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06-21 15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在这里我们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就是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仿佛本身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它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作为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因此常被排斥到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是作为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它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摘编自林庚《说木叶》)

材料二:

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说: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呢?大量的古诗证明与秋天似乎并无必然联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描述的木欣欣以向荣,就是指春夏季枝叶繁茂的树。李白的《梁园吟》写道: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其中的就是写夏季高大茂盛的树。还有杜甫有名的诗句城春草木深(《春望》)及韦应物的春深草木稠(《游灵岩寺》,写的都是春天长势挺拔、生机盎然的树,但都未用而用。另一方面,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说:就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呢?其实也不然。

也常常被古诗人用来描写枝干枯秃、少叶或无叶的疏朗的形象的,比如杜甫写深秋景色的诗句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送韩十四江东觑省》);马戴的诗句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漏上秋居》),用的却是。李白的有些诗也是如此,如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灞陵行送别》),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秋下荆门》),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战城南》);而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秋思》)则更是众所周知的了。至于古人为何喜欢用木叶落木而不树叶呢?笔者认为可以这样解释:”“”“在古代汉语中都是入声字,入声是一个短促的调子,木叶落木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种掷地有声的铿锵的韵律美。

还有可能是因为字在书面语中用得较多。字在口语中用得较多,木叶树叶庄重些。更为重要的是,木叶最初出现于屈原作品中,诗骚向来被奉为经典,加上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句,优美动人,意境浑然,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胡应麟语),木叶也便成为一个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了。后人写诗文用木叶,不仅显得古雅,而且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摘编自李睿《也说木叶》)

1.下列关于材料一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落叶”作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最早是屈原发现并运用到诗歌创作中的。
B.一般人无法轻易地察觉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力量,是因为缺乏诗人的敏感和修养。
C.“树”与“叶”的形象一致,古诗又喜用单词,所以古诗中会用“树”或“叶”来代替“树叶”,而不出现“树叶”。
D.“木”有“树”和“木头”双重形象,因而影响着我们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
2.根据两则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通过“洞庭波兮木叶下”与“雨中黄叶树”的对比,凸显了“木叶”具有“微黄”“干燥”的特点。
B.材料一以“木”暗示着“落叶”和“颜色”为例,目的是阐明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文艺现象。
C.材料二通过大量的诗句有力地反驳了材料一的观点,表明材料一的论证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D.两则材料都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这不仅增强了论述的针对性,还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下列诗句不能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     
A.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王维《过香积寺》)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
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2022-06-1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多凶少吉,那里承望贾环又添了许多的话。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姆姆出来。宝玉如得了珍宝,便赶上来拉他,说道: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 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宝玉一则急了,说话不明白;二则老婆子偏生又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把要紧二字只听作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 宝玉见是个聋子,便着急道:去叫我的小厮来罢。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

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 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众人听这话不好听,知道气急了,忙又退出,只得觅人进去给信。王夫人不敢先回贾母, 只得忙穿衣出来,也不顾有人没人,忙忙赶往书房中来,慌的众门客小厮等避之不及。王夫人一进房来,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按宝玉的两个小厮忙松了手走开,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

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此时里面的人闻得王夫人出来,那李宫裁王熙凤与迎春姊妹早已出来了。王夫人哭着贾珠的名字,别人还可,惟有宫裁禁不住也放声哭了。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正没开交处,忽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见他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接出来, 只见贾母扶着丫头,喘吁吁的走来。

贾政上前躬身陪笑道:大暑热天,母亲有何生气亲自走来?有话只该叫了儿子进去吩咐。贾母听说,便止住步喘息一回,厉声说道:你原来是和我说话!我倒有话吩咐,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教我和谁说去!贾政听这话不像,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说道: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就滚下泪来。

贾政又陪笑道:母亲也不必伤感,皆是作儿的一时性起,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贾母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家下人只得干答应着。贾母又叫王夫人道: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贾政听说,忙叩头哭道:母亲如此说,贾政无立足之地。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只是我们回去了,你心里干净,看有谁来许你打。一面说,一面只令快打点行李车轿回去。贾政苦苦叩头认罪。

