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荆荆襄宜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 高一 期中 2021-09-11 38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有大量有关民事活动的法律规范。古代有关"户婚田土钱债"的民事纷争被称为"细事",但因其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在民事诉讼中地方官员对这些纷争十分重视。基于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中和"与"无讼"的价值取向以及减少"讼累"的现实需要,在具体民事诉讼中地方官员多会运用调解或判决等方式解决民事纷争。

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涉诉各方主要是有血缘的亲属或邻里等熟人,即便是官司打赢了,但却有可能世代为仇,对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破坏极大。基于上述认识,许多地方官员都在司法实践中身体力行地采取调解的方式来处理大量的民事纠纷。州县官是儒家理念的维护者,调停过程中常常会超越案件所涉人、事,上升到天理、国法、人情的层面,用情感抒发的方式来引导百姓的价值观,教化百姓,尤其注重对于利益的平衡和对原有人伦秩序、社会关系的恢复。明代嘉靖年间,有两兄弟因家庭财产的分割发生纠纷, 打了十年官司,张瀚任大名知府后,提审此案。他先问两兄弟是否一奶同胞,两兄弟答是。张瀚责骂了二人,将兄弟二人双手锁在一起关进监狱。经过一个月后,二人通过同起同卧,恢复情义,了无积怨。二人指天发誓,不再争讼,张瀚曰:"知过能改,良民也。"遂结案。

古代官员们一方面普遍秉持"息讼""调停"的做法,另一方面也认为诉讼是一种合理而必要的司法活动,反对刻意"息讼"的主张。如清代崔述曾言,如果不论是非曲直而一味地止讼、息讼,不利于弱者的保护和纠纷的实质化解,如果没有法律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只能让被凌辱的弱者坐以待毙。清人袁枚也认为,公正审案是"无讼"的前提。翻检古代的判词,我们能发现很多判词都有对民事违法行为的斥责和严惩,其目的是通过公正的裁判发挥司法的教育功能,以减少以后类似违法行为的发生。在《名公书判清明集》"随母嫁之子图谋亲子之业"一案中,地方官胡石璧对继子李子钦鼓动母亲盗卖继父的财产表达了强烈的谴责,虽然基于李子钦与继父谭念华之间尚有感情,判给李子钦一分土地,但是仍以"所有离间人父子,圈占人家产之罪,却难尽恕"为由,判决对李子钦施以轻杖一百。

实际上,古代中国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地方官员"调者"与"判者"相结合的教化职能是动态变化的,既可以通过调停也可以通过司法判决的方式实现解决民事纷争的目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民事纠纷其实都是在诉讼后判决前通过和解等方式化解的,裁判官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暗示涉诉双方自己的裁判倾向,促进双方尽早达成和解。

(摘编自《传统中国民事诉讼中的"调"与"判"》,《检察日报》2018年5月22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有关"户婚田土钱债"等民事纠纷,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被地方官员重视,因此被称为"细事"。
B.古代民事诉讼中的调解,重视涉诉各方利益的平衡以及对原有秩序和关系的恢复,这符合儒家"中和"与"无讼"的价值取向。
C.古代民事诉讼中的判决,是使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以达到保护弱者、化解纠纷、以儆效尤等目的。
D.古代的地方官具有"调者"和"判者"的双重身份,既可以通过调解也可以通过判决来解决民事纠纷。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提出古代民事纠纷的两种解决途径,再逐一举例说明,最后重申观点。
B.文章第二段以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民事纠纷的特点为立论前提,论证了调解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C.文章第三段引用崔述、袁枚的观点和胡石璧的判词,论证了在古代处理民事纠纷时公正判决比调解更有效。
D.从文章的末尾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古代民事纠纷的某些解决机制对于现代司法仍有借鉴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民事纠纷只有通过感化调解或者依法判决的方式才能被平息。
B.古代地方官采取感化调解的方式无法满足减少"讼累"的现实需要。
C.古代地方官审理民事纷争的程序是优先调解,调解不成再依法判决。
D.古代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和判决都可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教化百姓的目的。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的物流业将在促进国内市场供需匹配、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降低国内市场交易成本、创造新市场需求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自动驾驶、无人仓等技术的发展对物流基础设施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互联互通的物流物联网迫在眉睫。但是,我国存量巨大的物流基础设施目前还达不到智能化的要求,推动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将成为发展重点。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提出以127个城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现代化物流运行体系。预计今年,作为政府稳增长稳投资的重点领域,智慧型物流园区、物流物联网络、农村物流、冷链物流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将进一步加大。

