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甘肃 高一 期中 2021-09-07 5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 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 为一种治国的原则。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 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 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 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 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

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C.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12月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过50%,6岁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专家分析,能量摄入和能量支出不平衡是导致个体超重肥胖的直接原因。

《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年发布的结果相比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表示,超重肥胖的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个人和家庭共同努力。未来,要继续加大推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改善饮食和食物的供应环境,比如推动健康食堂、健康餐厅,鼓励食品企业生产低油、低糖食品,为居民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实现合理膳食,提供更多支持条件。同时,改善促进人们身体活动的支持环境,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健康步道的建设,鼓励绿色出行;加大体育、健身、娱乐场所和公园等促进身体活动设施的建设,并向公众开放。

(摘编自刘欢《成人平均身高持续增长 超重肥胖问题凸显》(北京日报》2020年12月24日)

材料二:

中华饮食的平衡构成了一个宝塔结构,水、谷薯类、蔬菜和水果占最下面两层,支撑居民的健康,然而,12月23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国新办就《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以下简称(报告》)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本来在第三层的猪牛羊肉等摄入近年来持续增加,我国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已经达到了34.6%,多于整个日常消耗的1/3。“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断上升、食堂、餐馆、加工食品中的油和盐应引起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指出,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农村首次突破30%的推荐上限,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盐和用油量仍远高于推荐值,这些都是《报告》提示的健康挑战。

图片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摘编自《中华饮食结构有了直筒腰?》,央广网2020年12月24日)

材料三:

英国广播公司12月24日报道,一份官方报告显示,如今中国半数以上的成年人超重。与2002年相比,这个教字大幅上升,当时是29%的成年人超重。

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导致民众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和锻炼习惯等发生重大变化。更大的身体质量指数(BMI)①会增加人们患上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有关研究显示,超重或肥胖个体更可能遭受新冠肺炎引发的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疫情期间肥胖问题在中国引起新的重视,政府已发布应对居民肥胖程度日益加剧的相关计划。报告将中国民众日渐变粗的腰围归咎于身体活动减少,例如每周至少锻炼一次的成年人口比例不足1/4,对肉食与日俱增的胃口和较低的水果摄入量,也被确定为肥胖背后的一个因素。

中国并非唯一近年来超重或肥胖人数增加的国家。世卫组织今年早些时候发布报告称,包括中低收入国家在内,全球人口肥胖程度已增至1975年的3倍,近40%成年人超重,肥胖率约为13%。海湾国家卡塔尔是受肥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70%以上的人超重或肥胖。在亚洲,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马来西亚,约65%的成人超重或肥胖。但无论在富裕地区还是在较贫困地区,全世界各地的成人肥胖率都在上升。

(摘编自《英媒:半数以上中国成年人,超重!》《环球时报》2020年12月25日)


【注】①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统一规定使用身体质量指数(BMI)为衡量肥胖以及超重的标准,BMI=体重(千克)/身高(米)。BMI指数超过25为超重,超过30为肥胖,超过35则为过度肥胖。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我国半数以上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与2002年的不到三成相比,这个数字大幅上升;17岁及以下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则接近30%。
B.专家认为能量摄入和能量支出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个体的超重肥胖,而这会增加人们患上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
C.根据“中国居民每日平衡膳食宝塔”图,位居第三层的肉、蛋、水产品类摄入量每天最好不超过200克,但如今我国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已超过推荐上限。
D.由于超重或肥胖个体更可能遭受新冠肺炎引发的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疫情期间肥胖问题已引起全球的重视,中国政府已发布应对的相关计划。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均高于2015年的统计数据,城乡各年龄组居民的超重肥胖率也继续上升,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B.我国居民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普遍存在,比如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断上升,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盐和用油量超标等,这些都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C.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报告,全球面临肥胖问题,全世界各地的成人肥胖率都在上升,其中海湾国家卡塔尔肥胖人口最多,七成以上的人超重或肥胖。
D.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民众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和锻炼习惯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中国民众的腰围日益变粗。
6.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我国应该怎样加强对超重肥胖的预防和控制。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画蟋蟀

