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9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雄的父亲

西虹

春暖化雪的日子,部队从江南回来了。一封封平安信,很快传递到深远散落的农村,落到军属们的手里。于是,老大娘笑瘪了嘴,小媳妇低头红脸偷着笑,老汉们则摸着胡子点着头。大家传颂着战士们英勇的故事,人人心满意足,喜笑颜开。

胜利屯里只有张老汉一个人不好受,别人家的孩子都往家里捎信,只有他的孩子没有写信回来。大爷,德志哥在队伍上还好吧?”“大叔,给德志哥写封信吧,不晓得他在队伍上变成啥样了。张老汉最怕人们这样说。这些话,常使他苍老的脸上热辣辣的。

张老汉打听到部队离胜利屯不太远,现下还不到耕种时候,就打算到部队上找儿子去。看看他出脱成啥模样了。主意既定,张老汉就换上青布棉袍,走亲戚似的出发了。遍处是黑油油、水汪汪的田地,杨柳树都抽出了油条,小丫子们在荒草岗上拔什么婆婆丁、老牛舌,眼看就临近耕种的日子。张老汉的脚步很快,也不管满路泥水,又湿又滑,总想早去早回,拿心侍弄家里分到的那一片地。几年来,他因为年老力衰,还没有出过远门,这阵儿,他的神气比年轻人也差不了多少,大步流星。头天走八十,再紧赶了一天,当晚就在队伍上受到亲人似的招待。

第二天,天似亮非亮,张老汉就被什么声音吵醒了。细听,是一片青年人的呼叫欢笑,还夹杂着跑步声、跳脚声和刀抢的哗啦声。外面热闹的声音牵动着他的心,他穿好衣服,走了出来。

院门口,高高地飘摆着一面红色的旗子,另一处院门口也挂着一面比较小些的,张老汉看到这些旗子在沿街疏疏的杨柳枝之间,显得格外动人。

同志啊,这面旗是谁挂上的?

这是我们连上得的,打仗立了功,师里奖的。哨兵的声音自信而满足。

那一面又是怎么回事?张老汉扬了扬手臂,翘起胡子又问。

也是奖的,哈哈,哨兵扑哧一下笑红了险,这是咱们一排的光荣,老大爷,明白吗?

张老汉点点头,忽而感觉到那面小些的旗子,也是奖给他的。他家德志就是一排二班班长,二班长也有一份儿,他是二班长的爹,也跟着有光。离家时候一些对孩子的胡乱推断,就这样慢慢地给挤出了脑外。

张老汉来到一个打扫得干净的大院里,许多战士光着臂膊,头上冒着热汗,正在抢着,嚷着,投掷着木制手榴弹。街这边还散着几个战士,他们把枪架在用树条支起的三脚架上,对着墙上涂抹的红点儿瞄来瞄去,一句话也顾不得说。张老汉望着这些跳动着的人,左瞅右瞅,一个一个地端详着他们的脸……德志呢?跑哪儿去啦?敢是我眼花了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张大爷,起这么早干吗?您老人家真……指导员活泼亲昵的声调,被张老汉愁呆呆的眼光怔住了。年轻的指导员,不由得也以同样的眼光看着他,话音抖抖颤颤:跟我来吧,大爷……您老人家别难过!张老汉见指导员低着头走,也默默地紧跟着。

这是屯外大路边的一个小小的荒草滩,滩上直竖着深灰色的尖塔,尖塔挺立在烟色的云雾中,似隐似现,可望而不可即。塔上面密密地刻着靛蓝色小楷字,雾气把它们浸得润泽明亮。塔下摆放着几排花圈,白蓝相间的花朵上,闪动着亮晶晶的露珠。荒草丛下,伸出一些尖尖的、茸茸的绿芽。

大爷,这位就是张德志同志。指导员指着塔上第一行的靛蓝色小楷字说。他顾不了张老汉此时的心绪如何沉痛,一连气地诉说了张德志在激烈战斗中的功劳。

张老汉静静地望着尖塔,指导员的话像铁锤子一样击打着他的心——他是孤老汉了,他是失掉儿子的人了,他再也看不到儿子年轻的脸庞,听不到他爽利的话了。昨天,他还有说有笑,在自己的脑子里活现着。这时,仅仅由于指导员的一句话,儿子已经不再活着了,永远安息在黄土里了。张老汉不识字,他凑近指导员指的那行小字,看了又看。他看着那一行新崭崭的字,就像看见了儿子,当儿子还活着。雾气在阳光里淡薄起来,暖阳的金色光芒花纹般地织在尖塔上,给塔上的字镀上了一层金。

指导员带着张老汉回到了驻地。

大家注意啦,肃静点,指导员两手摆一摆,把张老汉让在院子当中,这是咱们二班班长张德志的爹,英雄的父亲。

大家,同志,咳,咳,张大爷开始说话了,他的声音有点发抖,话语里满含着豪爽和愤慨,我儿子德志,是二班的班长,他死得光荣,我不难过。我问候同志们个好,咳,咳……

张大爷,指导员从旁边走过来,您看见我们,就跟看见德志一样,我们一定为德志报仇。

战士们都叫嚷着要为班长报仇。

我,我也……我还行,我不老,张大爷看着指导员,抖动着他的胡子,老眼里蓄满了泪水,我,我不回去了!我也参军,我要给儿子报仇!

