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杜甫(712-77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阁夜

杜甫〔唐代〕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这首诗是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②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③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B.“五更”二句,写夜中所闻所见。上句借听觉正面写出了夔州一带战乱纷争,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山川美景秀丽,音调柔美。
C.“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景象凄惨;渔夫樵子不时在深夜传来“夷歌”之声。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
D.“卧龙”二句,写诗人的感叹。诗人借用典故,写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是贤是愚,都终归于黄土。现实中个人的寂寥孤独,根本算不了什么。
2.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
2021-04-05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下列诗句与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曹操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2020-06-1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2.“丞相祠堂何处寻”中的“寻”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4 . 下列诗句,描写瀑布的一项是(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韩十四:名不详,十四是指他的排行。②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楚国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③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当时诗人寓居于此,此诗为诗人在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而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苍劲中蕴藏一股郁抑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事都破坏的现实。
B.颌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一气流贯。
C.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深,景象更觉怅然。
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019-09-04更新 | 569次组卷 | 16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汉文班)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捣衣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叙事,叙写诗人的行迹,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2.诗歌后四句诗人抒发了思归之情,是如何抒发的?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8-11-30更新 | 273次组卷 | 17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

杜甫

大家东征逐子回①,风生洲渚锦帆开。

青青竹笋②迎船出,白白江鱼③入馔来。

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

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


[注]①大家,班昭。东征,班昭随儿子到陈留赴任时作《东征赋》。逐子,跟随着儿子。②竹笋,典出《楚国先贤传》:“孟宗母好食笋,冬月无之,宗入林中号,笋为之生。”③江鱼,典出《后汉书》:“姜母好饮江水,嗜鱼脍,姜夫妇尽孝,力作鱼脍以奉,舍侧忽有泉涌,味如江水,每旦辄出双鲤,以供母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暗写王十五判官奉母归养之事,呼应标题中“扶侍还”三字。
B.“风生洲渚锦帆开”实写归舟之景,景中融情;“离别不堪无限意”则是直接抒情。
C.颔联用叠词“青青”“白白”写“竹笋”“江鱼”,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尾联写诗人为友人频举酒杯,表达了对友人还黔后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热忱祝福。
E.全诗层次分明,多处用典,增强了内容的厚重性。语言有的含蓄隽永,有的通俗易懂。
2.本诗的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7-11-30更新 | 155次组卷 | 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拉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语文试题
2010·全国·三模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万事非”在诗中具体指哪些内容?
2.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有哪些特色。
3.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
2016-11-18更新 | 345次组卷 | 35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西藏拉萨市10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2011·黑龙江鸡西·二模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2016-11-18更新 | 262次组卷 | 6卷引用:2015-2016学年西藏林芝市高二汉文班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