(摘编自《2019年物流行业发展十大趋势》,《中国交通报》2019年3月6日)

材料二:


   
   

材料三: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作为以速度为生命的快递行业而言,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也因此,各家快递龙头企业以及布局于此的投资方纷纷表示将发力物流科技、智慧物流。不过,值得强调的是,作为消费升级与新发展模式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快递行业而言,"快"是重点,但绝不是唯一。

首先,"快"不能以忽视消费者权益和用户体验为前提。在当前快递行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各家快递企业在不断强调"提速"的同时,对服务质量的关注度往往不足。丢单、暴力分拣等问题屡见不鲜,甚至有快递员为了求快,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直接将包裹丢在电梯间、小区门口,无视客户财产安全。此外,消费者投诉维权难、客户隐私保护不力、从业队伍缺乏规范等,都是制约行业提升服务质效的顽疾。

其次,"快"不能以牺牲快递从业者安全和权益为代价。除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提支持快递发展外,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更聚焦快递员这一群体,呼吁加强"快递小哥"权益保障,助力其融入城市发展当中。作为新增就业的高发展领域,快递行业普遍入职门槛低、工作强度高、行业流动性大,其从业状况并不乐观。因此,如何保障从业者的安全及合法权益、加强培训教育,使其获得和行业发展相匹配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需要通盘考虑的问题。

(摘编自《快递,"快"不是唯一》,《金融时报》2019年3月13日,有删改)

材料四:

3月7日,《中国企业报》记者就快递行业发展的相关话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副市长徐睿霞。目前快递行业快速发展,在快递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邮件快件包装废弃物增长过快,由此引发了徐睿霞的担忧:"这样会造成对社会环境压力的持续增加。"

归结原因,徐睿霞认为:从电商和快递企业自身来讲,目前,电商和快递企业仅仅考虑到成本和服务。大部分电商企业、快递企业选用价廉质低的塑料袋、胶带、泡沫等不可降解的包装材料以节约成本。多数网购商品都由商家自行包装,包装是否用心、结实,通常成为买家评价商家的指标之一。同时,电商企业在发货时为有效保证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免受损坏,往往会在产品原包装外增加纸箱、缠上坚固胶带,造成包装过度。他们对环保的意识并不强,依靠自觉意识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摘编自《推进快递行业走向绿色发展之路》,《中国企业报》2019年3月8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0-2018年(截止到11月),我国快递行业在业务量及收入上均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其中在快递业务量上,2018年(截止到11月)的业务量已是2010年业务量的近20倍。
B.从图表2可知,我国快递业务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是2016年。这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在2010-2018年(截止到11月)期间,我国快递行业在2016年发展态势良好。
C.我国快递业务量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是2013年,但该年快递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相较2012年却略有下降,由此可推出结论:业务量的增长速度与收入的增长速度并不成正比。
D.与2016年相比较,2017年的快递业务量的增长速度与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都有大幅下降,但2017年在总体业务量和收入上,还是呈增长的趋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物流领域技术的发展,让建设互联互通的物流物联网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大政府对物流行业的投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B.当前快递行业竞争之激烈,是各家快递企业不得不强调"提速",从而出现了丢单、暴力分拣等服务问题的客观因素之一。
C.快递行业普遍入职门槛低、工作强度高、行业流动性大,是快递从业者安全和权益缺乏保障的根本原因。
D.快递行业不能只顾收益,还必须在确保货品运输无安全问题的前提下,选用环保材料进行货品包装。这样,就可解决社会环境问题。
6.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我国快递行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看戏

侯发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时间生在1951年的秋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老乡,所以我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绝对没有添油加醋的成分。

听说郑州有唱大戏的,三个孩子嚷嚷着要去看戏。小玉不到7步,小青5岁,嘉康3岁。看着这三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老张愁死了,甚至后悔把他们从西安的幼几所接回来。

老张重重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孩子们,咱这里到郑州七八十里,远着呢,咋去?”嘉康扬着脸,天真地说:“姥爷,咱坐妈妈的汽车去。”

