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等差数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商功》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形状,后人称为“三角垛”.“三角垛”的最上层(即第一层)有1个球,第二层有3个球,第三层有6个球,第四层有10个球,…,设“三角垛”从第一层到第n层的各层球的个数构成一个数列,则(       

A.B.
C.D.
2023-05-13更新 | 53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5月仿真模拟数学试题
2 . 南宋数学家杨辉善于把已知形状、大小的几何图形的求面积、体积的连续量问题转化为求离散量的垛积问题,在他的专著《详解九章算法·商功》中给出了著名的三角垛公式,则数列的前项和为____________
2023-03-11更新 | 74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3届二模数学试题(B卷)
3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霜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记录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田间耕作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二十四节气”已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古代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有一个问题: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的晷长损益相同(晷是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晷长即为所测量影子的长度),二十四节气及晷长变化如图所示,相邻两个节气晷长减少或增加的量相同,周而复始.已知每年冬至的晷长为一丈三尺五寸,夏至的晷长为一尺五寸(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为(       
A.相邻两个节气晷长减少或增加的量为一尺B.立春和立秋两个节气的晷长相同
C.春分的晷长为七尺五寸D.立春的晷长比秋分的晷长长
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九章算术》卷七“盈不足”有这样一段话:“今有良马与驽马发长安至齐.齐去长安三千里.良马初日行一百九十三里,日增十三里.驽马初日行九十七里,日减半里.”意思是:今有良马与驽马从长安出发到齐国.齐国与长安相距3000里.良马第一日走193里,以后逐日增加13里.驽马第一日走97里,以后逐日减少0.5里.则8天后两马之间的距离为(       
A.1055里B.1146里C.1510里D.1692里
2021-06-25更新 | 1194次组卷 | 8卷引用:山西省名校联考2021届高三三模数学(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九章算术》卷七“盈不足”有这样一段话:“今有良马与弩马发长安至齐.齐去长安三千里,良马初日行一百九十三里.日增十三里,驽马初日行九十七里,日减半里.”意思是:今有良马与弩马从长安出发到齐国,齐国与长安相距3000里,良马第一日走193里,以后逐日增加13里,弩马第一日走97里,以后逐日减少0.5里.则8天后两马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里.
2021-06-06更新 | 1167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西省2021届高考名校联考押题卷(三模)数学(文)试题
6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霜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记录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田间耕作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二十四节气”已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古代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载: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的晷长损益相同(晷是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晷长即为所测量影子的长度)二十四节气及晷长变化如图所示,相邻两个节气晷长减少或增加的量相同,周而复始.已知每年冬至的晷长为一丈三尺五寸,夏至的晷长为一尺五寸(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则晷长为七尺五寸时,对应的节气为(       

A.春分、秋分B.雨水、处暑
C.立春、立秋D.立冬、立夏
2021-02-22更新 | 51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1届高三三模数学(理)试题
填空题-单空题 | 容易(0.94) |
7 . 问题“今有女子不善织布,逐日所织的布以同数递减,初日织五尺,末一日织一尺,计织三十日,问共织几何?”源自南北朝张邱建所著的《张邱建算经》,该问题的答案是__________
2018-05-03更新 | 588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西省孝义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数学(理)试题
8 . 问题“今有女子不善织布,逐日所织的布以同数递减,初日织五尺,末一日织一尺,计织三十日,问共织几何?”源自南北朝张邱建所著的《张邱建算经》,该问题的答案是(  )
A.90尺B.93尺C.95尺D.97尺
9 .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复合1801年由高斯得到的关于问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将个数中,能被除余且被除余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此数列共有
A.B.C.D.
2018-03-09更新 | 572次组卷 | 6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18届高三1月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数学(文)试题
填空题-单空题 | 适中(0.65) |
名校
解题方法
10 . 宋元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朱世杰在其数学巨著《四元玉鉴》中提出了一个“茭草形段”问题:“今有茭草六百八十束,欲令‘落一形’埵(同垛)之,问底子几何?”他在这一问题中探讨了“垛积术”中的落一形垛(“落一形”即是指顶上一束,下一层3束,再下一层6束,……,)成三角锥的堆垛,故也称三角垛,如图,表示从上往下第二层开始的每层茭草束数,则本问题中的三角垛倒数第二层茭草总束数为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