周东明

他不是画家,是画匠。

他在松州城是很出名的画匠,画匠喜欢画蟋蟀,他画的蟋蟀就像真的蟋蟀一样,活灵活现。

画匠画蟋蟀痴迷,为了画好蟋蟀,一到秋天,每天晚上都去田间草稞、屋脚墙根儿捉蟋蟀,或者去松州城的北市场,看斗蟋蟀,揣摩蟋蟀的种类、个头、颜色和体态。

这天,是农历七月二十三,天已入秋。画匠来到了松州城头道街的北市场,北市场的东北角有个大棚,棚子里就是斗蟋蟀的地方。

画匠还没走到棚子跟前,就看见富七爷手里举着个青白色的陶罐,高声喊道,我的八将军天下无敌啦!富七爷喊完,哈哈大笑。

画匠知道,富七爷所说的八将军是一只蟋蟀。不用说,富七爷的八将军今天斗蟋蟀时,得了头彩。富七爷是谁啊?人家富七爷是旗人,那是松州城里的大户人家,别的不说,就说富七爷手里捧的那个陶罐吧,那是官窑出的玩意儿。

画匠走到近前,往富七爷的陶罐里一看,八将军头大腿长,头顶上那根斗丝,长且直,在蟋蟀里俗称金麻头。此类蟋蟀好斗,骁勇善战,是蟋蟀中的上品。

这时,富七爷又举起陶罐,大声叫道,还有谁不服,啊?

再看看周围,有几个人怀里抱着陶罐,你瞅我我瞅你,没人吭声。眼瞅着就要散场了,画匠笑笑,说,我来。

富七爷看看画匠空空的双手,疑惑地问,你?你拿啥?

对,是我,当然是蟋蟀了。画匠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从上面撕下一块,托在手掌之中,人们围拢一看,是画匠画的一只蟋蟀,周围的人见了都哈哈大笑。

笑过之后,再看,画匠画的这只蟋蟀,看上去个头不大,但是头顶两眼似墨,黑而亮,眼角成方形,两侧利齿,上长下短。内行人一看,知道这也是蟋蟀中的上品,俗称铁侧刀。

富七爷一看,画匠手里托着的那只画的蟋蟀,嘿嘿一笑,说,我用八将军,和你的假蟋蟀斗,敢似我欺负你了。

七爷,您别说真假,咱们以输赢来定,好吗?

好。富七爷把陶罐放在台上,轻轻拨开盖儿,画匠将画的蟋蟀放入陶罐里。

富七爷用马尾丝拨动了一下八将军的触须,再看八将军,两只后腿一拱,两根触须直抖、振翅长鸣。

斗蟋蟀有规则,一方蟋蟀振翅长鸣,对方不应,便是输了半局。你想想,画匠画的蟋蟀哪里会振翅长鸣啊?八将军第二次振翅长鸣后,围观的人不免为画匠担心了。

眼瞅着,如果八将军再长鸣一次,画匠就要输定了。

富七爷笑了,笑得很轻狂。

这时,再看八将军,铆足了劲,立须抵头,冲向铁侧刀,真假蟋蟀格斗即将开始。围观的人屏住呼吸,鸦雀无声。

但是当八将军冲到铁铡刀跟前时。看见铁侧刀纹丝不动,那上长下短的利齿,铡刀一般,八将军跃跃欲试几次,冲到铁侧刀跟前,都退了回来,最后突然头一转,跳上了罐沿儿,仓皇逃之。

神了,画匠画的蟋蟀,竟然斗败了富七爷的八将军,这消息风一样在松州城传开了,画匠画蟋蟀,画得好,从此松州城人人皆知。

大凡有点名气的人,体性都各色,画匠也不例外,画匠抠门儿。

画匠家沟米做饭,都要用酒出量米,每人不过三盅米。画匠说,吃饭不过八分饱。体轻神逸,长寿。

他老婆说他抠门儿,他说,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画匠画蟋蟀出名了,上他家来买画的人就多了。

