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杜甫(712-77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诗:

初月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乙诗:

初月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都写了“白露”与“花”,甲诗用来衬托月光的莹润;乙诗则用来表现月光的微弱。
B.甲诗颔联“风”“云”“水”等意象,营造出奇幻清冷的意境;乙诗颔联则写月亮由升到隐的短暂过程。
C.甲诗颈联“乐”“愁”直接点出月下人的不同感受;乙诗颈联则侧面描写月光暗淡,意境凄清。
D.甲诗诗人在“弦管”声中听出了哀愁,起了思乡之情;乙诗以“初月”为基点,直接抒发愁思。
2.甲、乙两诗一首为李白所作,一首是杜甫所写。请任选其中一首,依据诗风推断作者,并阐述理由。
2024-02-0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联谊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2 .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诗:             乙诗:

初月             初月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都写了“白露”与“花”,甲诗用来衬托月光的莹润;乙诗则用来表现月光的微弱。
B.甲诗颔联“风”“云”“水”等意象,营造出奇幻清冷的意境;乙诗颔联则写月亮由升到隐的短暂过程。
C.甲诗颈联“乐”“愁”直接点出月下人的不同感受;乙诗颈联则侧面描写月光暗淡,意境凄清。
D.甲诗诗人在“弦管”声中听出了哀愁,起了思乡之情;乙诗以“初月”为基点,直接抒发愁思。
2.甲、乙两诗一首为李白所作,一首是杜甫所写。请任选其中一首,依据诗风推断作者,并阐述理由。
2024-02-06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客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高》第一联,诗人选取“风急”“天高”等典型意象,营造了一幅长江秋日图。
B.《登高》第二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珍惜时光,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登高》第三联,“万里”,指诗人远离故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D.《登高》与《客至》同为七言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句法谨严。
2.两首诗的尾联均提到酒,但抒发的情感明显不同,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其四)

杜甫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严武此时以黄门侍郎为成都尹,故称“黄阁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为虚写,表达了诗人常焦虑沙岸崩塌,损坏药栏,连江槛一起落到湍急的水中的心情,也暗含诗人对社会现状的焦虑。
B.颔联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借“恨不”“应须”四字,表达了他对乱世之岁,匡时济世之才难为世用,而各种丑恶势力竞相表演的感慨。
C.颈联不但照应诗题中的“寄严郑公”,而且还强调诗人生活有了依靠,疗养有了条件,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
D.全诗体现了诗人重返草堂的欣喜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瞻望与回顾同叙,更显出此诗思想感情的深厚。
2.“信有人间行路难”一句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引水

杜甫

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

云安酤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

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

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注】①引水:菱俗无井,以竹引山泉而饮,蟠窟山腹间,有至数百丈者。②云安:地名,杜甫曾在此养病。③鱼复:地名,属于菱州。杨齐贤有注:“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形象地展现出月峡、瞿塘峡地势之高、乱石林立而无井,与诗题相照应。
B.“奴仆悲”与“心力省”形成鲜明的对比,明确地表现了夔州引水远胜于云安酤水。
C.“人生留滞生理难”与“万里悲秋常作客”都体现了诗人客游的悲凉和生计的艰难。
D.尾句“斗水”“百忧”写诗人虽在夔州能得到水,但这并不能解除个人和家国烦忧。
2.诗歌中间四句包含多重因果关系,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2-23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其三)

杜甫

哀挽青门去,新阡绛水遥。

路人纷雨泣,天意飒风飘。

部曲精仍锐,匈奴气不骄。

无由睹雄略,大树日萧萧。

【注】①新阡:新的墓道。②大树:指“大树将军”。东汉名将冯异辅佐刘秀争天下,诸将并坐论功,冯异独处树下,军中称之为“大树将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地点与人物,既照应了题目中的“挽歌”,又为后面抒情做了铺垫。
B.颈联写武卫将军部下的士兵精锐,匈奴不敢骄狂,可见武卫将军曾威震沙场。
C.尾联强调诗人没有必要亲自到现场,却也能深切了解武卫将军的雄才大略。
D.全诗未直接抒情,但在字里行间将对将军亡故的悲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本诗与杜甫的《蜀相》在抒情方式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3-03-21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出三峡,在江湘之间漂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诗人流落湖南的境况,燕子两度筑巢,表明诗人在此漂泊时间之长。
B.颔联通过对比旧时和今日燕子对诗人的不同态度,反映了诗人今昔遭遇的不同。
C.“可怜”句写了燕子四处筑巢,居无定所,直接抒发了对燕子的飘零生活的感慨。
D.“语”字将燕子人格化,燕子在船樯之上,与诗人谈话,流露了二者惜别之情。
2.卢世潍评论此诗,“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茫茫有身世无穷之感,却又一字不说出,读之但觉满纸是泪”,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713年~741年(开元年间)。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廊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风霜起”一词营造出了一种肃杀之气,一起笔就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读者,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B.“竦身”指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猎取狡猾的兔子,生动描绘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真是传神之笔。
C.诗中的鹰不只是一个画面形象,还具有主体精神的象征意义,传达出诗人思奋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之情。
D.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使鹰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2.此诗风格与《登高》“沉郁顿挫”的风格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对风、天、猿、渚、沙、鸟等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
B.颔联借“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喟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
C.颈联“万里”“百年”分别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境界阔大。
D.尾联“苦恨”的意思是痛苦、遗憾,表达的是杜甫对故乡的思念。
2.全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说说理由。
2022-12-11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英桥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熟食日示宗文宗武

杜甫

消渴游江汉,羁栖尚甲兵。

几年逢熟食,万里逼清明。

松柏邙山路,风花白帝城。

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


【注】①此诗于大历二年春作于夔州。熟食日:即寒食日。宗文、宗武:诗人的儿子。②邙山:杜甫家祖坟在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写诗人因战乱远离家乡,到江汉这个地方谋生。
B.颔联“几年”“万里”从时间、空间的角度表现诗人客居之久、远。
C.颈联虚实结合、由眼前的“邙山路”之景联想到家乡的“白帝城”。
D.颈联写景,用“松柏”与“风花”对举,烘托了诗人年老的形象特征。
2.尾联中诗人“泪纵横”的原因有哪此?请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