小玉嘟囔道:“咱妈把汽车卖了。”说到这里,小玉的小嘴撅得能栓头驴。小香歪着小脑袋想了想,说:“姥爷,咱坐火车去。”

那时,巩县有到郑州的火车,基本上都是货车,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铁路就从家门口过,每次路过的火车的车厢上,全都坐满了人,好像车厢是个磁铁,把他们牢牢地吸在上面。有一次,小玉问姥爷:“姥爷,火车跑来跑去,都去哪里啊?”老张说:“往东到郑州,往西到洛阳。”“姥爷,哪里是东啊?”“日头出来的地方就是东,落山的地方就是西。”……

现在听说小香要扒火车出门,老张说:“就你们小屁孩?甭想。”忽然,小香“哇”地一声哭了。

老张忙拉过小香:“小香,好好的哭啥呢?不看成就不看戏呗?有恁委屈?”小春止住哭泣,说:“姥爷,我,我想回家。”

老张没好气地说:“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

小香不知道姥爷为什么生气了,哼唧道:“姥爷,我……我想妈妈。”

小香这一说不当紧,嘉康的嘴一咧:“姥爷,我也想妈。”说罢,咧着小嘴哭起来。几乎是同时,小香和小玉也哭起来。

一时间,老张束手无策。说实话,他也想闺女。可是,闺女在哪里,他也不知道。不过,道听途说了不少消息,今天这个说在新乡,明天那个说在广州,还有的说在武汉。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就你中,就你能?!看着三个孩子一个个哭得跟没娘孩子似的,老张眼角的泪也止不住流起来。

老张这么一哭,三个孩子倒吸溜着鼻子,不哭了。

小玉到底年龄大一些,说:“姥爷,俺不想妈了,俺也不去郑州看戏了。”小香说:“姥爷,您不哭,俺不坐火车了。”说罢,小香哭得更厉害了。

第二天早上,老张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三个孩子不见了!他回过神来,才明白他们离家出走了。老张急忙起来寻找,先是在村里,后来到城……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没有通讯工具,可以想象寻人的艰难。老张用脚步丈量着巩县的每一寸土地,见人就打听,

就在老张在巩县疯一般找三个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郑州的街头。头天晚上老张扯起呼噜后,三个孩子就溜出了家门。他们不敢扒火车,害怕迷路,顺着铁路走。小香说:“姐,到郑州能找到妈妈吗?”小玉说:“只要有唱戏的,找不到,也能打听到。天黑漆漆的,路边的秋虫此起彼伏,还有不知名的夜鸟,冷不丁地怪叫一声,小香带着哭腔说运。“姐,我害怕。”嘉康“哇”地声哭起来。

小玉也害怕,但谁让她是姐姐呢,她说:“不怕,小香,咱唱吧。”“中。”小香哽咽道。嘉康记不住词,跟着两个姐姐也哼起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

妈妈在家的时候,三个孩子经常听她唱这一段。

这一走,就是一个晚上。他们的鞋子已经全都磨烂了,脚趾头都从里面露出来。脸上花花搭搭的,是汗水、泪水和尘土的混合物。小玉背着嘉康,小香搀扶着小玉,一步一趔趄。好心人还是多,以为他们是叫花子,有的给块馍,有的给碗水……在路人的指点下,他们来到了演出的地方。幸好,小孩子是免票的。他们挤过人群,站在观众席的最前边。

台上演出的是豫剧《花木兰》:

“……

为从军比古人我好说好讲,

为从军设妙计女扮男装,

为从军与爹爹俺比剑较量,

胆量好,武艺强,

喜坏了高堂,

他二老因此上才把心来……”

三个孩子看傻了,高兴得跟着现场观众一起拍巴掌。

掌声未息,演唱花木兰的演员快步走下台,上前抱住了三个孩子,一下子泪眼婆娑——那是他们的妈妈,常香玉。

后来的新闻是这样报道的:1951年8月,常香玉把房子和汽车都卖了,把孩子送到托儿所,然后带领剧社人员从西安出发,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6个城市进行了半年的巡回义演,演出170多场,义演捐款达到15.2亿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4000多万元人民币)。常香玉和香玉剧社终于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飞机被命名为“常香玉剧社号”。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驾驶着“常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朝鲜上空穿云破雾同美军搏击,打击侵略者。

