吸取五代的残杀的教训,强化儒家思想的教化。读书人能忠君爱国,关爱苍生,上承官府法令、协助朝廷事务,下安抚团结乡里,组织百姓生产成为社会共识。材料旨在说明(     
A.宋朝重要官职都由文人担任B.儒学体系可以稳定社会统治
C.文人执政利于办事效率提升D.宋朝地方权力分配比较合理
3 . 东周时代,儒、墨以鲁国为中心;道家起源于南方原不发达的楚、陈、宋;阴阳家在北方偏于保守齐国发展;法家主要源于三晋;周、卫处于交通要道,商业兴盛,产生了专作政治交易的纵横家。由此可见(     
A.社会动荡限定了思想的传播范围B.诸子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国家实力
C.各学派分布体现出地域上的特点D.经济差异必然导致思想上的纷争
2023-01-16更新 | 470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6世纪,意大利的艺术家认为自然场景的表象是被自然规律所制约的,画家应当去研究和揭示这些法则。他们还以这种观念和思维方式思考其他领域的物体及其表象,例如一般意义上的光学或力学对象。这表明文艺复兴运动(     
A.促进了科学革命的发展B.完善了近代物理学知识体系
C.迎合了工业发展的需要D.提升了普通民众的科学素养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韩非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战国后期,韩国积贫积弱,韩非上书韩王,希望改变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以法治国”是韩非思想的核心,他提出了“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的主张,这对当时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影响;除了制订法律外,韩非主张以法为教,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使整个社会形成法律风气。韩非之学其最高理想是“君无为,法无不为”,认为法行而君不必忧;臣不必劳,民但而守法,上下无为而天下治。韩非形成了以进化的历史观为基础的,以建立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奋斗目标的完整思想体系。韩非“以法为本”的主张成为当时主流思想,各国君臣竞相研究《韩子》。在其指引下,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的帝业。

——摘编自《法治文化〈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

材料二:17-18世纪,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急剧没落;18世纪后期,法国工业革命逐渐展开,进步的资产阶级以思想斗争的形式向腐朽的封建主义进攻。这给孟德斯鸠提出了反封建反暴政的思想主题。针对法国政弊,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其在《论法的精神》中系统地阐释了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原则。他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立法权属于议会,它代表国家意志,由人民集体享有;行政权执行国家意志,由君主行使;司法权由人民选出的人员组成的法院行使。孟德斯鸠强调三权不仅要分立更要相互制衡,突出法治原则的重要性和现实性。其理论深刻地影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但其开出的解救社会的药方不过是阶级分权和分工。

——摘编自《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的思想主张,评价韩非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德斯鸠所处的社会背景,请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孟德斯鸠的主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其学派世称“洛学”。学术上二程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阳阴二气和五行只是“天理”创生万物的材料;从二程开始,“天理”被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这主要肯定了二程(     
A.建立了庞大严密的理学体系B.提出了本心体悟的修养方法
C.完成了儒家信仰的重建任务D.确立了天理的世界本体地位
2023-01-15更新 | 176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盛唐诗人在诗歌中刻画出的人物形象较为立体,具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色彩。中唐诗人刻画的人物形象更注重内在精神,强调现实主义的质实作风。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国内政局的变动B.商品经济的发展C.皇帝喜好的差异D.文化政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是人”与“斯人”。

近来,语文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斯人也”,成为热门话题,该文节选自《孟子》。由此引出的学术争议,成为某校史学社团的探究课题,他们拟定了如下步骤

步骤一:了解《孟子》成书与版本变迁的情况。

材料一   现存可供研究的材料如下

《孟子》原文本现存较早的有:宋刻本《孟子》一卷,藏于国家图书馆;宋刻石经《孟子》,存浙江杭州;元刻本《孟子》二卷,藏于上海图书馆;清人补刻唐石经《孟子》七卷,藏于南京图书馆。

《孟子》注释本现存的有汉末赵岐与南宋朱熹分别著述的《孟子章句》。《孟子章句》是今人能看到的最早完整注本,但历经千年的传抄、刊刻,版本错综复杂,目前可追溯到多种宋元刻本,和清朝乾嘉学派考据的版本。汉代刘向、郑玄等人的注本,现仅存清朝的辑本。随朱熹学说地位不断提升,《四书集注》影响巨大,版本众多,现常见的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四书章句集注》。


(1)《孟子》最初成书于什么时期?提出了什么社会治理的政治主张?
(2)《孟子》的版本在宋以后日益繁多的原因有哪些?

步骤二:分析相关学者的观点,推理判断。

材料二   关于这个问题,国家语文教材主编在微博上做出解释(节选)

“是人”还是“斯人”?近日网上又在议论语文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孟子一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为何改为“是人”,其实并没有改,本就是“是人”。课文所选的是中华书局的《孟子译注》。我还查过宋代朱熹《四书章句》,也是“是人”。另查十三经注疏(汉代赵岐注),同样是“是人”,并非“斯人”。古诗文大都有不同版本,字词有差异并不奇怪,所以要校勘。而语文统编教材所选的都是权威版本,不可能随意改动。这是需要说明的。


(3)依据材料二,说明该主编对教材选择的解释运用了什么史学方法?
(4)该主编的解释并未能平复争议,若要对其提出质疑,请谈谈你的理由。
2023-01-14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20世纪50年代,我国翻译界围绕《红与黑》的翻译展开了一场大辩论,众多翻译家、批评家、理论家甚至一些读者和兴趣爱好者都加入其中。这场大辩论是我党针对艺术和学术领域提出的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这一方针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38 年6月中旬,武汉会战开始。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演讲,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当时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发表了(     
A.《论持久战》B.《论联合政府》
C.《井冈山的斗争》D.《新民主主义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