画匠卖画也抠门儿,别人卖画是按尺论价卖,画匠卖画是按画蟋蟀的只数论价,而且从不讲价还价。

一进他家的屋,就看见墙面上挂着几个大字:减价者,亏人利己,余不乐见。

世界这么大,哪儿没有死皮赖脸的人呢,画匠有个远亲妻侄,来找他买画,临期末晚了,赖着不走,非要画匠再多画一只蟋蟀。

画匠歪头侧脸地瞅了半天,不好驳他的面子。只好擒笔蔽墨,几笔就画出一只蟋蟀。

可是那个人一看,那只蟋蟀卷须闭眼。伸腿耷翅,像死了一样。就问,怎么是个死蟋蟀啊?

画匠耸耸肩,说,秋天蟋蟀价钱贵,活蟋蟀得多少钱,好贵了。

一天,一个穿长衫、戴眼镜的人,来找画匠买画。

来人问,画怎么论价?

画一只蟋蟀八块大洋。画匠说。

来人在衣兜里掏了掏,只掏出四块大洋。说,不好意思,我身上只有四块大洋。您能不能画半只蟋蟀给我?

画匠瞅了瞅来人一眼,略一思考,想起来那次八将军跳离陶罐时的样子,说,好吧,半只就半只吧。

画匠铺纸提笔,先在纸中间画出一个陶罐,又在罐沿上画了一只趴在罐沿儿上的半身蟋蟀,蟋蟀还低头卷须,两眼无光,落荒而逸的样子。

画匠画好画。交给那个人的时候。那个人一看画面,两眼一亮,随后,又在衣袋里掏出十二块大洋,笑了笑,递给了画匠。

画匠先是一惊,而后画匠急忙把来人的手推了回去。说,说好的,画半只蟋蟀就四块大洋,多一文不收。

来人走后,画匠老婆问他,人家多给你钱。为啥不要?

我给人家画了半只蟋蟀。怎么能多收钱呢,这是规矩。

他为啥要给你十六块大洋啊?画匠老婆又问。

画匠笑了,说,你不懂,他懂,他是行家。

过了若干年,在一次画展上,展出了画匠当年画的那半只蟋蟀,题款却是《两只蟋蟀》。

画展结束时,这幅《两只蟋蟀》拍卖了八百万元。


【注】①各色:北京、河北一带方言,就是说这个人有些特别、与众不同、有怪癖等等。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主人公的身份,并说“他画的蟋蟀就像真的蟋蟀一样,活灵活现”,为下文的情节做了铺垫。
B.小说详细描写了一真一假两只蟋蟀的具体样貌以及斗蟋蟀的过程,情节引人入胜,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C.那个穿长衫、戴眼镜来买画的人明明身上有钱,却说自己只有四块大洋,是因为他不愿意付高价给画匠。
D.小说通过不疾不徐的叙事,生动传神的人物刻画,有条不紊地故事推进,把读者引入特定的时代背景中。
8.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画匠的形象特征。
9.小说结尾交代若干年后画匠当年画的那半只蟋蟀参加画展并“拍卖了八百万元”,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安石,京兆万年人。曾祖孝宽,为周大司空、郧国公。祖津,隋大业末为民部侍郎,与元文都等留守洛拒李密战上东门为密禽后王世充杀文都而津独免密败复归洛世充平高祖素与津善授谏议大夫父琬,仕为成州刺史。安石举明经,调乾封尉,雍州长史苏良嗣器之。永昌元年,迁雍州司兵参军。良嗣当国,谓安石曰: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荐于武后,擢膳部员外郎,迁并州司马,有善政,后手制劳问,陟拜德、郑二州刺史。安石性方重,不苟言笑,其政尚清严,变民尊畏。久视中,迁文昌右丞,以鸾台侍郎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兼太子左庶子,仍侍读,寻知纳言事。时二张①及武三思宠横,安石数折辱之。睿宗立,授太子少保,改封郇国,复为侍中、中书令,进开府仪同三司。太平公主有异谋,欲引安石,数因其婿唐晙邀之,拒不往。帝一日召安石曰:朝廷倾心东宫,卿胡不察?对曰:太于仁孝,天下所称,且有大功。陛下今安得亡国语?此必太平公主计也帝矍然曰:卿勿言,朕知之。主窃闻,乃构飞变,欲讯之,赖郭元振保护,免。迁尚书右仆射兼太子宾客、同三品,俄罢政事,留守东都会妻薛怨婿婢,笞杀之,为御史中丞杨茂谦所劾,下迁蒲州刺史。安石在蒲,太常卿姜皎有所请,拒之。皎弟晦为中丞,以安石昔相中宗,受遗制,而宗楚客、韦温削相王辅政语,安石无所建正,讽侍御史洪子舆劾举,子舆以更赦不从。监察御史郭震奏之,有诏与韦嗣立、赵彦昭等皆贬,安石为沔州别驾。皎又奏安石护作定陵,有所盗没,诏籍其脏。安石叹曰:祗须我死乃已。发愤卒,年六十四。开元十七年,赠蒲州刺史。天宝初,加赠左仆射、郇国公,谥文贞。