(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头,紧接着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我”和主人公的关系等,反复强调故事的真实性。
B.小说以白话口语为主,又夹杂方言,这样的语言带有地域特色,充满生活气息。祖孙之间的对话,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凸显了浓浓祖孙情。
C.小说中关于“扒火车”这一情节的叙述,看似闲笔,实则不闲,既说明了当时生活条件的艰苦,又为后文写三个孩子沿着铁路去郑州找妈妈作了铺垫。
D.小说通过对老张的内心独白和“他眼角的泪也止不住流起来”这样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老张对闺女的不理解以及深深的埋怨。
8.这篇小说在线索的设置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说明。
9.小说的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郗愔字方回。少不交竞,弱冠,除散骑侍郎,不拜。性至孝,父母,殆将灭性。服阕,袭爵南昌公,征拜中书侍郎。骠骑何充辅政,征北将军褚裒镇京口,皆以愔为长史。再迁黄门侍郎。时吴郡守缺,欲以愔为太守。愔自以资望少,不宜超莅大郡,朝议嘉之。转为临海太守。

会弟昙卒,益无处世意,在郡优游,颇称简默,与姊夫王羲之、高士许询并有迈世之风,俱栖心绝谷,修黄老之术。后以疾去职,乃筑宅章安,有终焉之志。十许年间,人事顿绝。

简文帝辅政,与尚书仆射江虨等荐愔,以为执德存正,识怀沉敏,而辞职遗荣,有不拔之操,成务须才,岂得遂其独善,宜见征引,以参政术。于是征为光禄大夫,既到,更除太常,固让不拜。深抱冲退,乐补远郡,从之,出为辅国将军、会稽内史。

大司马桓温以愔与徐兖有故义,乃迁愔都督徐兖青幽扬州之晋陵诸军事、领徐兖二州刺史、假节。虽居藩镇,非其好也。

俄属桓温北伐愔请督所部出河上用其子超计以己非将帅才不堪军旅又固辞解职劝温并领己所统。转冠军将军、会稽内史。

及帝践阼,就加镇军、都督浙江东五郡军事。久之,以年老乞骸骨,因居会稽。征拜司空,诏书优美,敦奖殷勤,固辞不起。太元九年卒,时年七十二。追赠侍中、司空,曰文穆。

(节选自《晋书·郗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属桓温北伐愔/请督所部出河上/用其子超计/以己非将帅/才不堪军旅/又固辞解职/劝温并领己所统
B.俄属桓温北伐/愔请督所部出河上/用其子超计/以己非将帅才/不堪军旅/又固辞解职/劝温并领己所统
C.俄属桓温北伐愔/请督所部出河上/用其子/超计以己非将帅/才不堪军旅/又固辞解职/劝温并领己所统
D.俄属桓温北伐/愔请督所部出河上/用其子/超计以己非将帅才/不堪军旅/又固辞解职/劝温并领己所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指“遭逢……的丧事”。旧制,官员在父母死后须停职守丧三年,服丧期满方能重新任职。
B.“藩镇”是古代地方州郡的长官,掌握一方的军政大权。“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
C.“践阼”,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文中指登上皇位。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郗愔生性至孝。在为父母守丧期间,他悲伤过度,差点儿丧失了自己的生命。
B.郗愔看重亲情。弟弟郗昙死后,他悲不自胜,终日沉默寡言,与外界断绝往来十多年。
C.郗愔淡泊仕进。对朝廷的任命,他曾多次推辞不受;即使曾身居要职,他也并不以之为好。
D.郗愔德高望隆。他的德行操守曾得到朝中重臣江虨等人的肯定,后虽年老仍受到朝廷的高度赞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愔自以资望少,不宜超莅大郡,朝议嘉之。
(2)于是征为光禄大夫,既到,更除太常,固让不拜。
2021-09-1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①

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②复乌啼。

客子③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④风凄凄。

南渡桂水⑤缺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⑥。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⑦。


