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杜甫(712-77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注】①江干:江边,杜甫住处。 ②粗粝:即糙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幽栖地僻经过少”一句写自己住所偏僻,少人来访,表达诗人受到冷落的孤独与凄凉之感。
B.诗人“老病人扶”,“再拜”起伏,实感艰“难”。诗中明显表现出诗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
C.颔联中“岂有”、“漫劳”四字,运用散文的笔调,驭律诗的对法,傲岸之态可掬,嘲讽之意自见。
D.《宾至》一写客,一写己,在表现客人身份尊贵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清高。
2.杜甫的《宾至》《客至》,都叙述待客吃饭的情境,但表情达意却不相同。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主人杜甫对“宾”和“客”表达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
2023-07-25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房兵曹胡马诗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①此诗约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诗人漫游齐赵,裘马轻狂的青年时期。“兵曹”为兵曹参军的简称,掌管军防驿传之事,房兵曹少年从军,有大志,为杜甫好友。②骁腾:健步奔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写了胡马筋骨分明、双耳劲挺和四蹄轻盈的特征。
B.颔联用“峻”写马的气概,“轻”写马的疾驰,描绘出了这匹骏马的风骨。
C.尾联总揽全诗,宕开一笔,既写马驰骋万里的雄心,也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期望和抱负。
D.全诗风格超迈遒劲,将咏物诗写得凛凛而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意进取的精神。
2.古人评价此诗“意蕴深远”,请阐释颈联中“托死生”的丰富意蕴。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五)

杜甫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注①:何将军,郑广文好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与郑广文满怀兴致而来,初见“剩水”“残山”,心中难免有凄凉之感。
B.颔联将“绿”“红”前置,句法灵动,突出了“折笋”“肥梅”给人的视觉冲击。
C.第六句中的“金鱼”是何将军的配饰,“金鱼换酒”写出何将军好客及嗜酒豪兴。
D.本诗中诗人山林做客显得放松随意,与《客至》中诗人因菜少酒陈略显歉意不同。
2.明人汪瑷说尾联“见宾主相忘之乐”,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乐”的原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杜甫

不见旻公三十年,封书寄与泪潺湲

旧来好事今能否,老去新诗谁与传?

棋局动随寻涧竹,袈裟忆上泛湖船。

闻君话我为官在,头白昏昏只醉眠。


【注】①江宁曼上人是杜甫年轻时游吴越期间的好友,此诗为杜甫收到许八带来的旻上人的书信后的奉寄之作。②潺湲:水慢慢流动,形容流泪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并交代了写作目的,“三十年”突出了分别之久,“泪潺湲”则突出内心情绪的波动。
B.颔联采用疑问句的形式,将年轻时交往之“好事”与现在新诗无人“传”进行对比,突出“三十年”的变迁。
C.颈联借助想象,表达诗人希望未来能与老友对弈、泛舟的美好愿望,暗含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D.全诗语言朴索、平白如话,时间跨度虽近三十年,但以情感为线,诗句前后勾连,毫无断裂之感。
2.首联中诗人为何“泪潺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注】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末,当时安史叛军气势正盛,国事艰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迪东亭送客时看到早梅,动了“诗兴”,赠一首诗给杜甫,获得杜甫的称许。
B.诗人善用比喻,颔联以雪喻梅,契合了季节特点,也形象地描绘了梅的色彩。
C.本诗前两联着“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构思重点在于抒情,不在咏物。
D.尾联转到现实,写诗人所见的江边一树也将开花,催人白头,令诗人心生厌恶。
2.本诗颈联如何理解?请从诗意和艺术手法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6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下列关于陆游《书愤》一诗的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回顾年少时气涌如山,立下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如今看来,深感此志难成。
B.颔联一方面赞扬历史上两次辉煌的胜利,一方面追述平生最难忘的两段征战生涯。
C.颈联意气风发,暗用边塞名将李广自比,对于能够保国御敌,深感自豪。
D.全诗紧扣住一“愤”字抒发情怀,整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2.两诗尾联都使用诸葛亮的典故,请问所表达的对于诸葛亮的情感有何不同?
2022-04-21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教学反馈检测(第一学程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遣兴

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
B.本是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C.“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
D.末尾两句写诗人仰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透露出让大雁为分散的兄弟捎信的愿望。
2.诗的第一句就说:“我今日夜忧。”诗人日夜忧的有哪些呢?请结合诗句作简要概括。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杜甫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歘见骐驎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注】①韦偃:唐代画家,善于画马。②歘(chuā):形容短促、迅速的声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写画马背景和缘由,颔联写作画经过,颈联描写画面内容,尾联抒写感想,脉络清晰。
B.韦偃知道杜甫喜欢自己所作的画,在离开杜甫之前为他画了一幅画,杜甫为此写下了这首题画诗。
C.“坐看千里当霜蹄”一句写韦偃所画的骏马非常逼真,转眼之间,就即将奔驰到千里之外的地方。
D.尾联作者由画中马想到自己的现实处境,真想得到这样一匹同生同死的骏马以保护自己和家人安全。
2.诗歌是如何表现韦偃画技之高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2021-11-08更新 | 49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万事非”三字,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B.颔联是前后相生的流水对,从诗人自己“无家寻弟妹”,引出对方“何处访庭闱”。
C.颈联虚实相生,黄牛峡的景色乃是实景,而白马江头则是诗人想象之中的虚景。
D.这首送别诗笔力苍劲,伸缩自如,离情别绪深沉委婉,是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2.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梦李白二首(其二)

杜 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公元758年,李白被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遇赦,回到江陵。当时杜甫远在北方,尚不知李白已遇赦放还,忧思深重,写了两首记梦诗。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云”是羁旅诗中常见的意象,蕴含漂泊不定之意,李白就写过“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诗句,此处的“浮云”与对句中的“游子”相应,喻指李白。
B.紧接着的第三四句诗,诗人通过想象,侧面着笔,明明是自己思念对方,结想成梦,却说对方情意深厚,所以来梦中相见,这样巧妙而含蓄地抒写了诗人对故友的一片深情。
C.“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中的“冠盖”借喻“达官权贵”,突显出权贵们穿戴用度的华贵,与李白的“憔悴”形成鲜明对比,暗含了诗人对李白遭遇的不平之气。
D.“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的意思是,谁说天网宽疏,对你却过于严酷了,意即如果天道宽宏,就不应这样对待李白,表达了对李白深切的同情和对不公世道的愤慨之情。
2.“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这几句诗写梦中李白的幻影,请结合诗句鉴赏梦中李白的思想情感。
2021-09-2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9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