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修辞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运城盐湖,古称河东盐池,总面积达132平方公里,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它有4600多年的开采史,形成了( A )的人文盐田景观,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重要历史价值。

盐湖的形成,。据地质学研究,运城盐湖初步形成于约65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中条山北麓受地壳变化而形成狭长断裂带,盐矿聚于浅层地表以下,含有大量盐类物质的洪水汇聚在这里,经过长期的沉淀和挥发,结成很厚的盐层。由于地壳运动,盐层与池水融合,慢慢形成了天然的盐湖。而每年地表径流和洪水流入,又为盐湖源源不断地补充着盐分,使盐湖成为( B )的矿产宝藏。

经历千百万个春秋的日晒与风蚀后,距今4000多年时,盐湖终于等到寻盐而来的中华上古先民。他们以此为据点,定居落户,繁衍生息,中华文明,由此兹始。唐尧、虞舜、夏禹分别围绕盐池附近的平阳(今临汾)、蒲坂(今永济)、安邑(今夏县)而定都,足见 ②     

在盐湖4600多年开采史中,诞生了能集中体现盐湖产盐科技创造的垦畦浇晒产盐法。垦畦指在地面上开垦田畦,浇晒是把盐湖水引入畦地中晾晒生盐。               :例如有些区块的畦地用于储存卤水;有些区块用于蒸发;有些区块用于结晶等。不仅这种分类大幅增加了盐湖的质量和产重,而且能使生产进程井然有序,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盐湖的蓬勃发展也为运城文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天下盐运司四,多无学而河东有学。盐运使奥屯茂创建的盐务专学运学,是元代兴建的接纳盐商、盐丁子弟入学的普通学府。在盐务专城设置盐务专学,在当时全国的各大产盐区也是一个创举。元明清之际,兴办书院之风很盛,除运学外曾先后兴办河东书院、正德书院、宏运书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一般的州、县( C )。

运城盐湖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伴随着我们的祖先一步步从远古走向未来,从蒙昧走向文明,可以说,运城盐湖是中华文明史的活化石

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的“春秋”和文中加点的“春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B.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C.春秋无义战,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老人家,请教您春秋几何呀?”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2023-09-17更新 | 3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调研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忽然听到太太或小顺儿的声音,他吓了一跳似的,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做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能!不能!”“不能受!不能受!”与“不能!”“不能受!”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
2.有人将画波浪线的句子“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改为“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有吃有穿,过一份快活的日子”,请结合语境谈谈改前和改后哪种表达更好。
3.下列句子中“仿佛”的用法,与文段中“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不同的一项是(     
A.做戏的锣鼓,在阿Q耳朵里仿佛在十里之外。
B.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
C.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D.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淮河的水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与雾气腾腾地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混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只只美人的臂膊,交互地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地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1.请在文中三个加点的叠词“腾腾”“盈盈”“渺渺”中任选两个,分析其表达效果。
2.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中横线处“厚而不腻”的表达效果。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艺术历来将书法绘画视为最高端的视觉形式。绘画则以人物、山水、花鸟为三大门类,这三者人物画成教化,助人伦,山水画拟山川、造幽境,花鸟画类万象、悟生趣。这三种绘画的形式和内涵虽各有侧重,但_,缺一不可,从整体上体现了中国人信奉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实在可谓自然化人、人化自然。尤其是花鸟画,表现了从自然中感悟的生命意蕴,寄托着生活的愿景,显得格外生动可亲,为构筑一个中国式的理想生活蓝图锦上添花。