【注】①此诗为杜甫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自夔州出峡,寓居公安时所作。②击柝:打更。柝,巡夜打更用的梆子。③客子:杜甫自称。④捣练:用木杵捶平绢帛,以便缝制寒衣。⑤桂水:在湖南郴县,位于公安之南。⑥鼓鼙:指战争。⑦杖藜:拄着手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黄”字在此处用作动词,即“染黄”意,既写出了秋霜之酷寒,也展现了由梧桐黄叶点染的秋景,颇见锤炼功力。
B.首联首句着眼于视觉感受,一句中用三个表颜色的字,见安插顿放之妙;第二句重在表现听觉感受,“击柝”暗示入夜已深。
C.颔联写深夜归来时的所见所闻,突出了寒冷、凄凉的感受。深秋夜晚的月光给人清冷之感,飒飒寒风中捣练声声,引人生悲。
D.整首诗紧扣“暮归”,前两联写暮归的景色,后两联转入抒情,结构严谨。全诗纯粹写实,以“复”起,以“还”结,卒章显志,章法井然。
15.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借用黄鹤、猿猱来衬托行人入蜀的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并序)》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以雕刻为喻,正面强调学习中坚持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我国电影票房的表现与口碑、品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好作品靠口碑一路逆袭几乎已成“惯例”,因评分差而遭遇“滑铁卢”的案例         。但对文艺片而言,这一规律显然还不明显适用。豆瓣评分高达 8 分的《过春天》票房不足千万元,而同期上映的商业片《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评分不高,但其票房却高歌猛进,早已逾越 8 亿元大关。孰冷孰热,         

观察近几年文艺片的市场表现,总体趋好,但不同电影的命运却各不相同,几无规律可言。获奖电影《白日焰火》票房过亿元,但同样在国外拿奖的《推拿》只拿到了 1300 多万元……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电影市场很难做到         

当然,论影响不能只看商业表现,还要看观众反馈,要看话题、口碑。以《地久天长》来说,电影时长近 3 个小时,剧情平缓,没有高潮迭起,也没那么         ,对观众而言很不“友好”。那观众反应如何?(       )近些年,曾经“小众”的文化产品不再曲高和寡,越来越多人愿意去欣赏没有火爆场面的文艺片。电影市场在不断延伸的背景下,文艺片也正在通过更多平台、渠道去展示自身的魅力。从这个角度看,文艺片正在走近更暖的春天。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电影市场在不断扩容的背景下,通过更多平台、渠道,文艺片也正展示着自身的魅力。
B.电影市场在不断扩容的背景下,文艺片也正在通过更多平台、渠道去展示自身的魅力。
C.在电影市场不断扩容的背景下,文艺片也正在通过更多平台、渠道去展示自身的魅力。
D.在电影市场不断扩容的背景下,使文艺片也通过更多平台、渠道去展示着自身的魅力。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片尾音乐响起,字幕滚动,你依然会看到很多观众被紧紧“绑”在座位上,不愿离场。
B.当片尾音乐响起,字幕滚动,你会看到很多观众依然被紧紧“绑”在座位上,不愿离场。
C.片尾音乐响起,字幕滚动,你依然会看到很多不愿离场,被紧紧“绑”在座位上的观众。
D.当片尾音乐响起,字幕滚动,你会看到座位依然把很多观众紧紧“绑”着,不愿离场。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胜枚举 天差地别 舍己为公 扣人心弦
B.触目皆是 泾渭分明 不偏不倚 回肠荡气
C.触目皆是 泾渭分明 舍己为公 回肠荡气
D.不胜枚举 天差地别 不偏不倚 扣人心弦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0.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某 985 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部分陈述内容,其中有五处表达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敝人是来自××省××中学的××,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向老师们说说我对贵校的仰慕之情,希望今天老师们能垂怜于我。××大学历史很长,是一所有着坚实的学术基础和严谨的治学传统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在很多领域拥有很大的学术影响力,并培养出了如×××等一批杰出人才。因此,我渴望莅临向往已久的××大学,成为其中的一员。当然,自主招生只是一次机会,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不会气馁,我会全力以赴,备战高考,去迎接六月的彩虹!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1. 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概括其寓意,不超过120字。


(注:图左人物原型为一说谎鼻子就变长的童话木偶——匹诺曹。)
2021-09-1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成为了流行词。人们欣赏“燃”,点赞“燃”。什么是“燃”?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每个人只有找到自己的“燃”点,才能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力量。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09-1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七校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
4-60.4新闻、通讯、访谈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探究内容,提出见解非连续性文本
7-9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分析结构,概括主题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中国现当代小说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4《晋书》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杜甫(712-770)  诗  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评价思想内容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8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选择题组
200.65谦敬误用  特定场合用语语言表达
210.65漫画/照片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4青年成长  奋斗 励志  材料作文  社会热点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