(选自《新唐书·韦安石传》,有删节)


【注】①二张: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二兄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元文都等留守洛/拒李密/战上东门/为密禽后/王世充杀文都而津独免/密败/复归洛/世充平高祖/素与津善/授谏议大夫/
B.与元文都等留守洛/拒李密/战上东门/为密禽/后王世充杀文都而津独免/密败/复归洛/世充平/高祖素与津善/授谏议大夫/
C.与元文都等留守洛/拒李密/战上东门/为密禽后/王世充杀文都而津独免/密败/复归洛/世充平/高祖素与津善/授谏议大夫/
D.与元文都等留守洛/拒李密/战上东门/为密禽/后王世充杀文都而津独免/密败/复归洛/世充平高祖/素与津善/授谏议大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是隋唐时期科举考试的基本科目之一,主要就诗赋、经文和经义进行考查。
B.东宫,古代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亦借指太子。
C.东都,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唐代都城以东、西两京为主,西京长安,东都洛阳。
D.仆射,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唐宋时期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安石出身仕宦,父祖辈皆任要职。他的曾祖为北周大司空,被封郧国公;他的祖父在隋炀帝大业末年做过民部侍郎;他的父亲做过成州刺史。
B.韦安石明经及第,并幸得贵人举荐。韦安石参加科举,以明经人仕,被授为乾封县尉;他得到雍州长史苏良嗣的器重,后来被举荐给武后,得到提拔。
C.韦安石生性持重,坚决不阿附权贵。韦安石多次当面折辱恃宠滥用职权的张易之兄弟和武三思;他在太平公主专权时,也一再拒绝太平公主的招揽。
D.韦安石得罪权臣,因此被弹劾贬谪。韦安石在蒲州做官时,拒绝了太常卿姜皎的请托,姜皎的弟弟姜晦便寻由和侍御史洪子舆弹劾他,使他最终被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仁孝,天下所称,且有大功。陛下今安得亡国语?此必太平公主计也。
(2)会妻薛怨婿婢,笞杀之,为御史中丞杨茂谦所劾,下迁蒲州刺史。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坐

韩偓

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注]①韩偓(842年~923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后触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②格是:已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仰视写远景,后俯视写近景,通过运用星、露、荷等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优美的夜景。
B.颈联使用叠词技法精巧,“厌厌”“的的”两处叠词的运用强调了诗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
C.尾联运用了借代的手法表明两种不同的生活,诗人表示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不再为名位所扰。
D.诗中表达方式多样:首联景中含情;颔联叙事与抒怀相结合;后两联融入身世之感,抒情较为直接。
15.诗人说“此夕襟怀深自多”,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