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基本量计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5 道试题
1 . 在数学发展史上,已知各除数及其对应的余数,求适合条件的被除数,这类问题统称为剩余问题.1852年《孙子算经》中“物不知其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在西方的数学史上将“物不知其数”问题的解法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物不知其数”问题后经秦九韶推广,得到了一个普遍的解法,提升了“中国剩余定理”的高度.现有一个剩余问题:在的整数中,把被4除余数为,被5除余数也为的数,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数列,则数列的项数为_____________
2024-04-11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卷
2 . 《算法统宗》中说:九百九十六斤棉,赠分八子做盘缠;次第每人多十七,要将第八数来言;务要分明依次第,孝和休惹外人传.意思是:有996斤棉花要给8个子女做旅费,从第1个孩子开始,以后每人依次多17斤,直到第8个孩子分完为止,则第2个孩子分得棉花的斤数为(       
A.48B.65C.82D.99
2024-04-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考试(一)3月月考数学试题
3 . 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从冬至日起,依次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这十二个节气其日影长依次成等差数列,小寒、立春、惊蛰日影长之和为尺,前八个节气日影长之和为尺,则谷雨日影长为(       
A.B.C.D.
4 . 《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从冬至开始的十二个节气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其日影长依次成等差数列,其中雨水、惊蛰两个节气的日影长之和为16尺,且最前面的三个节气日影长之和比最后面的三个节气日影长之和大18尺,则立夏的日影长为(       
A.4尺B.4.5尺C.5尺D.5.5尺
2024-04-04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数学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数学家杨辉在其专著《详解九章算术法》和《算法通变本末》中,提出了一些新的高阶等差数列,其中二阶等差数列是一个常见的高阶等差数列,如数列2,4,7,11,16,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组成新数列2,3,4,5,新数列2,3,4,5为等差数列,则称数列2,4,7,11,16为二阶等差数列.现有二阶等差数列,其中前几项分别为2,5,9,14,20,27,记该数列的后一项与前一项之差组成新数列,则       
A.8B.9C.10D.11
6 . 古印度数学家婆什迦罗在《莉拉沃蒂》一书中提出如下问题:某人给一个人布施,初日4德拉玛(古印度货币单位),其后日增5德拉玛.朋友啊,请马上告诉我,半个月中,他总共布施多少德拉玛?在这个问题中,这人15天的最后7天布施的德拉玛总数为(       
A.413B.427C.308D.133
7 . 我国度量衡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类似于砝码的、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环权”.已知9枚环权的质量(单位:铢)从小到大构成项数为9的数列,该数列的前3项成等差数列,后7项成等比数列,且,则数列所有项的和为______.
2024-02-2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8 . 《莱茵德纸草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数学著作之一.书中有这样一道题目:把100个面包分给5个人,使每个人所得成等差数列,且使较大的三份之和的是较小的两份之和,则最小的一份为(       
A.B.C.D.
2024-02-27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1号卷·2022年高考最新原创信息试卷(三)理数
9 .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到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将1到2020这2020个数中,能被3除余1且被4除余1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此数列的项数为(       
A.167B.168C.169D.170
2024-02-26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2届全国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试卷数学(文科)试题(十二)
10 . 《海岛算经》有如下问题:某地有一佛塔共13层,每层塔的高度依次构成等差数列,下面7层塔的高度之和为25.9米,自下而上第5层塔的高度为3.6米,则最上层的塔高为(       
A.3米B.2.9米C.2.8米D.2.7米
2024-02-25更新 | 423次组卷 | 3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2届全国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试卷数学(理科)试题(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