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杜甫(712-77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五首(其一)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释:①竹叶:即竹叶青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阳独酌,抱病登台,首联交代了诗人写作的时间、地点及生活情状。
B.菊花是实景,竹叶却非写实,然而此联字面工整贴切,倒也新鲜别致。
C.诗人虽登台却不能饮酒,连菊花也不开放,这让诗人倍感失落和无奈。
D.本诗感情饱满,诗人形象鲜活,颇能显示出杜甫晚年律诗的悲壮风格。
2.《杜诗镜铨》云,此诗“五、六写景,言外无限凄凉。”试简要分析。
2024-02-21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屏迹三首(其三)

杜甫

晚起家何事,无营地转幽。

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

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

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

【注释】①公元759年年底,杜甫经历了动乱漂泊后来到成都,次年终于在浣花溪得一草堂,生活得以稳定。本诗作于客居成都时期。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围绕“无营”二字展开,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在杜诗中别具一格,表达了诗人屏居隐迹的情怀。
B.诗人无事可做,起床很晚,内心也没有营谋之忧,生活因而十分清闲,非常轻松。
C.面对孩子的失学和妻子的抱怨,诗人并非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是世道艰难,无力为之。
D.人生一世,潦倒至此,唯有借酒浇愁,忘却尘世烦扰,长期不梳洗也不在乎。
2.这首诗的颔联遣词贴切传神,请简要赏析。
2024-02-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多次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③刘向:西汉宗室大臣、经学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触景生情,感发诗兴。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B.颔联由眼前所见,进而铺叙。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难得的闲适之情。
C.颈联借用典故,抒发苦闷。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借典抒情,表达诗人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
D.全诗借秋而兴,意境深远宏大。本诗主要抒发诗人的恺郁不平,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整体基调悲壮苍凉。
2.尾联借“同学少年”表达了诗人独到的思想感情,这与《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2023-11-23更新 | 135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庙

杜甫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

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注】①虫蛇:蔡邕篆书体,蕴若虫蛇之棼缊。②欻:忽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明此为作者晚年漂泊西南时所作,“久游”二字充满羁旅之愁。
B.落日斜照,溪风拂帷,竹林环绕,诗歌以静谧美好的景象衬托诸葛亮。
C.“翊戴”“并吞”二句回忆诸葛往事,赞扬他辅佐刘备光复汉室的功绩。
D.先写庙中景物,溯诸葛勋业,后对庙感怀,全诗虚实结合,思路清晰。
2.此诗和《蜀相》都是借诸葛亮典故抒个人胸中块垒,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异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酷。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也写出作者当时的心境。
B.诗人虽因菜肴简单、旧醅待客而有歉意,但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主人待客的热情。
C.邻居老翁的不请自来把席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结尾两句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D.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结构谨严。
2.这首诗选取了哪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诗人待客的兴味?有怎样的效果?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注】①: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今荆州市)、公安等地,写下了这首诗。湖北江陵、公安一带,地处长江和汉水之间,所以诗称“江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首联对自我进行了定位,“思归客”写出了诗人晚年漂泊之苦、思归之切;“一腐儒”是诗人的自嘲,虽满腹经纶,但仍未摆脱穷困。
B.颔联用到了“片云”“孤月”等经典意象,用“共”“同”等词将自然与人融为一体,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情、孤单之思。
C.颈联中“落日”为虚写,比喻诗人年老,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老,但仍怀雄心壮志;“秋风”为实写,秋风飒飒而至,诗人的病情渐渐好转。
D.尾联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不必取长途”意为不必使用老马走长途,诗人借老马为喻,表达了自己不被重用的郁闷之情。
2.必修下册选入的杜甫的《登岳阳楼》同样写于大历三年,请比较《登岳阳楼》与《江汉》两首诗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营造了一种凄冷的氛围。
B.颔联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C.颈联写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志向,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并写出诗人辞去官职的原因。
D.整首诗内容深刻,结构谨严,景中有情,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
2023-07-0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开发区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九

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这组绝句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夏之交,当时作者卜居成都草堂。②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刚病故,自己不久又将只身赴蜀,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隔户”两句运用比喻,写出了隔门墙外的柳条细弱袅袅,恰如十五岁女子柔软的纤腰。
B.“曾逐”两句追忆诗人曾经在令人销魂的春天里见过轻歌曼舞的酒筵,游过京城的春苑。
C.杜诗题为“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作者将自己的情思自然投射到客观景物上。
D.李诗言少义丰,隐而不露,含蓄委婉,对“柳”的刻画体现了李商隐文辞清丽的特点。
2.两首诗三、四句的情感表达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月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乙)

初月

光细弦欲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都写了“白露”与“花”,甲诗用来衬托月光的莹润,乙诗则用来表现月光的微弱。
B.甲诗颔联用“爪”与“眉”描绘初月的不同形态,乙诗颔联则写月亮由升到隐的短暂过程。
C.甲诗颈联“乐”“愁”直接点出初月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乙诗颈联则侧面描写月光暗淡,意境凄清。
D.甲诗尾联想到边关将士,诗人由乐转悲,停止游赏,写诗寄托愁绪;乙诗则在景物描写中暗寓愁思。
2.甲、乙两诗哪首是李白所作,哪首是杜甫所写?请任选其中一首,依据语言风格作出判断,并阐述理由。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③。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②伊吕:伊尹、吕尚。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③萧曹:萧何和曹参,汉初名相,刘邦的谋臣。④祚:帝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议论,笔力雄健,指出诸葛亮威名之高,影响之大,给人“名满寰宇,万世不朽”之感。
B.颔联写诸葛亮苦心筹划,三分天下,像振翅高飞的大鸟直冲云霄,高度赞扬诸葛亮的成就。
C.作者认为,诸葛亮虽有雄才,但结局令人叹惋,源于诸葛亮指挥有失误,不如萧何、曹参。
D.尾句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美,对英雄未遂平生志向的叹惋。
2.本诗和《蜀相》都写诸葛亮,但塑造诸葛亮形象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
2023-04-2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