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公元前5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希腊地震不断发生,有时还引起海啸。时人认为这是神灵的警示,修昔底德则认为地震不过是巧合的自然现象,而海啸是由地震吸引海水离开海岸,海水回冲后产生的水灾。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A.具有理性精神B.强调了人的个性自由
C.集文化之大成D.创立了朴素唯物主义
2021-09-27更新 | 4498次组卷 | 3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727年,德国哲学家布尔芬格尔出版了《由儒家典籍所见的政治与道德的学说及其实例》。该文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德治主义的向往,并称誉中国是一方乐土,中国的众王皆为真正的哲学家。作者此举旨在
A.吸收儒家精神以提高王权地位B.传播儒家思想以促进社会改革
C.推进宗教改革以建立民族国家D.鼓吹王朝战争以完成国家统一
3 . 达·芬奇把艺术创作与科学探索相结合,创作了如图所示的30多幅人体解剖手稿。这些作品
A.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B.彰显宗教改革的影响
C.标志着近代科学兴起D.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6世纪以后,欧洲大学由原来主要集中分布在地中海地区扩展到东欧、北欧等整个基督教世界。在北欧和中欧,由天主教以外的其他教派创立的高等教育机构也大量出现。这种现象
A.缘于思想解放不断深入发展B.促使欧洲高等教育得以普及
C.为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D.说明理性主义思想开始兴起
5 . 法国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说:“卢梭目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批评从古以来天经地义的道理”。罗丹所说的“共同性格”是指
A.反对君主专制B.强调社会契约C.主张主权在民D.倡导开明君主实行立宪
6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的共同之处是
A.借助传统文化外衣B.建立政党宣传政治主张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2021-08-31更新 | 306次组卷 | 121卷引用:2010年东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阶段质量验收历史试卷
7 .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先驱是
A.马丁·路德·金B.马丁·路德C.加尔文D.圣马丁
2021-08-09更新 | 278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他们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下列人物与成就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孟德斯鸠——法国——三权分立B.卢梭——-德国一一人非工具
C.洛克——英国——《论法的精神》D.伏尔泰——法国——君主专制
9 . 从1520年到1540年的二十年间,德文书出版的数量是1500年到1520年这段时期的三倍之多。有学者认为这种现象是路德扮演了绝对核心角色的一个惊人转型。这表明宗教改革
A.动摇了专制王权的统治B.促进了民族主义的形成
C.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D.推动了民主意识的兴起
10 . 下面两幅油画都是与天主教相关的《圣母图》,由此可知,两幅作品都
A.宣扬了天主教的权威B.突显了圣母的神圣威严
C.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情怀D.表达了对物质的追求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