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大衍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两仪数量的总和.大衍数列从第一项起依次为 0,2,4,8,12,18,24,32,40,50,….记大衍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若,则数列的前30项和为________.
2 . 蚊香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蚊香的发明与古人端午节的习俗有关.如图为某校数学社团用数学软件制作的“蚊香”. 画法如下:在水平直线上取长度为1的线段,作一个等边三角形,然后以点B为圆心,为半径逆时针画圆弧交线段的延长线于点D(第一段圆弧),再以点C为圆心,为半径逆时针画圆弧交线段的延长线于点E,再以点A为圆心,为半径逆时针画圆弧……以此类推,当得到的“蚊香”恰好有15段圆弧时,“蚊香”的长度为(       

      

A.B.C.D.
2024-01-11更新 | 2473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考试数学试题
3 . 我国古代的《洛书》中记载着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幻方:如图将填入的方格内,使三行,三列和两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都等于15. 一般地,将连续的正整数填入个方格中,使得每行,每列和两条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相等,这个正方形叫做阶幻方. 记阶幻方的每列的数字之和为,如图三阶幻方的,那么__________.

   

2023-08-27更新 | 41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第一次保送考试)数学试题
4 . 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和《算法通变本末》中提出了一些新的垛积公式,所讨论的高阶等差数列与一般等差数列不同,前后两项之差并不相等,但是逐项差数之差或者高次差成等差数列,如数列1,3,6,10,它的前后两项之差组成新数列2,3,4,新数列2,3,4为等差数列,则数列1,3,6,10被称为二阶等差数列.现有高阶等差数列,其前7项分别为2,4,8,15,26,42,64,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参考公式:)
A.数列为二阶等差数列B.
C.满足的最大的n的值为20D.
2023-08-01更新 | 51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填空题-单空题 | 适中(0.65) |
名校
解题方法
5 . “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或“中国余数定理”,讨论的是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被2除余1且被5除余3的正整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数列的前50项和是______.
6 . 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历过的两仪数量总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隐藏着的世界数学史上第一道数列题.已知数列满足:,记,则数列的前项和是(       
A.B.C.D.
2023-05-17更新 | 751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新八校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理)试题
7 . 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商功》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形状,后人称为“三角垛”.“三角垛”的最上层(即第一层)有1个球,第二层有3个球,第三层有6个球,第四层有10个球,……,设“三角垛”从第一层到第n层的各层球的个数构成一个数列 ,令,则数列的前2023项和为(       
A.B.C.D.
2023-05-12更新 | 4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2023届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数学(文)试题
8 . 南宋数学家杨辉为我国古代数学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著名研究成果“杨辉三角”记录于其重要著作《详解九章算法》,该著作中的“垛积术”问题介绍了高阶等差数列.以高阶等差数列中的二阶等差数列为例,其特点是从数列中的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构成等差数列.若某个二阶等差数列的前4项为:2,3,6,11,则该数列的第10项为(       
A.84B.83C.82D.81
2023-05-10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9 . 杨辉是南宋杰出的数学家,他曾担任过南宋地方行政官员,为政清廉,足迹遍及苏杭一带.杨辉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著述,他给出了著名的三角垛公式:.若正项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满足,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则根据三角垛公式,可得数列的前10项和       
A.440B.480C.540D.580
10 .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我国古代用日晷测量日影的长度,晷长即为所测量影子的长度,二十四个节气及晷长变化如图所示,相邻两个节气晷长的变化量相同,冬至日晷长最长,夏至日晷长最短,周而复始,已知冬至日晷长为13.5尺,芒种日晷长为2.5尺,则一年中立春到夏至的日晷长的和为(       
A.58.5尺B.59.5尺C.60尺D.60.5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