(节选自《东北解放区短篇创作选》第一辑,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老汉没有收到儿子的平安信引起了村里人的注意,他们纷纷询问情况,表现了对张老汉父子俩的关心。
B.张老汉之所以觉得旗子“格外动人”,是因为旗子代表了儿子的光荣,他认为自己作为军属,也跟着有光。
C.文中通过一系列冷色调事物,如深灰色的尖塔、烟色的云雾、靛蓝色的小楷字等,凸显了墓地的庄严肃穆。
D.指导员这一次要人物在文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他的语言和行为,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张老汉的情感变化贯穿小说始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3.小说题为“英雄的父亲”,但小说仅写了父亲张老汉,英雄张德志从头到尾都未正面出现。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2023-09-2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犁州“华-伊高中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身边的人,投向学校的风采榜,总会看到一个个顶天立地的人:他们有学会感恩,学会吃苦的人,有高格调生活的人,有高质量学习的人,有经得起挫折和困难,自强不息的人,有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的人,有生活简朴,勤俭节约的人,有在音、体、美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

评选“学生风采”活动又开始了,请你推选一个人或一个人物群像,以“我心中的风采人物”为主题,写一份800字以上书面推荐材料。可以推选别人,也可以推选自己,对推选人物要有“肖像细节描写”。

2023-09-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辛夷坞说: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

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雨果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新时代领路人寄语青年学生: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

作为正值青春、风华正茂的高一新生,你是如何理解、体验青春的?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巳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并序》节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B.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C.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D.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2.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铁骑突出刀枪鸣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D.凄凄不似向前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弦嘈嘈如急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开始演奏时琵琶声音洪亮悠长的特点。
B.“大珠小珠落玉盘”写乐声的清脆,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
C.“间关”之声,轻快婉转,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描绘了余音袅袅、余韵无穷的艺术境界,演奏达到高潮,令人叫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023-09-19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滴墨汁落在一碗清水里,这碗水立即变成黑色;一滴墨汁融入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

新疆雪莲中学高三年级将举行18岁成人礼,假如你是本校高三(1)班学生李云飏,将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结合上述材料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9-1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三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较易(0.85) |
6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雨从头上湿到胛。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
(3)在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环境描写,以猿与鸟的活动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无限悲凉。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2023-09-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中庸》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中庸》

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知,指智慧、才智;仁,指仁义、仁爱,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即慈悲心、同理心;勇,毅力、决心,指勇敢无畏的意志品质。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围绕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9-1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犁州“华-伊高中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立冬节气后,气温不断走低,各式各样的取暖设备纷纷上市。如今,除了取暖老三样——暖气、热水袋和电热毯,,如石墨烯电暖器、空气源热泵等,它们逐渐从实验室进入人们的生活。

前几年, ,还是实验室里的高冷名词,如今石墨烯材料已经被应用在取暖器中,并且逐渐为大众所熟知。资料显示,素有材料界黑金美誉之称的石墨烯,是已知的目前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新型纳米材料。除此之外,石墨烯电热转化效率极高,通电后可以将99%的电能转化为热能,且耗电量较低,低碳环保。

与传统取暖材料相比,石墨烯在发热时,,将热量输送到各个房间。这种远红外线像太阳光一样,照射在人体上时让人感到非常舒适,这是传统取暖材料难以做到的。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请简要概括石墨烯作为取暖材料的优点。
2023-09-1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犁州“华-伊高中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
9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但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自己做不到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
(2)《红楼梦》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出了薛家的豪富奢侈之气,《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3)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多秦国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9-11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犁州“华-伊高中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 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文本二:

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寻通判舒州。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仁宗嘉祐五年五月,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上览而之。英宗治平四年闰三月癸卯,以王安石知江宁府。终英宗之世,安石被召未尝起。韩维、吕公著兄弟更称扬之。神宗在颍邸,维为记室。每讲说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友王安石之说也。维迁太子庶子,又荐安石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及即位,召之。吴奎曰:臣尝与安石同领群牧,见其护短自用,所为迂阔,万一用之,必紊纲纪。帝不听,乃有江宁之命。众谓安石必辞,及诏至,即起视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
B.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
C.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
D.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属文”与《鸿门宴》中“不如因善遇之”的“善”含义不同。
B.“安石辄辞不起”与《鸿门宴》中“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的“辞”意思不同。
C.“上览而置之”与《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两句中的“置”字含义相同。
D.“每讲说见称”与《鸿门宴》”私见张良”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和项伯约为婚姻,于是项伯在项羽面前建议趁此机会礼遇他,为鸿门宴拉开了序幕。
B.王安石喜好读书,善于写文章。王安石把自己写的文章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传播声名。
C.韩维、吕公著兄弟三人常对人称道王安石,韩维升任太子庶子时,还向神宗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任记室之职。
D.吴奎曾与王安石共事,他反对神宗任用王安石,认为他迂阔不切实际,可他的意见并没有被皇帝听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寻通判舒州。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
2023-09-11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犁州“华-伊高中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