①跳井:指王夫人房中的丫鬟金钏投井自杀。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5.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姆姆和金钏在贾府中身份地位相似,但面对金钏跳井的悲剧,老姆姆不但没有同情,反而视同笑谈,这与二百多年后鲁迅先生笔下麻木冷漠的看客相似。
B.王夫人是荣国府掌权管事的家长之一,虽然宝玉挨打令她心痛不已,但她关心的首先是贾政和贾母的安好,体现了她顾全大局、端庄贤淑的特点。
C.贾珠是贾政与王夫人的嫡长子,他早早进学,娶妻生子,是大家族的希望,可惜英年早逝。王夫人在哭求中提起贾珠,贾政也悲从中来,心痛不已。
D.贾母的到来彻底平息了宝玉挨打的风波。贾母不仅以身份来痛斥贾政,再针锋相对地回击贾政,更用回南京来要挟贾政。
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选文通过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贾政的形象,表现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B.选文中人物的语言有明显的身份特征。贾政痛打宝玉,王夫人劝阻的话语显得委婉而痛切,而作为贾府身份最高贵的贾母,则表现出极度生气和强烈不满。
C.贾母的登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与林黛玉进贾府情节中王熙凤的出场相似,都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D.老姆姆耳聋,话不对题,不能为宝玉通风报信,她的出现使小说的叙事节奏变缓,却强化了宝玉即将挨打的紧张氛围。
7.宝玉挨打上演了《红楼梦》中最激烈的一场矛盾冲突,充分反映了冲突各方之间的复杂关系。请依据文本内容,概括宝玉挨打事件中主要体现了哪几组矛盾冲突。
8.有人认为,贾政要将宝玉打死或勒死的行径,揭露出封建父权的极端专横、残忍的实质;也有人认为,贾政嘴上说要打死或勒死宝玉,实际上是在教育他,体现了严父之爱。你更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2022-06-21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盔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谏逐客书》)