自公元3世纪到7世纪的400年间,是花鸟画从萌芽走向独立成科的时期。花鸟画中逼真的审美要点,在此时大获赞赏。3世纪时的名画家曹不兴,其画艺为吴国八绝之一,曾为吴大帝孙权画屏风,误落墨点,便随手画成苍蝇,孙权以为真蝇,以手指弹之不去;六朝萧梁时的张僧部,于金陵安乐寺寺壁画四龙,不画眼睛,一说点晴,龙便欲破壁而飞;还有北齐王子高孝珩的壁画《苍鹰图》,,吓得别人不敢靠近。曹不兴无论拂蝇得名,张僧繇画龙点睛,还是高孝珩壁鸠驱人。都旁证了以逼真为花鸟画审美标准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临近10月,尼洋河畔的秋色渐次浓重。大河两岸逶迤的山峦上是苍翠的松柏,几场秋风之后,松柏的色泽变成了一种沉稳的深绿,每一棵树几乎都有了一种忧郁的神情。掺杂在松柏之中的白杨,比之松柏,却显得多情而又敏感,几乎是一夜之间,树叶就变得一片金黄,用这种热烈而又跳跃的颜色,向秋天表达着自己的暗恋。尼洋河水也有了一种微妙的变化,喧响的水声和飞溅的浪花都没有了夏季时的激烈,由于没有了沿岸农民的引水灌溉,河面变得宽阔了些,河水更加清澈了些,流速似乎也缓慢了些。如此,一种绵延的哀伤便包含在这河流之中,让人一下就会联想起望穿秋水这个词。

1.下列各项中,与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B.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与文中“望穿秋水”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B.“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有两千多年了,已经成为很多人的行为准则。
C.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
D.“勤俭节约”的饭馆老板,将顾客吃剩的饭菜回收后稍作处理,再次端上了顾客餐桌。
2023-08-2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眼泪和汗水,早已凝结。我们对着镜子,早已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模样。我们用自己的手指,触摸自己的肩膀,已经没有一点寒毛直立。

1.根据片段内容,作者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人们的痛苦和无力感? (     
A.对比描写B.反问句C.比喻D.夸张手法
2.以片段为基础,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意象描写传达人们的困境和沮丧情绪。
3.片段中的“眼泪和汗水,早已凝结”是何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个修辞有何深刻的意义?
2023-08-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8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____①____,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____②____。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___③__,但仍然供不应求。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各项中,和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长辈会以红绳系一双红筷送给新人,寓意成双成对,生活快乐。
A.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B.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023-08-1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家,在扎鲁特草原上的阿拉坦山寺脚下。那里曾经有丰美的牧场,也有广袤的田园。童年的时候,家徒四壁、,有的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春风秋雨和五谷杂粮。故乡的春夏秋冬,各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界定分明而音律各异。

村庄,坐落在青青群山之中。秋风总是长驱直入,一荡千里。初秋的田野,秋风的色泽则介于幽蓝和金黄之间。举目,田畴连绵,风吹无尽波浪于幽幽天际。包谷黄、高粱红、米色的谷地装点于天地之间,荞麦的白色小花娇媚而散发异香,吸引无数蜜蜂,寻香乱飞。

高粱地外边是野性的草地,昆虫们齐声歌唱着,像一个庞大的交响乐队。蝉的高音,在初秋是极纯正的,算是首席小提琴。蛙歌,是唯一可以与之见高低的音律,它好似从不远的湿地里突然冒出来的,此起彼伏而空洞如箫。还有蝈蝈和蚂蚱们唧唧喳喳地倾诉,那是背景音乐。

听着听着,你觉得周遭渐入的氛围,有声似无声了。这便是美妙的天籁,它把你整个的心灵融化于空灵之中,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彩色的无忧亦无虑的梦乡。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两处画横线的部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秋意渐浓的景致,请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任选一种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难忘今宵,难忘今宵,不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著名词作家乔羽作词的歌曲,贯穿几代中国人的成长记忆。

乔羽曾对媒体说:我们应该去寻找一种可能,使我们文学艺术有可能做到这两点:一既是继承的,又是发展的;二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在乔羽看来,因好歌和大多数人的心灵合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感情共鸣,故能谱写一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心愿,能久久流传。如果跟人民大众的所思所想,定然不可能流行开来,也不可能广为传唱。

在乔羽的眼中,写歌词并不是高贵神圣的创作,他一向不把歌词看作锦衣美食,高堂华屋,他认为,歌词应当是寻常人家的歌词应当是虽不宽敞却也温馨的小小院落。乔羽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歌词界都知道我有句话:歌词最容易写,因为它短,歌词最不容易写好,也是因为它短。在乔羽看来,每一首歌词虽不足百字,但必须创作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世界应该有声有色,一唱三叹。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