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杜甫(712-77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羌村三首·其二

杜甫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①公元757年,刚任左拾遗不久的杜甫因触怒唐肃宗离开凤翔,在兵荒马乱中回鄜州羌村探望家小,写下此诗。②晚岁,诗人此时四十六岁。③娇儿,杜甫的小儿子,名宗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叙写了诗人还家后的心情,“晚岁”只是诗人的感受,并不是诗人真的老了。
B.“畏”有害怕之意,三、四句写小儿子整日围绕身边,害怕自己回家没几天又要离开。
C.七、八句写萧萧北风劲吹,诗人既念家事,又忧国事,此时此刻百感交集,备受煎熬。
D.最后四句写诗人为今年的醇香美酒已酿好而欣慰,诗人斟满酒,畅快痛饮,感到满足。
2.诗人回家后为什么“少欢趣”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3-07-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①府: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做参谋。②一枝安:典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突出了诗人在“宿府”时的环境气氛和心理状态,其中“蜡炬残”既是写景,也是诗人为公务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
B.颔联写诗人在“宿府”的所闻所见,角声悲语无人听,月色虽好无人看,景中含情,传递出悲伤难抑、孤独寂寞的心情。
C.颈联中“风尘荏苒”语义双关,既指诗人漂泊之艰辛,又指战乱延续时间之长,二者都是与亲朋好友音书断绝的原因。
D.末句用典抒情,委婉地表达诗人身暂得安而心实不安的心境;“一枝”又巧妙照应首句之“井梧”,体现出诗歌结构之周密。
2.杜甫在诗中感慨“关塞萧条行路难”,李白在《蜀道难》中反复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同是感叹路途艰难,两首诗对“难”的抒怀还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3-04-19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出三峡,在江湘之间漂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诗人流落湖南的境况,燕子两度筑巢,表明诗人在此漂泊时间之长。
B.颔联通过对比旧时和今日燕子对诗人的不同态度,反映了诗人今昔遭遇的不同。
C.“可怜”句写了燕子四处筑巢,居无定所,直接抒发了对燕子的飘零生活的感慨。
D.“语”字将燕子人格化,燕子在船樯之上,与诗人谈话,流露了二者惜别之情。
2.卢世潍评论此诗,“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茫茫有身世无穷之感,却又一字不说出,读之但觉满纸是泪”,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②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以“秋风”起兴,作者不言自己心境却反问李白,不经意的寒暄实则言浅情深。
B.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共同构建了萧瑟凄凉的意境。
C.诗歌的颈联饱含哲理,写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D.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自然地想到写诗向被谗放逐的屈原的冤魂倾诉好友相似的遭遇。
2.明代唐汝询评杜甫此诗“是一片真情写成”,请结合全诗分析杜甫的“真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叹

杜甫

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

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

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

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叹”字统领全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营造了悲凉的氛围。
B.诗歌前两联叙写诗人自身以及国家的境况,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C.颈联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借“穷猿”“老马”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D.尾联诗人回忆武德至开元年间的盛况,认为苍生能再次过上安定的生活。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注]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进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末,当时安史叛军气势正盛,国事艰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裴迪东亭送客时看到早梅,赠一首诗给杜甫,杜甫因此动了“诗兴”。
B.诗人善用比喻,颔联以雪喻梅,契合了季节特点,也形象地描绘了梅的色彩。
C.本诗前两联着“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构思重点在于抒情,不在咏物。
D.尾联转到现实,写诗人所见的江边一树也将开花,催人白头,令诗人心生感慨。
2.请从诗意和艺术手法两个角度赏析颈联。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泊岳阳楼下[注]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此诗是杜甫晚年流离漂泊时乘舟初到岳阳所作,此时国破家衰,诗人贫病交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国”指江河纵横之地,诗人初到岳阳,感慨浩瀚的“江国”距离京城有千里之远。
B.首联写出了诗人对岳阳初步的整体认识,岳阳气势不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首联到颔联,由远及近,由大及小,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形成了鲜明对比。
D.尾联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表达了前途虽不可预料,但诗人志向不改。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禹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注:①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杜甫在代宗永泰元年出蜀东下,途中参谒了禹庙。②桔柚:禹治洪水后,人民安居乐业,东南岛夷之民也将丰收的桔柚包好进贡。③龙蛇:指壁上所画大禹驱赶龙蛇治水的故事。④四载: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期战乱使人民苦不堪言,山“空”庭“荒”是当时社会面貌的写照。
B.秋风虽劲,落日虽残,却更显禹庙的巍然独峙、庄严肃穆,令人敬慕。
C.这首咏史怀古诗,旨在歌颂禹公而忘私、严明法度、民族至上的精神。
D.本诗风景形胜、庙貌功德无所不包;语言凝练,章法严谨,气象宏丽。
2.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本诗写景部分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开。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休憩;人在远处,岸边的野鸭就受惊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风格“沉郁顿挫”。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2-04-27更新 | 632次组卷 | 2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内容紧扣题目,结构谨严,格调清丽,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B.前两联写景时,诗人由近及远,描绘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C.颈联立意直白,抒发了诗人的“忧愤”揭示出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D.尾联中的“沙鸥”是诗人自喻,寄托着诗人漂泊无着的失意感、落魄感。
2.请简要赏析本诗的颔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