文段二: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日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阀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徒都之。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荆之。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B.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C.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D.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山,即泰山,为五岳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B.五帝三王,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泛指夏商周三朝君主。
C.太子,在位君主以法定形式确立的君位继承人,太子所居之处称“东宫”。
D.咸阳,秦国都城。地处九峻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一般认为得名于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用太山之大、江海之深作比喻,论证了王者治国应当“不却众庶”,广用客卿。
B.文段一从正反两方面驳“逐客”之策,阐明“逐客”对秦国的危害,论证有力。
C.秦国百姓中有最初说法令不适宜十年后又说法令适宜的,因议论法令而受到了处罚。
D.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富民强。周天子赠送祭肉来表达祝贺、臣服之意。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2)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2022-06-1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13.对【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B.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晓来”两句,使客观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一种“无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仅把外射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
14.“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多处化引了古诗文语句,抒发了离别之愁。下列诗句抒发的情感与之不同的一项是(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
2022-06-2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同样是以水为喻,《劝学》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侍坐》中,孔子回答曾晳的问话时,连用三个语气词来强调弟子们都只是在谈他们的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022-06-1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16. 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交情:君安与项伯有《鸿门宴》
B.本来:此物非西产《促织》
C.原来的样子:暮去朝来颜色《琵琶行》
D.旧的事物、知识:温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2022-06-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17. 卡片二: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冠者,即成年人。古代男女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并取“字”。
B.古代乘车,尊者在左,驾车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或担任警卫,叫做“参乘”。
C.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季排行最小。
D.古代对对东、西、南、北四方少数民族的特定称呼分别是夷、戎、蛮、狄。
2022-06-20更新 | 3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18. 卡片三:特殊句式及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原句: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
句式:宾语前置句。翻译:我没有听说过这些事。
B.原句: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句式:状语后置句。翻译:能够在此地又见到将军。
C.原句: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句式:定语后置句。翻译:一个好事的少年在村中驯养着一只蟋蟀。
D.原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句式:省略句。翻译:如果舍弃攻打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2022-06-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六、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较易(0.85)
名校
19. 下面对教材中有关内容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言志”为主线,对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进行了简洁传神的描写,体现了孔子及四位弟子的各自不同的人生志向。
B.《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通过亲切生动的举例,浅显恰切的设喻,明确犀利的语言,围绕“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逐层展开,最终说动了齐宣王。
C.《庖丁解牛》中,庄子借助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梁惠王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才能达到“保身”“养生”的目的,得到梁惠王的称赞。
D.《烛之武退秦师》出自编年体史书《左传》,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发生的一场外交斗争,表现了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2021-08-03更新 | 120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0. 同学乙把学习《祝福》的点滴收获和同学们进行了分享,下列选项中,分享有误的一项是(     
A.《祝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祝福”中的劳作显示了祥林嫂的品质,“祝福”对祥林嫂的排斥则导致其心灵崩溃,走上末路,展示悲剧性。小说以《祝福》为题很是恰切。
B.《祝福》写祥林嫂整体上采取了插叙的写法。在情节上,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设置悬念,有吸引力;在主题上,祝福景象和祥林嫂的死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C.“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一句中“空的”“下端开了裂”定语倒装,表示强调,突出了祥林嫂忍饥挨饿的凄惨和沿街乞讨的艰辛。
D.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勤劳、善良、质朴、顽强,命运悲惨但不甘心屈从,虽然对封建礼教的迫害摧残进行了抗争,但终究未能摆脱封建思想的桎梏,被社会无情吞噬。
2021-04-15更新 | 650次组卷 | 3卷引用:12祝福(基础练)-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八、小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21. 小说中细节描写往往是作家的神来之笔,具有超越文字的画面感和言外之趣。下面是丙同学对教材中小说的某些细节的赏析意见,有误的一项是(     
A.面对鲁镇的女人们不断撕揭自己关于阿毛的伤疤,祥林嫂最后“单是一瞥,并不回答一句话”,表明她感受到了自己并不能从她们那里获得想要的温暖和同情,内心悲哀无助到极致,只能用沉默来对待她们。
B.林冲“探半身去摸时,火盆中内的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一细节描写不仅突出了林冲做事小心谨慎的性格,同时也证明了草料场起火乃人为所致,使后面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C.“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写出了成名内心巨大的焦虑和绝望:一方面是为儿子的生死难卜而悲愁难眠,一方面是为捉不到蟋蟀,限期内无法交差而一筹莫展。
D.“然后他准备用嘴转动插在锁眼里钥匙”,这里运用细节描写,写出变形给格里高尔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
2022-06-19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九、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2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的典型结构是四折,每折按一个宫调演唱。课文《窦娥冤》(节选)中“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耍孩儿”等都是“正宫”调下的曲牌。
B.课文《窦娥冤》(节选)写窦娥在法场和婆婆告别,反复叮咛,更进一步点明窦娥所受的冤屈,刻画出窦娥的善良,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悲剧性更强。
C.《雷雨》中周朴园四次问侍萍,从“你——你贵姓?”“你姓什么?”到“你是谁?”“哦,你,你,你是——”鲜明地显示他内心渐趋紧张。
D.《哈姆莱特》中,英国王子哈姆莱特虽然装疯,但是通过他曾经的妻子奥非莉亚的话,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哈姆莱特高贵的品质。
2021-03-11更新 | 699次组卷 | 4卷引用:6哈姆莱特(节选)(基础练)-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十、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23. 下面是关于第二单元的笔记要点,有误的一项是(     
A.《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马克思作为流亡伦敦的外国革命人士参加《人民报》创刊纪念会时针对欧洲1848年革命意义的演说。
B.《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在其葬礼上的讲话,赞扬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光辉一生。
C.秦王嬴政接受宗室大臣的建议,下令驱逐在秦的六国客卿,李斯身在被逐之列,于是作此书劝谏。这是李斯的《谏逐客书》的写作背景。
D.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是他参加武装起义,事败被捕之后,在监狱中写给妻子的家书,被称为“民国最美家书”。
2022-06-1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十一、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4. 下列关于《红楼梦》楹联摘录的笔记,有对应错误的,有误的一项是(     
A.“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悬挂于荣禧堂。
B.“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悬挂于太虚幻境。
C.“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悬挂于沁芳亭。
D.“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悬挂于潇湘馆。
2022-06-2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十二、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州地方有一只蜗牛,它觉得自己太软弱无能了,就自我责备一番,决心振奋起来,有所作为。它制定了两项计划,一是向东去攀登泰山,总计路程要走三千多年;二是向南到长江和汉水去,总计路程也要走三千多年。可是估算一下自己的寿命,不过早晚之间就要死去。于是它万分悲愤,枯死在蓬蒿秆上,为蚂蚁所讥笑。


上述寓言故事引发你怎样的感触?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文言小题
4
小阅读
2
语言文字运用
2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名著阅读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4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5-80.65曹雪芹(1715-1764)  《红楼梦》  其他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9-120.65《史记》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3-140.65即事感怀  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5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文言小题
160.65文言实词选择类
170.85古代文化常识  姓名称谓  风俗礼仪选择类
180.85文言文翻译选择类
230.8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类
六、小阅读
190.85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210.65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课内
七、语言文字运用
200.65鲁迅(1881-1936)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选择题
220.85文学常识综合  《窦娥冤》  《雷雨》  《哈姆雷特》选择题
八、名著阅读
240.65《红楼梦》  把握名著相关情节、内容
九、作文
250.4青年成长  记叙性材料  自我定位  哲理·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