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杜甫(712-77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日暮

(唐)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二年秋流寓夔州期间。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事”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十个字,字字平凡,句法极为自然,却能将读者带入一种平安、温暖、祥和的境地,闻到家的味道。
B.颔联由首联黄昏中的暖色调转为月光下的冷色调,两联温馨和凄凉互相映衬,情感的丰富尽在不言中。
C.颈联按照意思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诗人将词序倒置,使声调更加和谐,情感更加含蓄。
D.尾联“何须”其实是“更需”,诗人夜深独坐,不禁祈盼桌上的油灯能结出更多的灯花为自己带来好运。
2.有评论认为,这首诗本是写景,涉及内心的词句不多,却让读者觉得有化不开的凄凉和悲郁在里面。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5-1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㩳身思狡兔,侧目似慈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写于开元年间,是一首题画诗。②㩳(sǒng)身:收缩身子,作搏击状。③绦,指系的绳子;镟,绳上的金属圆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使用惊讶语气极力地渲染画作的不凡,产生了牵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B.尾联为虚写,想象苍鹰在广阔的天地中翱翔搏杀,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意在言外。
C.本诗以赞画为主,兼写怀抱,既抒发诗人嫉恶如仇的情怀,也表达诗人的凌云状态。
D.本诗虽为杜甫早期作品,却感情激昂,章法谨严,较好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2.题画诗创作讲究“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即可以通过题诗来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和情感。你认为本诗补出了哪些“画之不足”?请简要分析。
2023-09-1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风

白居易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杜甫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诗一、二句写春风先吹开了京城花园中的早梅,继而让樱杏桃梨也次第绽放。
B.杜诗一、二句意为亲手种的桃李树不是没有主人,村野老人的院墙虽低也像家。
C.白诗三、四句正面描写春风,不管是名卉还是野花,都不会错过春风带来的花信。
D.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手法,白诗写荠花榆荚欢呼春风为自己而来,杜诗写春风欺人。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春风”的意象,但“春风”蕴含的情感有不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2023-09-07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人送朱樱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注]①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②赐沾:即沾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写了西蜀村民送朱樱之事,表达了作者寄寓蜀地时较为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其中前四句写野人赠樱桃,并描绘樱桃,后四句回忆抒情。
B.颔联“数回细写愁仍破”句写出虽然诗人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樱桃如此娇嫩,给寄寓异乡的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C.颈联“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诗人回想当年在门下供职时,蒙皇上恩赐樱桃,退朝时双手把它擎出大明宫之事。
D.全诗以“朱樱”为描写对象,采用以昔衬今的手法。全诗的时间可分作三层:前两联写“今日”,颈联写“当年”,尾联写“今日”。
2.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整首诗进行分析。
2023-07-3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713年~741年(开元年间)。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廊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风霜起”营造出了一种肃杀之气,一起笔就刻画出画鹰的气势,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竦身”指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猎取狡猾的兔子,生动描绘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
C.此鹰不只是一个画面形象,还具有主体精神的象征意义,传达出诗人思奋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之情。
D.最后两句深入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以真鹰气概期之”,寄托着作者的思想。
2.本诗与诗人的《登高》一诗的风格有何不同?请分别概括,并试从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①客,指崔明府,杜甫的朋友。②兼味:两种以上的菜肴。③旧醅:旧酿之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平素并不轻易延客,今日特意为崔明府扫径开门,其盼客心情之急切溢于言表。
B.颈联以详细的笔墨着重描写了主人真诚待客的场面,足见二人兴致之高、情谊之深。
C.尾联诗人邀请邻翁对饮的举动,不仅画面感强,而且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D.整首诗语言平白如话,看似信笔写来,实则内容上前后呼应,结构紧凑,章法谨严。
2.本诗首联历来为诗论家所称道,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04-2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含山西师大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叹

杜甫

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

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

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

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叹”字统领全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营造了悲凉的氛围。
B.诗歌前两联叙写诗人自身以及国家的境况,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C.颈联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借“穷猿”“老马”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D.尾联诗人回忆武德至开元年间的盛况,认为苍生能再次过上安定的生活。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①本诗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②篠,细小的竹子。③裛,通“浥”,滋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暗含了《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之意,流露出诗人虽客居于此但依然疏狂不羁之情。
B.颔联描绘了草堂秋日的景致,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叶明净悦目,细雨后荷花娇艳,微风过后清香扑鼻。
C.颈联将“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既对仗工整,也写出了诗人在与故人书信断绝前后的现实生活处境。
D.本诗中的“狂夫”这一形象,将“翠篠”“红渠”的赏心悦目之景与“恒饥”“填沟壑”的可悲之事统一起来。
2.孟子认为“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本诗中狂夫也体现了“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宾至

(唐)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①。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②。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注释】①钟惺评曰:首联第二句,“惫语,尽傲尽狂。”②沈德潜评曰:颔联第一句,“自谦实自任也。”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列关于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诗均采用情景交融、景中融情的写作手法。
B.二诗皆包含见客而喜以及主客相得两个层次。
C.《宾至》来客身份尊而《客至》来客关系近。
D.《客至》较《宾至》更含蓄自然、语意蕴藉。
2.两首诗歌字里行间隐藏着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与相关注释作多角度分析。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笔力雄放,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宗臣”二字统领全诗。
B.颔联下句运用比喻、借代的修辞,将诸葛亮比作鸾凤,其中“羽毛”代指鸾凤。
C.颈联认为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但是指挥才能比不上萧何、曹参。
D.本诗一改“起、承、转、合”的固定章法,层层推进,尾联“转合”相融,别出心裁。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